APP下载

浅析《夜莺颂》的主题表达

2018-08-06赵梦园

魅力中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济慈约翰

摘要:约翰·济慈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一生曲折凄惨,使之诗歌读起来令人心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真挚感情。《夜莺颂》中,济慈用多处对比,揭示理想与现实,死亡与永恒之间的区别。

关键词:约翰·济慈;《夜莺颂》;主题表达

《夜莺颂》作于1818年,当时23岁的济慈处于和范妮·布恩小姐的热恋当中,然而命运和济慈开了个玩笑,染上肺痨的他每天生活在理想与现实之中。在一个昏暗的夜晚,在夜莺婉转的歌声中,济慈情绪激昂得写下这首8节80多行的《夜莺颂》。

一、梦境与现实的强烈对比

在济慈众多颂歌中,常常描绘永恒的,不朽的,美好的世界,并有一个丑陋的黑暗的残酷的现实世界与之相对应。《夜莺颂》也不例外。

诗人用所有感官感知周围的一切,通感的手法运用的淋漓尽致。在第一个诗节中,诗人首先慨叹生活之苦,思想麻木。继而同自由快乐的夜莺形成强烈反差。诗人运用视觉听觉通感,使读者身临其境:夜莺在山毛榉树中自由穿梭往来,歌声轻快明亮。第二个诗节中诗人想象自己酌一杯醇香窖藏老酒,嗅一嗅那芳香扑鼻的花朵,望一望远方葱绿的田野,聆听悠扬婉转的歌声。动用嗅觉、味觉、视觉和听觉合力给读者带来一幅栩栩如生的生意盎然图。

诗歌第1,2节对理想世界的描绘与现实世界中病痛,残酷,疲惫和焦躁形成诗境与尘境的强烈反差。紧接着第3个诗节中,一切美好消逝不在,摆在眼前的是焦虑,狂躁,呻吟和死亡。

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揭示诗歌的主题-理想的诗境是诗人寻求安慰,缓解痛苦的避难所,并且反衬现实世界的丑陋和痛苦。

二、死亡与永恒的对立

诗歌以诗人对夜莺及其歌声的看法为线索进一步展开。诗歌开端,诗人对夜莺怀有敬畏之情,认為其歌声优美婉转,能够使人忘记烦恼;然后诗人把夜莺的歌声看成了“葬歌”;最后诗人称夜莺为骗人的妖童。在济慈的理想世界中,夜莺是美与永恒的象征。而当理想破灭,被拉回现实中时,夜莺又变为尘世中的凡鸟,它的歌声悲凉凄楚,诉说着生活中的苦难。

《夜莺颂》中,诗人善于用典,揭示死亡与永恒的对比。首先是历史长河中君主与百姓,夜莺歌声的影响没有等级、阶级区分;圣经中的露丝,在夜莺的歌声的安慰下,缓解思乡之苦;被魔法囚禁在城堡中的公主被夜莺歌声吸引,驻足于窗扉,聆听美妙的音乐。诗人借用典故,歌颂夜莺的歌声是永恒不朽的。济慈在《恩底弥翁》中指出,“一件美好的东西是一种永恒的快乐:它的可爱之处与日俱增;它绝不会/化为虚有。”

三、结论

夜莺所处的世界是诗人理想的国度,那里是美好自由永恒,没有痛苦死亡的。全诗流露出诗人的痛苦和无奈,一种因疾病无法与心爱女人长相厮守的无奈,一种珍惜生命却惨遭病魔折磨的痛苦。诗人通过夜莺表达自己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也衬托出其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这种对于自然的理解和感知,正是诗人对生活的憧憬。

参考文献:

[1]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8

[2]王佐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3]济慈.济慈诗选[M].查良铮,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赵梦园,1996年4月,女,汉族,河北唐山人,全日制本科生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猜你喜欢

济慈约翰
千件羽绒服温暖黑龙江困难退役军人
在长影,被击中
济慈的死亡哲学观
你会得到什么?
西班牙台阶:罗马的济慈
赢不了的赌徒
窗 前
新电源
状写为诗而生的人
让孩子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