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俄侨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问题研究

2018-08-06徐玉敏

魅力中国 2018年20期
关键词:认同传统文化

在很早之前,随着中东铁路的逐渐竣工,为俄侨来到中国提供了便利,很多俄侨来到了中国,他们中的许多人把中国当作辗转至欧洲、美洲和其它国家的中转站。在转移过程中,最后留在中国的俄侨民足有几万人,他们在中国长期生活,参与到文化、艺术、教育、贸易、宗教等各个领域。其中的一些人将在中国的生活用文字记录,不只是文学著作,还有出版的大量研究中国经济、政治、法律、文艺等方面的专著。在这些作品里,可以了解到中国当时的政治事件、历史故事、生活现状以及中俄两国的关系。因此,对白俄(对十月革命后流亡国外的俄国侨民的称呼)作品的发掘和整理,对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俄关系史和传统文化都颇具参考价值。

关键词:俄侨作家;传统文化;认同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俄侨作家和诗人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现今,俄罗斯的汉学家、东方学家中许多人是过去曾在中国居住过的侨民,尽管他们已离开中国,但仍在苏联国内或境外从事汉学研究工作,或创作关于中国题材的诗歌、小说、回忆录。瓦列里·佩雷列——一位被誉为“中国通”的俄侨诗人,他是俄国古典诗歌最忠实信徒之一,除此之外,他也是著名的文化家和翻译家,他有着自身独特的性格,既出家当过僧人,也曾以僧人格尔曼的名义发表诗文,他于1922年随父母来到哈尔滨,毕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开办的法律学校。在1937年至1944年这7年中,出版了他的4部诗集:《在旅途中》(1937)、《温孚的蜂群))(1939)、《海上的星》(1941)、《牺牲品》》(1944),诗集中收入了他创作的中国题材抒情诗。1939年秋天,他随俄国驻中国东正教总会大主教维克多一起到北京,后来又到了上海,1950年初离开上海后,一直居住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佩雷列申的一生颠沛流离,但他每到一个国家就潜心研究居住国的语言和文学,也正因为拥有精深的汉语知识,在战事不断和贫困落后的旧中国时代,他才幸免饿死他乡的悲剧。

佩雷列申对于汉语非常的熟悉,对东方人社会和中国人的想法也有着进入的研究,他把中国人称之为 “充满哲学思想的巨人”。中国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在中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將俄侨的作品进行搜集和整理,并对这些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收藏。佩雷列申大量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也经常发表由中国古典诗歌改写的作品,“弯弯曲曲的中国小桥”、“东方荷花”、“古老树林发出的簌簌声”都能引起他的无限遐想。

从事中国传说、诗歌、小说等研究的俄侨文学家不乏其人。俄侨诗人、汉学家尼古拉·斯维特洛夫也花费了很大的经历来翻译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1947年8月,他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也翻译了很多中国的优秀作品,包括鲁迅的散文和诗、老舍的《柳家大院》、艾青的诗《向着太阳》及其他一些中国知名诗人作品等。1985年华盛顿出版的《黄浦江岸的上海》一书,是旅华俄侨维克多·彼特洛夫写的回忆录,他的另一部回忆录《俄国人的上海》中的摘要,被俄罗斯杂志《远东问题》1991年第4期和1992年第1-3期连载。1926年哈尔滨出版了俄侨诗人、剧作家阿拉钦选译的《中国诗户》。阿拉钦认为:“中国的文化都蕴含在诗歌之中。它产生在三千多年前。中国诗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它的叙事性,通常它以哀诗见长;其次中国诗歌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收到佛教比较大的影响。就像是如果,没有基督教的存在,就不会产生伟大的雅利安诗人一样,如果没有佛教,中国也不会产生这么多优秀的诗人。”阿拉钦的分析颇有道理。确实,宗教对中国文化的巨大潜在影响不应被低估,有的学者甚至认为“不懂佛学,就不懂汉魏以来的中国文化”。在某些情况下,它对于诗人看穿忧患、看透人生,冷静地自我反省,批判现实社会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在唐代,亲近佛教被认为是一种清雅高尚的乐趣,据《唐诗类苑选》载有诗僧14人,与诗人交友的僧人150多人,诗人所创作以寺院僧侣为题材的诗作多达数百首。宋代词人也很少有不染指佛道的。除此之外,阿拉钦对中国诗歌还作了这样的评价:“欧洲的诗大多描述的是诗人个人的遭遇,而中国的诗歌不是描述个体,而是突出典型。”中国古典诗人将自己的情感通过大自然的景色来表达出来,如金色的花表现内心温暖,银色的花暗示心中的寒意。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是俄侨远东文学萌发与创作的的沃土和源泉,这是一种生长在远东沿海的植物,中国文学对远东俄侨文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影响深远;同时,俄侨作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俄罗斯国内汉学研究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是旅华俄国作家魂牵梦萦、终生难忘的第二故乡,是他们心中美丽的神话。“寂静的千年寺庙,金钟旁的黄衣喇嘛;羽凉的广阔的绿茵;无际的海洋;朦胧中隐现的中国海船;店铺和帐房,用白银作交易的市场……”这是60年以前取名《杜香》(注)文集中对中国的描述。这动人画面永远印在旅华俄侨作家的心扉上,给予他们写不完的题材,诉不尽的灵感。

参考文献:

[1]20世纪上半叶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与报刊[J]. 刘艳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2]俊生日月与商人创世神话的宇宙圣数——商人创世神话研究之五[J]. 张开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3]宇宙灾难与拯救:羿射九日与胤侯讨羲和的神话底本——商人创世神话研究之四[J]. 张开焱. 中国文学研究. 2013(03)

[4]浅析沙俄在中东铁路附属地内的文化侵略[J]. 王旭,薛俊生. 现代交际. 2011(11)

作者简介:徐玉敏(198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俄语教学。

猜你喜欢

认同传统文化
“认同”视角下辅导员心理辅导谈话技巧研究
舆论场理性族群的认同与构建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