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浅探

2018-08-06吴琼

魅力中国 2018年22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吴琼

摘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必然要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运用适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必然要求。教学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模式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研究方式转变,是新课改的理念体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探究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有效性。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创建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

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真正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

(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教学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适当的学习方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堂教学就能显得活跃而有序,会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1.把握关键问题组织讨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的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提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见解,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2.情境表演加深理解。教师要善于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去充当角色,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通过扮演文中的角色,将自己对文中的人物的理解表达出来,学生们兴致就会很高,表演各有特色,而且学生单纯,模仿文中的角色声情并茂;观看的同学,不断地提出修改意见。通过这样演一演、改一改,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了文章的思想内容。另外像一些较抽象性的课文,教师也可以创造性的挖掘出文本中比较适合表演的部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模仿的过程中,学生兴致勃勃,可以玩得不亦乐乎,同时对课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效果越好。

(一)以趣引入。

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学习内容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起来。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情趣性。

(二)教学过程的吸引性。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要根据学生、内容实际,精心灵活地安排教学活动过程,使各个环节达到有机组合,给人清新之感。如在教学几个写法大致相同段落的时就可重点讲读一段,其它段引导学生仿照自主探究。这样模仿、练习和检查三者结合,使儿童在自我投入中产生兴趣。有些课文“高潮”明显,讲读可直入此重点。抓住课文线索可简化阅读步骤,即抓住内容这一条主线来讲读,把其余内容都串起来。有的课文中心思想显露,可先由儿童自己概括中心思想,然后一起研究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思想的。

(三)教学语言的魅力性。

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信息传递的主要是教学语言。口头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主导性的教学语言。要准确清晰,措辞准确,条理分明,表意明白。还要有目的地运用体态语言,它可深化和补充口头语言,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适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一)倡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就是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學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组织小组讨论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善思乐学。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相互促进。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也有很多,如内容的因素,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以及教学环境的因素等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