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习理论在博物馆展览中的运用

2018-08-06李鹤羽

魅力中国 2018年12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学习理论

李鹤羽

摘要:博物馆教育目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博物馆展览则是进行教育最普遍的形式。而在博物馆中运用到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来设计展览,能够帮助展览更好的被观众所接受,使观众能够受益更多。本文试以南京博物院《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为例,剖析博物馆展览中所运用的现代学习理论,从而分析出博物馆展览可以怎样更好的传递信息,提升展览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展览;学习理论;养心殿

国际博协对于博物馆的定义已将“教育”目的,放在了首位,表明博物馆已将以藏品为中心变为以人为中心,着重于对于参观者的教育。而在博物馆中,参观者所能接触到最多的便是博物馆的陈列展览,陈列展览也就成为了博物馆履行教育职能的主要途径。

能否让观众看懂展览,并且充分调动观众的兴趣,使观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有所习得就成为了策展人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现代学习理论的融入,使现在的展览摆脱了初期随意摆放的模式,而更加的有系统性、逻辑性,使得参观者能够更好的解读展览内容,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一、现代主要学习理论概述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脱胎于条件反射学说:将事件A和不相干的事件B顺序出现,反复刺激、强化事件A和事件B顺序出现的概念之后,当人们看到事件A的发生,马上就会想到事件B。比如我们看到天上的乌云,就知道要下雨了。所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是反复刺激和强化。人的本领都是后天习得的,在通过做出别人所期待的反应后得到鼓励或表扬等积极回应,从而强化了这一反应。再如此反复刺激并强化后,就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班杜拉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观察学习”理论:个人不必亲身经历进行学习,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也可以进行刺激和强化。

不论是亲身参与或是为参观者进行范例演示,博物馆需要做的就是提供给参观者可以进行刺激的情境,并在后续的展览中以不同方式重复出现之前情境,达到重复强化作用,使参观者能够印象深刻。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者认为学习不仅是简单的被动接受刺激反应,学习更应该是一种自我意识,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并且将所学习的新的事物与头脑记忆中旧的事物相联系,进行系统整合,在内部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体,即认知结构。认知主义强调的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及知识体系的建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因此,他提倡发现学习法,以便使学生更有兴趣、更有自信地主动学习。”1

对于博物馆来说,需要创设一个可以激发观众学习和探索欲望的环境,让观众产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强烈动机。并且,博物馆在阐释新的概念新的事物时,一定要与现代生活相联系,将现代已不存在的事物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联系,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概念,建立知识结构。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互动作用而实现的,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2建构主义吸收继承了认知主义中学习者主动学习并建立联系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的学习不仅会将新的概念与旧的概念进行联系,还会自行在内部形成一个逻辑结构,建构出一个知识框架。

博物馆展览就要做到内在逻辑结构清晰流畅,能够帮助观众快速地建立起知识间的逻辑框架,以便观众能够在建构好的框架中填充信息。同时为观众创造可互动、可沟通的学习环境,允许观众自主选择,收集自身感兴趣的信息,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校为学生而设, 教师为学生而教,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本性,争取学生的潜能的最大发挥”3人本主义者非常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作用,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态度,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自己教育自己,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及创造力。

博物馆应重视积极、有亲和力氛围的创造,将冷冰冰的文物和藏品生动有趣地展示出来,让文物活起来,是观众能够通过辅助展品与展品的配合,感受到文物背后的意义与价值。不仅从知识层面让观众觉得收获颇丰,也能从内心打动观众,使观众感受到展品背后的丰富情感,让观众觉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展览。

二、学习理论应用实例——《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展览

南京博物院《走进养心殿——大清的家国天下》展览共展出养心殿文物279 件,采用了以原状景观复原为主的方式,复原了正殿明间、西暖阁、东暖阁、三希堂和佛堂五个场所,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养心殿各区域的风貌,同时辅以分类展示,讲述养心殿造办处、移居养心殿、奏折与军机处、明窗开笔、十全老人、乐在三希堂、修行佛堂、嘉庆执政、垂帘听政、清帝逊位10个单元故事,并延伸介绍相关历史事件、制度和人物,梳理从康雍乾盛世到清帝退位数百年间大清朝的悲喜哀乐,以释家国,以启后人。5

(一)刺激—反应理论

展览在一进门的地方就将养心殿的几间主要房间做了等比例的原状复原,让观众对于每间房间的基本陈设都有一个直观地了解,并保有一个初步印象。之后再分成若干单元,分別详细介绍每个房间的信息。这样,在分单元中,能让观众能够快速地回忆起自己之前看到的房间,并与单元介绍相对应,以便更好的理解。同时,在分单元的辅助展品中,还附上了这个房间的内部照片,帮助观众进行回忆,观众不必再走回起点观察房间,可以通过图片回忆起自己刚刚看到过的房间细节,加深了印象。在观众参观完全部展览内容后,直接回到起点的养心殿复原地点,可以回顾刚刚自己看到过印象深刻的场景与故事,可以看着养心殿,自己在心中模拟一场明窗开笔的仪式,或想象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坐在皇帝后面垂帘听政的场景。这种环形的展览动线就给了观众这种可以去回顾、回味的可能性,在不断的场景刺激中,反复加深了观众对于展览内容的印象。

(二)观察学习

展览在展厅中还设置了VR体验区。VR设备可以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沉浸式、交互式的特点,让观众的体验更加真实。但VR设备最大的缺点是一次只允许一个人进行操作,导致更够参与的观众数量较少,且耗时较长。在观众数量较多的时候,观众或许需要排队等待很长时间,才能體验操作。再综合考虑到展厅面积、VR设备的造价,一场展览是无法满足每一个观众都能够体验VR设备。但展览还设置了一个电子屏幕,可以让无法亲身体验的观众通过大屏幕看到体验者正在看到的画面。通过观看他人的体验活动,也能够让无法体验的观众了解到VR设备的使用方法,同时也能够立体地、动态地了解到养心殿内部的陈设。虽不如亲身体验更加真切,但也能够帮助观众加深印象。

(三)主动建构

展览的思路非常的清晰,能够帮助观众能够架构起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整个展览其实有两条线索:一是时间、二是房间。

整个展览并没有被养心殿而拘束,并不是以介绍养心殿及养心殿的各个房间,而是以时间为主线,以养心殿的房间为辅,共同构成了展览的脉络。以清朝的兴衰为轴,用养心殿不同的房间来引出清朝的重要事件及故事,同时在其中插入对于清朝的发展至关重要的历史事件,使得清朝的发展脉络清晰、完整。整个展览也并不是以单纯的皇帝年号分期,而是以重要历史事件划分,能够快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趣味性强。比如我们熟悉的大贪官和珅、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加入了观众们熟悉的元素,使得观众能够将展览中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在自己脑中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体系。

(四)调动情感

关于展览的内容上文已经提到:整个展览是围绕着清代与养心殿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以时间为轴进行顺序排列的。这个大大小小的事件几乎都牵动着历史的进程,而这些事件有都或多或少与养心殿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东暖阁,雍正皇帝在这里开创了“明窗开笔”的仪式,展现了清朝的盛世光彩;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在这里垂帘听政,经历了清朝的由盛转衰;末代皇帝溥仪在这里宣布退位,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些改变着清朝命运的事件,都在养心殿中这一件小小的东暖阁发生。在强烈的对比下,便调动的观众的情感,引起了观众对于清王朝命运的感叹。不仅使观众理性地学习到了知识,也使观众感性地体会了清王朝的兴衰更迭,对于历史及社会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三、总结

总体来说,展览内容丰富,且难易适中,能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展览结构完整、逻辑架构清晰。展览布置有代入感。能够让观众全面地了解养心殿及从养心殿折射出清王朝的荣辱兴衰,能够一定程度上的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但我认为,在交互体验性方面及情境创设方面仍有改进的空间。展览虽无法满足全部观众的不同需求,但可以通过科技等手段,让观众有选择性地观看所需要的信息。在每个部分都做一些适当的延伸和拓展,满足不同观众对于不同信息的需求,也让展览能够增加更多的内容。

其次,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的营造对于观众是否能够更好地接收展览内容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展厅氛围的营造不仅要能够契合展览的主题,也要能让观众感觉轻松愉悦,能够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能够随着展览内容的变化、观众参观时长及心态的变化,调整展览的装饰。通过展览环境的变化消除观众的审美疲劳与疲惫感。纵观本展览,在展览入口处及养心殿的复原处创设了非常好的参观氛围,能够极大地引起观众的兴趣。但各个单元的布置略显单调,仍有改进空间,使得观众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

参考文献:

[1]吴月芹、仲建国:行为主义与认知派两种学习理论概观[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3月,第4卷第1期

[2]谢婧: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概述[J],《文教资料》,2006年10月号上旬刊

[3]周军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倡导的教学模式[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4月第2期

[4]李晓丹、程晓冬、黄文娟:基于建构主义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当议[J],《中国博物馆》,2012年02期

[5]刘晋红: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9月,第22卷第5期

[6]李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浅析[J],《今日南国》,2009年05月(总第124期)

[7]李君: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博物馆学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4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学习理论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我国教学改革的启示
学习理论视角下浅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科教电视节目编导策略研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
浅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