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幅整合脑电图和经颅超声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18-08-02胡泽华王义烔陈葵带蒋新华黄玲玲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经颅脑电图脑室

胡泽华 王义烔 陈葵带 谢 丹 蒋新华 黄玲玲 李 薇

广东省东莞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东莞 523900

随着围生期技术的发展和NICU技术力量的提升,能存活的早产儿胎龄越来越小,但是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势必会影响早产儿的健康和预后。脑损伤是早产儿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寻找能够早期发现和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的方法,尽早采取相关干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后遗症的发生,一直是早产儿医学的热点研究方向。经颅超声是将探头置于婴儿前囟窗,探查颅内结构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床旁、无创、便捷的完成,跟头颅MRI/CT等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是常规脑电图的一种简化形式,能够直观的反映出脑功能状态,无需专业的脑电图专业背景知识,在神经系统损伤的早期评估和诊断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比较经颅超声、aEEG发现早产儿神经系统异常的阳性率,来研究经颅超声、aEEG在早产儿脑损伤中诊断价值和联合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 年3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新生儿科疑诊为脑损伤的115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脑损伤诊断标准:脑损伤诊断需符合以下标准[1]。(1)有引起脑损伤的病史,如缺氧缺血和脑血流动力紊乱、感染与炎症反应、血液系统疾病、产科高危因素;(2)具有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可能伴有中枢性呼吸暂停、抑制状态、心动过缓、低血压、高血压或血压波动、意识改变、惊厥、颅内压增高、肌张力异常、原始反射异常等表现,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3)影像学异常:头颅B超或磁共振发现异常;(4)脑功能异常;(5)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脑损害,如由遗传代谢紊乱引起的脑损害及低血糖脑病、胆红素脑病、宫内TORCH感染及生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不包括在内。115例患儿中男 63 例,女 52 例;平均胎龄(32.1±1.5)周(27~36周+6);平均出生体重(1824±553)g(960~ 2450g);其中有 89例产儿为阴道分娩,26例产儿为剖宫产。入选的病例均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和经颅超声检查,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距脑损伤症状出现的时间0.8~14h,经颅超声检查距脑损伤症状出现的时间12~43h。

1.2 仪器与方法

1.2.1 aEEG的监测 使用美国 Nicolet-one脑功能监护仪进行aEEG监测。监测前常规清洁头皮,涂抹导电糊,按照国际10-20头皮脑电图电极安放法安放电极,参考电极位于头顶中央向前25mm额中线上。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出现脑损伤表现后尽快行aEEG描记,记录时间为6~8h。

1.2.2 aEEG图形分析 aEEG可以直观的查看脑电背景活动形式、是否存在睡眠觉醒周期和癎样放电。Naqeeb等[2]依据背景活动形式将新生儿aEEG分为正常、轻度异常和重度异常三种类型。脑电活动振幅波谱带上边界大于10uV,下边界大于5uV为正常;脑电活动振幅波谱带上边界大于10uV,下边界小于或等于5uV为轻度异常;脑电活动振幅波谱带上边界小于10uV,下边界小于5uV为重度异常;三种形式aEEG均可有癎样活动,表现为振幅突然升高伴波谱带变窄,随后进入短暂抑制。凡出现惊厥活动均属于异常,振幅正常而有惊厥活动的属轻度异常,振幅异常伴有惊厥活动的属重度异常。Hellstrom-Westas[3]将新生儿aEEG描述如下。(1)连续正常电压:连续电活动,电压为5~10uV;(2)不连续正常电压:背景活动不连续,但电压大于5uV;(3)连续低电压:连续背景活动,电压为小于5uV或在5uV上下波动;(4)爆发抑制:不连续的背景形式,间歇期电压极低,间有高幅爆发;(5)平台:小于5uV的极低电压,相当于电静息;(6)癫癎样惊厥活动:惊厥活动时电压突然增高伴有电活动带变窄,随后短暂抑制。其中连续正常电压为正常aEEG波形;不连续正常电压为轻度异常aEEG波形;其余波形均为重度异常aEEG波形[4-5]。

1.2.3 经颅超声检查 所有存在脑损伤的早产儿均在48h内行经颅B超检查,采用中美合资ASU-10型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5Hz,置于患儿前囟窗对颅内进行扫描,B超阳性发现有弥漫性脑水肿、脑室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室出血合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等。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经颅超声和aEEG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发现

115例疑似脑损伤的早产儿中,有88例根据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脑损伤,27例未诊断为脑损伤。所有病例均完成经颅超声和aEEG检查。

88例诊断为脑损伤的病例中有33例经颅超声发现脑损伤改变,脑室质/室管膜下出血的2例,发现脑室周围白质损伤的9例,脑室出血合并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3例,存在弥漫性脑水肿的7例,其他类型异常2例;其中16例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为新生儿宫内感染,3例为孕母严重并发症,9例为血流动力学紊乱。在27例未诊断为脑损伤的病例中,有22例未发现脑损伤影像,有5例误认为存在脑损伤。

88例诊断为脑损伤的病例中aEEG检查显示存在轻度异常的32例,主要表现为脑电活动振幅波谱带下边界小于或等于5uV为轻度异常(22例),或aEEG波形不连续正常电压为轻度异常aEEG波形(10例),显示存在重度异常9例,其中5例脑电活动振幅波谱带上边界小于10uV,下边界小于5uV。在27例未诊断为脑损伤的病例中,有26例未发现aEEG异常,有5例存在aEEG异常。

将经颅超声与aEEG检查联合在一起,88例脑损伤早产儿病例中,其中一项发现异常者确认为阳性,共64例,两项均异常者21例;27例无脑损伤的早产儿病例中,经颅超声联合aEEG,两者均无异常的0例。

2.2 经颅超声和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发现情况比较

4组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后,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2,P<0.01);进行两两比较后,经颅超声或aEEG阳性率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χ2=38.33,P < 0.05),经颅超声与aEE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6,P>0.05),见表1。以临床综合资料诊断为脑损伤作为金标准,来判定单独经颅超声、单独aEEG、经颅超声或aEEG、经颅超声和aEEG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见表2。

表1 经颅超声、aEEG发现异常阳性率的比较

表2 经颅超声、aEEG对早产儿脑损伤发现情况比较[%(n/n)]

3 讨论

早产儿脑损伤(brain injury in premature infants,BIPI)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和出生后的各种病理因素导致早产儿不同程度的脑缺血或/和出血性损害,可在临床上表现出脑损伤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严重者可导致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1,6-7]。早产儿未成熟脑的可塑性比较强,损伤具有一定的可逆性,这给挽救早产儿脑损伤提供了机会;有研究表明,在脑损伤早期应用神经保护措施有可能减少神经元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脑损伤的发生[8-10]。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对环境要求高,生后往往存在各种并发症,病情不稳定,且易出现感染,不宜带出NICU完善各项检查,加之早产儿脑损伤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因此,早产儿脑损伤不易早期被确诊,相应的危险因素不能及时得到去除或避免,未能及时开展早期治疗,从而错过了可逆性的治疗窗,导致远期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亦居高不下。因此,早期能够发现早产儿脑损伤显得至关重要,寻找能早期的、简便的、安全的、敏感度高的早产儿脑损伤的辅助诊断方法,对有效防治早产儿脑损伤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经颅超声通过囟门作为透声窗,可以清楚的观察颅内结构,新生儿出生时前囟尚未闭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颅内病变诊断条件[11]。aEEG 是常规脑电图的简化形式,可以进行脑功能监测,记录单个通道的信号,采集的信号首放大、滤波等处理后[12],直观的显示在监视器屏幕上,可连续实时监测,与常规脑电图相比,aEEG 所接电极少,操作简便,受环境影响小,且图形直观,易于判读,早在些年开始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高危新生儿的床旁监护[13]。经颅超声和aEEG均属于无创性检查,可床旁开展,由于其便捷、安全、技术要求不高等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外,作为一种常规的监护技术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新生儿病房或NICU。经颅超声和aEEG能够分别反映颅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经颅超声和aEEG在临床应用上可互为补充,从不同角度对颅脑损伤进行评价。

由于早期轻微的脑损伤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同样也可能无颅脑任何影像学、脑功能学异常,只有损伤达到一定严重程度后,才可能有相应临床表现,以及脑功能异常反应和/或结构的异常。本研究发现,单独依靠经颅超声或aEEG来发现神经系统异常,其阳性率并不高,均在4成以下;用于协助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经颅超声和aEEG均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其敏感度较低[14],容易造成漏诊,将二者联合应用,任选其一阳性作为判别条件,可明显提高阳性率和敏感度,能够更早发现脑损伤的存在,便于临床早期给予相应处理。将经颅超声和aEEG联合起来,两项作为必备条件来判断早产儿脑损伤,具有非常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对早产儿脑损伤的诊断有积极的意义[15]。

综上所述,经颅超声和aEEG在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将两者联合应用,更能发挥互补作用,其联合应用价值高于单独应用。经颅超声和aEEG联合应用是否对早产儿脑损伤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有帮助,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经颅脑电图脑室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脑室镜清除脓苔及术后脑室灌洗、引流在脑室感染中的应用
裂隙脑室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