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银颗粒对银屑病患者血清VEGF、TNF、白细胞介素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8-08-02李福昌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银屑病淋巴细胞机体

李福昌

山东省阳谷县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山东阳谷 252300

银屑病常称为牛皮癣,属于临床极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1],本病病程较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甚至有部分患者遗留终生不愈。本病发病以中青年或青壮年为多见,其对患者身心均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2]。祖国医学称之为“风热症”及“风癣”,机理为血热内蕴,风邪热内敛,腠理闭塞,血运失衡、风热化燥伤及津液所致[3]。以实证多见,治则应清热排毒、凉血润燥、疏风理气结合止痒除痛。虽然临床上使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具有一定效果,但其治疗费用高,时间周期长[4-5],关键是治疗后复发率高等,故本研究联合使用消银颗粒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银屑病患者80例,所有入组前诊断均通过临床表现、病程观察、体格检查及辅助生化检查处理等拟诊,并通过病理组织活检确诊,入组前签署入组知情同意书同时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18~50岁既往体检中青年,治疗前VEGF、TNF、白细胞介素及T细胞亚群均异常,排除入组前2周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心肺功能不全、合并明确皮肤相关疾病、全身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或异常、对消银颗粒及其有效成分过敏或存在应用禁忌、妊娠和(或)哺乳期者、精神疾病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男13例,女27例,年龄18~50岁,平均(33.3±1.1)岁,病程2周~2年,平均(17.1±0.3)周;对照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18~50岁,平均(33.4±1.2)岁,病程3周~2年,平均(17.0±0.4)周,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治疗前VEGF、TNF、白细胞介素及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入组者均针对银屑病行对症支持处理,其中主要治疗方法上,对照组使用Schwenningen-1型紫外线光疗仪(德国Waldmann GmbH公司生产)实施窄谱中波持续照射(波长370nm,辐射8.93mW/cm2,照射距离15cm,治疗时间为每周3次,每次持续30min)针对发病部位进行重点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对患者头面部、睛、生殖系统等进行防护,其中初照射剂量控制为0.3~0.5mW/cm2,依据患者耐受情况及病灶治疗效果,可适当增加照射剂量0.2J/cm2,以上治疗以连续5次为1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持续口服消银颗粒(陕西康惠制药,Z20000019),每天 3次,每次 1包(3.5g),并以连续使用10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后两组TNF-α、IL-6变化情况,治疗过程中(治疗前,干预后4周、8周及12周)VEGF变化趋势,统计治疗后细胞免疫相关指标(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变化情况。

1.4 评定标准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正常参考值5~ 100ng/L)、白细胞介素 -6(IL-6,正常参考值56.4~150.3ng/L);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正常参考值为(50.8±7.58)pg/L;细胞免疫CD4+、CD8+及CD4+/CD8+比值,以美国BD FRCS Calihur流式细胞仪进行全自动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均数的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内比较通过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TNF-α、IL-6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及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9.876和52.696,P<0.05)。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TNF-α、IL-6比较(x ± s,ng/L)

表2 治疗过程中VEGF变化趋势(pg/L,x ± s)

2.2 治疗过程中VEGF变化趋势

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VEGF水平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4周开始,两组VEGF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见表2。

2.3 治疗后细胞免疫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CD4+、CD8+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47.950和 51.229,P < 0.05),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t=5.613, P<0.05)。见表3。

表3 治疗后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对比(x ± s)

3 讨论

银屑病属于中医学之 “风癣”“白疙”之范畴,现代医学认为其属于较为顽固的皮肤疾病,治疗上主要以对症支持处理,减少和预防并发症发生,尤其是减少皮损出现发生并发感染为主[6-7]。祖国医学则将其纳入血分之病,急性起病者以血热为主,病症积聚于肌表而发,兼风、寒、湿等多因素,疾病缓解期者以血癖为主,随着疾病的进展,多症状兼发生,并以单症为重[8-11],且存在各症状之间的相互转化。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属于多基因遗传相关疾病,主要以T细胞细胞免疫功能损伤[12],尤其是T辅助细胞功能失调为主,发病后可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增加,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等。针对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治疗以对症支持处理为主[13],联合中医中药治疗,则对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有重要价值[14]。

本研究观察组在光照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消银颗粒治疗,针对治疗后两组TNF-α、IL-6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两组TNF-α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证实针对银屑病患者使用消银颗粒治疗后,可显著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皮肤功能恢复。另外针对治疗过程中VEGF变化趋势研究发现,虽然治疗前两组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VEGF水平大于对照组。证实针对银屑病患者使用消银颗粒治疗后,能有效改善机体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疾病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进一步改善皮肤临床症状。最后针对治疗后细胞免疫相关指标对比发现,治疗后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针对银屑病患者使用消银颗粒治疗后,对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调节CD4+/CD8+水平稳定有重要价值。

本组观察组使用的消银颗粒,其方中以生地、玄参为君药,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作用,联合使用的金银花、大青叶则能活血化瘀、消斑除湿,同时联合使用当归、红花、赤芍与丹皮,多药联用后,起到养血滋阴、润燥化瘀之功效,合用防风、牛蒡子、蝉蜕、苦参后加强消银颗粒之疏风清热,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之能效[15]。可有效的调节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双重免疫功能,尤其对于外周血清中T淋巴细胞比例的调节有重要价值,显著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体无菌性炎症反应,从而提高机体抗炎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银屑病患者表皮细胞增殖与脱落坏死而出现的临床症状,降低皮肤敏感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银屑病患者使用消银颗粒治疗,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减轻疾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提高细胞免疫能力。

猜你喜欢

银屑病淋巴细胞机体
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在银屑病护理中的应用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邓俊峰作品选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