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拿配合中药颗粒治疗200例小儿惊吓夜啼效果分析

2018-08-02麦建益陈丝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安神次数小儿

麦建益 陈丝洁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江门 529100

惊吓夜啼是小儿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患儿常持续哭啼数小时甚至整夜,哄摇及喂奶无法止啼。小儿惊吓夜啼主要原因是患儿突遭惊吓,或耳闻异声,或目触异物,或不慎跌倒等,导致气机逆乱,从而引发夜啼、腹泻、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轻者影响家人生活作息,重者可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甚至引发脐疝、幻听、幻视等症状[1-2]。本科室近年来在实践中发现,推拿配合中药颗粒在治疗小儿惊吓夜啼中具有显著效果。现为进一步探讨推拿配合中药颗粒治疗小儿惊吓夜啼的疗效,对我门诊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200例惊吓夜啼患儿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门诊2016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惊吓夜啼患儿200例。纳入标准:(1)依据《中西医结合儿科学》[3],所有患儿均符合惊吓夜啼诊断标准:昼间安静入睡,夜间啼哭不止,哄摇喂奶不能缓解,反复发作,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肠套叠、肠梗阻、脑神经病变等其他疾病。(2)患儿年龄>6个月,无其他基础疾病。(3)患儿监护人对于本次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8个月~4岁,平均(22.3±2.2)月,病程4~ 34d,平均(12.6±2.4)d,伴腹泻者 62 例,伴发热者43例,伴面色青灰者44例,伴食欲不振者39例,伴精神萎靡者47例;对照组患儿100例,男58例,女42例,年龄7个月~5岁,平均(21.9±1.8)月,病程 3~ 36d,平均(12.9±2.2)d,伴腹泻者 58例,伴发热者46例,伴面色青灰者41例,伴食欲不振者35例,伴精神萎靡者52例。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4h夜啼次数和睡眠时间比较(x ± s)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单纯中药颗粒治疗。基本成分为蝉蜕 6g,菊花 5g,决明子 15g,麦冬 9g,枳壳6g,茯苓 12g,牡蛎 20g,远志 10g,酸枣仁 12g,炙甘草12g。每袋袋装5g,每次开水冲服一袋,早中晚各一次,连服7d为一疗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推拿治疗:每日300次清心经、清肝经,2min捣揉小天心,5次掐揉五指节,50次开天门,100次摩囟门,5次猿猴摘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疗效评价标准: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患儿夜间睡眠正常,不哭不闹;显效:患儿夜间哭闹时间和哭闹次数明显减少;有效:患儿夜间哭闹时间和哭闹次数较治疗前缓解;无效:患儿夜间哭闹时间和哭闹次数无缓解。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4h夜啼次数和睡眠时间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6.0%,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1.0%,两组患儿在疗效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24h夜啼次数和睡眠时间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夜啼次数和睡眠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夜啼次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睡眠时间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夜啼是婴儿常见睡眠障碍,多见于1岁以内婴儿,患儿主要表现为夜间啼哭,或伴有惊恐,严重者彻夜啼哭无法入睡,给家长工作生活和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现代医学将小儿夜啼分为生理性夜啼、病理性夜啼两类,生理性夜啼发生原因有饥饿、口渴、蚊虫叮咬等,家长给予对应处理后患儿可停止啼哭,病理性夜啼发生原因多为睡眠不安、夜惊等行为、情绪、心理异常类疾病,但需与佝偻病、急腹症等疾病鉴别。而在传统医学理论中,将小儿夜啼分为虚、实、热、寒、惊五型,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惊吓夜啼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

惊吓是小儿夜啼常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小儿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刺激特别是声音刺激不能做出正常反应,患儿受到惊吓夜啼后,夜间不能得到充分休息,白天精神不佳,进食少,长期发作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不仅影响患儿健康成长,也干扰了患儿父母的正常休息和工作。目前西医对此病并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多靠镇静药物缓解患儿夜间哭闹症状,但是镇静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且治标不治本。而传统医学认为小儿惊吓夜啼病因[5]主要为突受惊恐,或耳闻异声,或目见异物,或口鼻吸受污浊之气,导致患儿气机逆乱,伤神惊志,啼哭不止,证见睡中惊啼,哭声较尖,时高时低,时急时缓,面色乍白乍青,指纹青。在中医理论中[6],“脏腑娇嫩,行气未充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是小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相比,小儿更易内伤惊恐、外感六淫,如突遭燃放鞭炮、动物吼叫、船车鸣笛、不慎跌倒等,均可导致患儿受到惊吓。《素问·举痛论》[7]:惊则气乱。小儿由于神志尚未完全发育,在突遭惊吓后,伤神伤志,导致惊惕不安,神志不宁,多表现为紧抱母亲,持续低热,夜间啼哭,昼间精神萎靡,食欲不佳,指纹色青,长期如此,形体消瘦,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对于惊吓夜啼患儿,传统医学有中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均取得一定效果,现本文就推拿配合中药颗粒治疗小儿惊吓夜啼效果进行了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将200例惊吓夜啼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中药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推拿治疗。在传统医学理论中,本次研究所用的中药颗粒:蝉蜕[8]疏散风热,决明子[9]除风散热,滋益肝肾,茯苓[10]可开心窍,通心宁神[11],牡蛎[12]可重镇安神,平肝潜阳,远志[13]可安神益智、祛痰、消肿,酸枣仁[14]可养心益肝、安神、敛汗,炙甘草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15]。各药合效,可定志安神、收敛心气,对于小儿惊吓夜啼具有良好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1.0%,证实了中药在治疗小儿惊吓夜啼中的可靠疗效。此外,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小儿脏气清灵,对于多种疾病,采用推拿治疗可达到随拨随应之疗效。本次研究对于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推拿治疗,其中清心经、清肝经有除烦镇惊、安神宁心之疗效,捣揉小天心可治疗抽搐惊风,掐揉五指节、摩囟门、开天门可安神镇惊,猿猴摘果可调理气血、疏通经脉而安神[16]。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4h夜啼次数和睡眠时间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推拿配合中药疗效更加显著。此外,在治疗完成后,需嘱咐患儿父母,避免患儿再次受到惊吓,从而预防本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推拿配合中药颗粒治疗小儿惊吓夜啼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安神次数小儿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安神补脑制剂说明书的公告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俄罗斯是全球阅兵次数最多的国家吗?
小儿涵之三事
安神补脑和补脑安神不是一家
小儿难养
安神定志灵对SHR大鼠突触体ATR、LDH及AC/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