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阿奇霉素和甲基泼尼松龙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评价

2018-08-01何荣香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环内酯泼尼松阿奇

何荣香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8)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儿童的体质较弱,容易感染肺炎支原体,进而发生肺炎支原体肺炎。该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头痛、喘息、发热、肺部湿啰音等。临床上主要使用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近年来,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比较常见,这导致部分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仅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行治疗的效果逐渐降低[1]。倍他米松、丙酸倍氯米松、甲基泼尼松龙等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及抗过敏作用。为探讨使用阿奇霉素和甲基泼尼松龙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对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部分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使用阿奇霉素和甲基泼尼松龙进行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76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对这些患儿的纳入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临床上关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2)年龄<12岁。3)其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40 mg/L。4)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5)未合并结核病。6)参加本次研究前的3个月内未使用过糖皮质激素。随机将这些患儿分为A组和B组。A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50例,女性患儿38例;其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6.91±2.11)岁;其中有8例患儿合并有心包积液,有8例患儿合并有胸腔积液,有11例患儿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B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52例,女性患儿36例;其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为(6.88±2.33)岁;其中有8例患儿合并有心包积液,有7例患儿合并有胸腔积液,有11例患儿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平喘、祛痰、解热等对症治疗。同时,为两组患儿均每天静脉滴注1次阿奇霉素,每次滴注10 mg/kg。连续用药5 d。在此基础上,为B组患儿每天静脉滴注2次甲基泼尼松龙,每次滴注1~2 mg/kg。连续用药3 d。

1.3 观察指标

治疗7 d后,根据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情况及其进行X线检查的结果判定其治疗的效果,并将其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儿CRP的水平。记录两组患儿咳嗽消失的时间、退热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

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

2.2 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治疗后B组患儿咳嗽消失的时间、退热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A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d,±s)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d,±s)

注:*与A组相比,P<0.05。

组别 退热的时间 咳嗽消失的时间 住院的时间A组(n=88) 5.21±1.23 11.28±2.2 12.88±1.02 B 组 (n=88) 4.05±0.89* 7.22±2.1* 9.55±1.07*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RP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儿CRP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CRP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其CRP的水平(P<0.05)。治疗后,B组患儿CRP的水平低于A组患儿(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RP的水平(mg/L,±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CRP的水平(mg/L,±s)

注:*与A组相比,P<0.05;#对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A组(n=88) 69.91±12.23 26.38±2.28#B组(n=88) 69.67±11.65 13.31±2.57#*

3 讨论

发生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导致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病程较长,其临床症状较重。青霉素类药物和头孢类药物主要通过阻碍微生物合成细胞壁来抑制其繁殖,进而治疗感染性疾病。而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因此,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和头孢类药物无法有效地治疗支原体感染。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常用药物[2]。阿奇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药可与病原体50S亚基23SrRNA的特殊靶位结合,阻止肽酰基tRNA从mRNA的A位移向P位,使氨酰基tRNA不能结合到A位,从而抑制病原体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感染的作用。近年来,临床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比较常见,仅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已不能令人满意。甲基泼尼松龙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过敏的作用[3]。将阿奇霉素与甲基泼尼松龙联合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可起到协同作用,快速、有效地减轻患者肺部的炎症反应。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阿奇霉素和甲基泼尼松龙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快速地改善其临床症状。

猜你喜欢

大环内酯泼尼松阿奇
阿奇霉素在小儿百日咳的应用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阿奇,出发
2012—2016年大环内酯类药物不良反应综合分析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SCD和室性心律失常风险
儿科临床应用中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的探讨
泼尼松联合吗替麦考酚酯治疗IgA肾病伴新月体形成的疗效及对脂联素的影响
阿奇霉素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
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