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替米沙坦片的服用时间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的影响

2018-08-01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米沙坦病程原发性

李 莉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89)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和高发病。临床上根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日血压的水平与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将原发性高血压分为杓型高血压和非杓型高血压。有研究指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昼夜节律与其靶器官受损的情况密切相关,故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肥厚及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和几率远高于杓型高血压患者[2]。目前,临床上一般使用替米沙坦等降压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1]。不过,该病患者服用替米沙坦的时间不同,其降压的效果也不相同。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10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替米沙坦片的服用时间对该病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0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这100例患者的入选标准为:1)其病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中关于非杓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对其进行门诊血压测量的结果显示,其收缩压≥ 140 mmHg、舒张压≥ 90 mmHg。2)对其进行 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显示其患有非杓型高血压。3)在参与本次研究前的2周内未服用过降压药。4)未患有继发性高血压。5)未合并有双侧肾动脉狭窄、呼吸暂停综合征、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糖尿病。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其年龄在4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5±10.9)岁;其病程在1~1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2±4.3)年。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其年龄在42~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11.5)岁;其病程在1~1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5±6.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者就诊期间,均使用替米沙坦片﹝生产厂家:勃林格殷格翰(德国),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90089﹞对其进行治疗。让对照组患者在早晨的6点钟服用替米沙坦片,每次服80 mg,每日服1次。让观察组患者在傍晚的6点钟服用替米沙坦片,每次服80 mg,每日服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2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12周后,观察对比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日间收缩压(dSBP)及夜间收缩压(nSBP)的变化情况。使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德国Mobil-Graph全信息动态血压监测仪)24 h监测两组患者日间及夜间的动态血压。其中,日间血压是指患者从早晨6:00至晚上10:00之间的血压,每隔30 min记录1次。夜间血压是指患者从晚上10:00至次日早晨6:00之间的血压,每隔60 min记录1次。取两组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的平均值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dDBP、nDBP、dSBP及nSBP的水平相比,P>0.05。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dDBP、nDBP、dSBP及nSBP的水平均低于接受治疗前,而且观察组患者dDBP、nDBP、dSBP及nSB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的对比 (mmHg,±s)

表1 接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的对比 (mmHg,±s)

组别 例数 时间 dDBP nDBP dSBP nSBP对照组观察组50 50接受治疗前接受治疗后接受治疗前接受治疗后113.3±12.1 108.5±11.4 113.5±12.3 92.5±11.6 107.5±13.9 98.5±13.2 107.3±13.5 83.9±12.1 153.6±12.1 145.5±13.5 154.3±12.5 132.8±11.5 147.5±13.5 135.6±11.8 148.1±12.8 107.5±12.2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并发症较多、疗程较长。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昼夜节律变化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存在密切的相关性。非杓型高血压是一种昼夜血压差异十分明显的高血压类型。该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较高,故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

替米沙坦是临床上常用的非肽类降压药。该药是一种长效、高效、低毒的新型、高度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ARB),可特异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分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功能,从而达到降压及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张小平[3]等的研究发现,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在每日傍晚的6点钟服用该药,可达到安全、平稳、持续降压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两组患者dDBP、nDBP、dSBP及nSBP的水平均低于接受治疗前,而且观察组患者dDBP、nDBP、dSBP及nSBP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由此可见,与早晨6点钟服用替米沙坦片控制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日间及夜间血压的效果相比,在傍晚6点钟服用该药的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米沙坦病程原发性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最小成本分析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中医辨证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