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氧疗法治疗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

2018-08-01寇红梅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1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尿量圆锥

寇红梅

(临沂市中医医院,山东 临沂 276002)

脊髓圆锥损伤是一种特殊的脊髓损伤。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功能障碍,但其肢体及躯干无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排尿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上尿路功能障碍和泌尿系统感染是导致脊髓圆锥损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1]。相关的文献指出,用高压氧疗法治疗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为了进一步探究用高压氧疗法治疗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笔者对临沂市中医医院接诊的56例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从2008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临沂市中医医院接诊的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中选取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30例患者中有男21例,女9例;其年龄为18~58岁,平均年龄(42.17±5.36)岁;其中致伤原因为发生车祸的患者有12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8例,为被重物砸伤的患者有6例,为其他原因致伤的患者有4例。对照组26例患者中有男18例,女8例;其年龄为20~67岁,平均年龄(44.64±6.81)岁;其中致伤原因为发生车祸的患者有10例,为从高处坠落的患者有8例,为被重物砸伤的患者有6例,为其他原因致伤的患者有2例。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相比,P>0.05。

1.2 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

有外伤史或硬膜外穿刺史。2)双下肢感觉、运动、反射功能均正常。3)存在排尿、排便或性功能障碍。4)鞍区感觉减退或消失。5)肛门反射减退或消失。

1.3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包括对其进行腰椎手术、使用营养神经及脱水消肿的药物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治疗方法是:使用由烟台HBO舱厂生产的GY3078/0.3-2D型医用高压氧舱治疗仪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的压力为2.3 ATA,加压的时间为15~20 min,减压的时间为20~25 min,中间舱内吸氧的时间为10 min,稳压吸氧的时间为60 min。治疗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个疗程之间需间隔2 d)。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排尿功能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其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本文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排尿功能重建成功率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重建的成功率(83.3%)高于对照组患者排尿功能重建的成功率(61.5%),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排尿功能重建成功率的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47.58±8.32)mL〕少于对照组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84.17±12.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比较(ml,±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膀胱容量、残余尿量的比较(ml,±s)

组别 例数 膀胱容量 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305.12±35.84 332.29±15.27 159.56±47.91 47.58±8.32对照组 40 301.79±32.21 335.63±13.41 162.16±46.47 84.17±12.47

3 讨论

脊髓圆锥通常位于T12-L1水平面,圆锥顶端多位于L1椎体水平面。脊髓圆锥损伤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膀胱过度膨胀、麻痹性尿失禁、大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但双下肢运动、感觉功能正常[1]。进行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脊髓圆锥损伤的主要手段。但有研究指出,进行手术治疗无法改善脊髓圆锥损伤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2]。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支配膀胱的神经受损。因此,治疗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应从促进脊髓圆锥神经功能的修复及再生等方面着手。近年来,高压氧疗法在治疗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研究表明,对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可减轻其脊髓神经的炎症反应,阻断其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其脊髓神经的修复及再生,从而可有效地改善其排尿功能障碍。孙文志等[3]研究指出,对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残疾率,促进其脊髓功能、排尿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脊髓神经的结构和功能)。有研究资料显示[4-5],对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可通过增加其VEGF表达的方式促进其脊髓神经的修复及再生。刘明等[6]通过临床研究证实,用高压氧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残疾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排尿功能重建的成功率(83.3%)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膀胱残余尿量〔(47.58±8.32)mL〕少于对照组患者。这与周建华等[7]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用高压氧疗法治疗脊髓圆锥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地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尿量圆锥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诊治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3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
治排尿功能障碍
右美托咪定对颌面外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和尿量的影响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排尿功能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