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18-07-30董玉琴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董玉琴

摘要:在我国的教育体系里,语文教育承担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西方文明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重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崇尚外国文化,造成了传统文化的缺失,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继续蔓延,我们有必要加强小学语文的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的做法是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越来越多的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这样的做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

语文作为承载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在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下,加强语文中传统文化教学,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尤为重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继承并发展的文明产物,是继续向前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作为教师有义务传承并发展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使语文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

一、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歷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现代文化的基石。但可惜的是,今天我们的孩子对它的理解仅仅停留在了书本中的“李白”“杜甫”,背的一首首古诗上。在孩子的生活当中,传统文化变得只是应付形形色色考试。我认为,要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必须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去感知,如传统美食粽子可以让学生了解端午节、屈原等;月饼能让他们联想到嫦娥奔月等民间经典故事。还有剪纸,皮影,戏曲等民间传统文化。营造文化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当涉及到传统文化课文教学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同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恰当的音乐或影像资料,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国文化艺术的精湛与美妙。

二、在汉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学习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识字与写字教学中向小学生介绍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小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形成。低年级识字教学活动,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时机。小学生的记忆力很强,利用传统文化的渗透来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多认字少写字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三字经》与《弟子规》等开拓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小学生认更多的字。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会在无形中接触传统文化观点,形成正确的个人价值观。

除了识字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写字教学,让学生理解汉字的内涵,了解中华民族汉字的发展过程。教师是学科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写得一手漂亮字,提高写字教学的吸引力。汉字书写讲究笔顺与整体结构,在讲解这些书法技巧时,渗透一些做人的道理,不仅丰富了写字学习的内容,也能让传统文化来到小学生身边。像在引导学生写“人”这个字时,讲究“一撇一捺方为人”,在写一撇与一捺时,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将自己的品格落实到笔上,讲究下笔的力度,促进小学生体会语文学科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三、传承中华民俗

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希望通过点滴的渗透,教育孩子传承民俗,取其精华并发扬光大。很多的传统美德在教育过程中都可以用具体的行为来描述,比如对父母为孝,对兄弟为悌,对朋友为信,对国家为忠等等,给孩子打下精神的底子、富有的底子、美好的底子。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很多民俗节日的习俗延留至今,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搜集一些与端午节相关的知识与信息。比如,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对屈原爱国情怀的阐释等,让学生通过查阅并整理资料、小组展示成果及讨论等形式,在浓烈的节日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带给大家的欢乐,这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四、结合教学内容拓展传统文化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来适当扩展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知识。如在进行《难忘的泼水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网络收集一些和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等资源更多的了解关于傣族的相关知识。并且教师可以通过这一课来感受少数民族的特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尤其是一些传统文化的阅读资源,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能不断积累传统知识。小学生年龄较小,还不具备自己合理选择读物的能力,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推荐一些合适的传统文化知识的书籍,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让学生从书本中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学习课外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仅借助课内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也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学习,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读古典文诗歌、古典名著、中外故事等。课外阅读是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补充,好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印象。学习课外的传统文化能使学生的内心处得到洗涤。语文是最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之一,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语文教师一定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其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都能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样的教学无疑是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的教育意义的。

结语

总之,要想在小学作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知识,需要我们教师坚定不移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传统文化浓厚的学习环境,为传统文化的继往开来,发扬光大不断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学明.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 速读旬刊, 2017(10)

[2]周文娟.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 考试与评价, 2017(1)

[3]陈选梅. 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J]. 中外交流, 2017(39)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