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径分析

2018-07-30胡玲盛月

商情 2018年32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旅游

胡玲 盛月

【摘要】呼兰河口湿地是哈尔滨市“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城市湿地,是哈尔滨市重点打造的近郊城市湿地旅游目的地。论文采用SWOT分析法,探究了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在全国的发展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以此探究具有中国哈尔滨本地特色的湿地公园发展路径,努力的实现保护前提下有效高效开发保护的目标。

【关键词】呼兰河口湿地 湿地公园 生态旅游 开发保护

1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概念

1.1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的内涵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坐落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是由松花江和呼兰河相互交汇形成的天然生态旅游湿地,从2008年起开始恢复建设城市湿地,于201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景区,以其原生态的湿地景色和全面的配套基础设施成为国内深受好评的面积最大的湿地旅游景区。自建成之后,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一直秉承着开发和保护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适度开发的基础上注重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实现。

1.2 生态旅游的概念

人类社会从古老的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至今,已经发展到了生态文明的过渡阶段,由以掠夺和破坏为基本行为特征的现代工业文明所启发的传统旅游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型生态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与环境的和谐本身对人的成长生活的重要性,因此可以说,生态旅游是人类生态意识觉醒并达到一定水平的必然产物。这个生态意识的产物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本土的原真性、推崇人与自然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也强调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以保护为主。

1.3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与生态旅游的关系

随着传统旅游方式对生态环境愈来愈重的破坏,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在不破坏外部环境特征的前提下满足自身的游憩需求,最大限度的保持公园内部湿地环境的原真性,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获取三大效益。因而,生态旅游是呼兰河口湿地公园开发利用的重要路径。

综上,湿地公园与生态旅游是互补互益的关系。一方面,满足市民的休闲游憩需求是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职能之一,而生态旅游可以在游憩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人为因素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湿地公园的发展模式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品牌效应和规范化的范式映像,给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2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自然资源的完整度高,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且生态效益良好,加之开发历史短,管理措施完善,公园受到的人为破坏较少,使其成为完美的生态旅游游憩区,具有良好的艺术观赏价值。另外,由于哈尔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进程,造就了它中西文化結合的独特风貌,具有文化碰撞的历史美感。再者,呼兰河口湿地拥有大量珍贵的自然资源,由于地域分布差异,这些自然资源具有北方地域独有的风貌和生物科考价值。这些自然、历史、科考优势使呼兰河湿地公园成为具有开发潜力和价值的生态地域系统。

2.2 劣势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其最主要的发展制约因素。呼兰河口湿地位于哈尔滨市呼兰区南部,被划分在哈尔滨经济中心区域之外,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区,其现代化城市发展水平与江南主城区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居民人口密度较小且收人水平较低,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覆盖面相对较小,在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而旅游业可以说是经济发展腾飞的产物,在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可以为地区经济增长带来乘数效应,反之,在经济发挥水平较低,基础设计建设滞后的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会受到阻碍。

2.3 机遇分析

地缘与交通为景区带来客源。呼兰河湿地地处哈尔滨市呼兰区东南部松花江北岸,这里的交通覆盖面与江南地区相比略有不足,但近哈尔滨经济中心区域的地理特征使得呼兰区交通四通八达,2017年,呼兰区的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的设施建设项目招标公告正式公开,承国内政府资金支持,受呼兰区城市管理和行政综合执法局的委托,呼兰区的道路建设系统将全面开启,这意味着呼兰河湿地的交通地理条件将成为旅游区的优势点。

2.4 挑战分析

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呼兰河口湿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体验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完整,而湿地的旅游旺季是与域内动植物的生长期是重叠的,生长期内的植物新鲜脆弱,自我恢复能力弱,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降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旺季旅游带来的旅游流量对植被造成的人为破坏是很难再短时间内得到自我修复的,而外界给予的恢复助力又会大幅增加保护管理成本。

3 呼兰河口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业发展路径分析

3.1 以湿地公园建设为依托,构建旅游发展新格局

在经营管理的模式上,要激发多元化市场主题的活力,将从前以政府为主体局面转化为政府投资、多方参与的内生发展模式,鼓励优质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加入到生态资源的建设和管理中来。在管理模式的转变方面,要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发展模式,旨在增强旅游发展竞争力。

在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方面,应该规划更大范围的旅游空间布局,与周围有开发价值和潜力的旅游景区结合起来形成不同的旅游线路,以期打造以呼兰区为旅游集散中心的休闲聚集地。

3.2 完善制度设计,保障生态旅游区健康发展

旅游业发展的制度可以分为显性制度和隐性制度两方面。其中,显性制度是指在湿地公园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依据的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为保护环境而颁布的制度条例、私营企业特许经营制度等,而隐性制度是指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应该遵循的生态环保理念、可持续发展原则、绿色低碳经济等。为了保障呼兰河口生态旅游区的健康发展,相关配套制度应该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产品的设计而一一落实。

3.3 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状况进行检测保护

在呼兰河口湿地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有规律的对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价,判断湿地所处的环境状况并提出防治性的措施,同时为超过警戒标准的生态区域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旨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不可避免的会对社区环境造成影响,因此,任何旅游项目的启动都必须在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础上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张玉钧,刘国强.湿地公园规划方法与案例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5.

[2]梁增然.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48-54.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讨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