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018-07-30李想

魅力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初中物理

李想

摘要:无论在哪個学习阶段各学科都应该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下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国家、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课程当中是本论文的重点。同时使物理教学与爱国主义精神相互融合,在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关键词:初中物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

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课程中,老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的物理知识,还需要对学生们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课程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更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结合实际教学内容,我对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激发初中生的民族自豪感

我们的祖国是世界文明的古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辛苦劳动中创造出来的灿烂科学文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们将爱国主义情怀渗透物理教学的内容中,选出具体的典型实例,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物理与中国古代发明的联系

例如:再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以向同学们介绍东汉的王充在《论衡》中就曾说过:“生人所以言语吁呼者,气括口喉之中,动摇其舌,张歙其口,故能成言。其明确指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些论述在世界上是最早的。在汉代《尚书纬·考灵曜》中,我们可以看到聪明的古代中国人就已经认识到了力学的相对性原理,书中记载:“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譬如在大舟中,闭牖而坐,舟行而人不觉也。”古代中国人的这一思想的提出最保守地估计也要早于伽利略也在1600年以上。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研究和学习杠杆的应用中,介绍了我国在大约在3000多年以前用舂来捣谷,用桔槔来吸水等一些例子。《墨经》早在三千四百年以前就有了关于“权得标等于本得重”的记录,相当明确的给出了杠杆平衡条件,同比阿基米德知道等臂杠杆和不等臂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前了200年。

又如,讲授磁场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向同学们介绍我国古代相当丰富的磁学知识,例如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的发明,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尤其是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更引领了世界磁性导航的先河。我国指南针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比西方国家记载的红热铁棒在地磁场中冷却磁化的方法要早500多年。

(二)介绍我国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早已成为历史,我们不能一提到中国的发明就只有四大发明。事实上,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已是今非昔比了,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例如在学习惯性的作用时,为防止汽车行驶惯性造成的严重危害,我们都会想到“系安全带”的措施。然而安全带在汽车高速行驶爆胎的时候是起不到作用的,解决汽车高速爆胎已成为世界难题。但就是这样的世界难题被中国的吉利集团成功破解,这个消息引起了巨大轰动。

在讲授连通器这一节课的时候,可以介绍我国已经建成的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讲授热学知识的时候,可介绍我国运载火箭及“神舟”号载人飞船,还有我国的“天空一号”空间站,以及“神九”号飞船与“天空号”的成功对接;在讲授电学时,可以介绍我国在高温超导材料的研究上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在讲授光学时,可介绍我国在激光技术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等。当然,我们在介绍这些新中国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的同时,还要指出这些科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们的祖国,让学生明确正确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听从指挥,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二、激发初中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提起祖国,我们会联想到她那辽阔的大地、富饶的资源、浩瀚的海洋、举世瞩目的长城等等;这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我们勇敢、团结、自强不息的中华儿女。

(一)我国土地辽阔,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我国辽阔的土地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能源。建国后,大量的地下宝藏被发现、开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学习“能源”这一节时,可适时向学生介绍我国的化石能源的储藏。同时说明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也是煤炭消费的大国。据统计,我国水能资源蕴藏量为6.76亿千瓦,一年的发电量为59200亿千瓦时,无论是已知水能资源,还是未开发的水能资源,我国均居第一位。

(二)介绍物理学家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新中国老一辈的科学家们每个人的历史都是传奇,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光荣事迹时常传入我们耳中,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如在热学中讲授到火箭时,我们总会联想到钱学森老前辈,在谈及他的科学成就的同时,更加敬佩他高尚的品格和爱国主义情操。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钱学森老前辈就毫不犹豫的放弃国外优厚的研究条件及待遇,克服一切困难,回到了祖国的身边,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开展了我国的科学研究工作,为中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像钱学森这样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人有很多。例如地质先驱李四光,“两弹之父”邓稼先,以及“愿以身许国”的王淦昌,更有钱伟长的“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我要献出全部学识智慧”的绝唱。课堂上讲解这些科学家的故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懂得要想成为科学家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知识,更需要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三、激发初中生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情感,也是思想道德的基础核心点。作为社会建设接班人和祖国的花朵,必须要具备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思想品德,这样才能发挥创新能力,肩负起强国的重担。

(一)社会主义新中国来之不易

八年级物理课程中关于压强这一节,我们可以引入红军长征过草地的例子。红军战士在过草地时,草地能够承受的压强很小,当红军踩上去时草地承受不了这个压强很容易下陷,导致战士前进困难,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时我们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你是一名红军战士,你会用什么方法过草地呢?”让学生们根据压强的知识展开讨论。这样不仅使得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压强知识,还能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红军过草地的艰辛。

在业余时间我们可以引领学生阅读一些好的书籍和文章以及观看科学记录影片,让学生真正的理解并意识到爱国科学家们艰苦的奋斗历程。还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科技文化馆,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培养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可以举办物理竞赛和知识问答有关爱国主义方面的,全方面的提高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精神的兴趣,弘扬爱国主义文化。

(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需要我们

胡锦涛总书记曾说过:“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一项伟大工程,宏伟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培养人才。未来社会建设的接班人是中学生,他们要担负起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就必须要明确社会主义价值观、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精神品质,以及优秀的民族传统美德,从而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这一目标。

四、结束语

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和渗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我只是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和任务。我们务必结合教学实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竭尽全力做到既在教好书的同时,又达到育人的目的。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初中物理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