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培养研究

2018-07-30杨丽周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6期

杨丽周

[摘 要] 云南省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国家开放的前沿,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不断深化,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国际会议、论坛及外事接待越来越多,相关语种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从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现状的调查分析来看,高素质口译人才严重不足,能够承担重大任务的译员寥寥无几,具备同传能力的译员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笔者就东南亚南亚语种高素质口译人才培养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立东南亚南亚语种本科生优秀口译人才培训机制,拔尖培养优秀口译人才;二是建立青年教师口译培训机制,提升青年教师口译水平;三是加大口译课程改革的力度,适时调整口译课程教学内容;四是搭建口译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切实提高口译实践教学的比重。

[关键词] “一带一路”;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6-0024-02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该文指出,在西南地区要求“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将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辐射中心”,由此,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出来,云南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对东南亚南亚口译人才的需求状况

人才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支点和关键,“一带一路”愿景与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行各业及各领域人才的支撑和保障。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制度保障,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要实现政策沟通和民心相同,需要开展广泛的政府外交、公共外交、文化互鉴、学术交流、媒体合作等,这些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人才尤其是非通用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深化,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合作机制与平台多元化,高层互访更加频繁,民间往来不断加强。近年来,在昆明举办的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重要会议、论坛主要有中国—南亚博览会、GMS国家省长论坛、GMS经济走廊论坛、澜湄合作机制、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论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旅游交易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这些合作项目的开展都需要大量的相关语种口译人才作支撑和保障。口译人才的质量决定了相关国家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和质量。上述交流合作平台既需要能够承担同聲传译的译员、交替传译的高水平译员,也需要随团翻译的普通译员。总之,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云南对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二 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现状

通过调查得知,目前,云南省外事办公室、昆明市外事办公室等外事机构的职员中,具备东南亚南亚语种背景的职员共24人,职员的语种结构、年龄结构及承担翻译能力情况详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目前云南省相关外事部门具备泰语、缅语、越语、老语、柬语三个语种背景的职员数量似乎并不少,但由于部分职员长时间不使用外语,外语能力不足,部分年轻职员不在岗等诸多因素导致目前外事部门储备的相关语种职员中能承担大型国际会议口译的人员非常稀少,有能力胜任同传翻译的译员更是凤毛麟角。目前云南省翻译协会、多家翻译公司均没有专职译员,所以,近年来在昆明举办大型国际会议、论坛的翻译很大一部分是从高校临时借调教师和学生,各种大型会议和论坛的同传和交传译员结构为:外事部门相关种译员、高校教师、高校学生,其中,同传主要由部分高校教师和外事部门译员承担,学生主要承担随团翻译。从对云南省外办翻译室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目前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能承担大型国际会议和论坛同传的译员数量严重不足。泰语、越语、老语等语种译员员青黄不接,普遍缺乏年轻译员。尼泊尔语和印尼语译员紧缺;二是译员翻译水平不够高,翻译质量不尽如人意,尤其同声传译更为突出。目前译员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三方面,一是译员的“言”外知识储备不够丰富,译员所学语种知识储备与发言人的知识储备不匹配;二是译员普遍缺乏良好的现场应变能力和经训练的稳定心态;三是译员缺乏良好的信息捕捉、解构和重组能力。

早些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就意识到了高素质口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系列措施培养翻译人才,如出台并实施了云南省高校泰语、缅语、越语高级翻译人才培养项目,该项目由云南民族大学具体实施,目前该项目已招收了四批学生,共八十余名学生。从目前培养的情况来看,学生语言基础知识较普通班级学生扎实,但因实践少、翻译专项训练不够等原因,这批学生还达不到高素质翻译人才的要求。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普遍缺乏具备同传能力译员;二是个别语种缺乏能承担重大翻译任务的译员;三是译员所学语种的知识储备与发言人的知识储备不匹配;四是个别语种新老译员青黄不接。

综上所述,目前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短缺,无论是译员数量还是质量,都满足不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需加大力度培养口译人才。

三 东南亚南亚语种高素质口译人才培养策略

“一带一路”建设为云南省高校人才培养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相关语种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东南亚南亚高语种高素质口译人才培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针对目前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东南亚南亚语种本科生优秀口译人才培训机制,拔尖培养优秀口译人才

在做好原有的泰语、缅语、越语高级翻译人才培养项目的同时,在目前云南省高校开设的八个语种大四年级学生中选拔一定比例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口译专项训练。培养可以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即与国内外翻译教学较强的高校或专门的翻译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将学生派出去培训;同时也可以聘请国内外相关专家到学校提供培训。培训内容侧重口译技巧的训练,训练的素材以时效性较强的各类会议、论坛材料及国际国内时事为主。

(二)建立青年教师口译培训机制,提升青年教师口译水平

青年教师普遍具备较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但由于多数教师未经口译技能专项训练,口译水平及口译课程教学水平有待提高。通过口译专项技能的培训,迅速提升青年教师口译水平,从而使青年教师更好地服务口译教学和满足目前云南省对外开放对高素质口译人才的需求。

(三)加大口译课程改革的力度,適时调整口译课程教学内容

“一带一路”建设为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语言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对相关语种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与要求,相关高校应切实加大东南亚南亚语种课程改革的力度。口译能力的培养是目前东南亚南亚语种语言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然而,从目前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本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来看,多数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课程课型设置单一,教学时数偏少,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各相关高校应切实加大课程改革的力度,口译课程除了传统的外汉口译之外,应增加外汉同声传译等口译类课程。同时,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对高素质口译人才的需求,相关语种本科教学中应加大口译课程教学的比重,突出口译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口译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其时效性和实用性。担任口译课程教学的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在讲授口译技巧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巧的同时的,翻译训练的素材应以时效性较强的各类会议、论坛材料及国际国内时事为主。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地区举办的国际会议或论坛主要有GMS经济走廊省长论坛、中国-南亚博览会、澜湄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论坛、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论坛、中国-东盟旅游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友好城市论坛、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这些会议和论坛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经贸、旅游、教育、物流等,因此,口译课教学素材的选定,也应该以上述知识相关,以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四)搭建口译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切实提高口译实践教学的比重

从目前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口译课程的设置来看,多数高校口译课的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课时数较少,口译实践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相关高校应加大口译课程改革的力度,多措并举,搭建口译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如可通过与在昆涉外企业、机构、翻译公司及国外企业、机构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等方式,加大相关课程课外实训、实践的课时比重,为学生提供实训、实践机会,提高口译课程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