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情感素质的培养

2018-07-30李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师资格师范生

李锐

[摘 要] 我国在师范生的培养上越来越注重专业化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但一直以来师范院校均重视的师范生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的培养。师范生普遍缺乏职业情感素质,导致很多师范生不热爱教育事业,对未来的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体验。职业情感素质也应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基本组成。教师资格国考也涉及一些职业的道德情感方面的问题。文章阐述了教师职业情感素质含义及结构,在教师资格国考背景下,师范生职业情感素质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 教师资格;国考背景;师范生;职业情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6-0020-03

一 教师职业情感素养含义及构成

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可以定义为:教师在教育职业中对教育事业、教育教学对象、学科课程、教学过程等所表现出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体验,有较好的情感修养。

(一)对教育教学事业的情感素养

表现出对教育事业的崇敬和热爱。师范院校的学生自进校时,就已经有了清晰和明确的就业方向:从事基础教育事业,担任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将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认识和勇于承担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责任和崇高使命,并且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改革和创新[1]。热爱的情感是一种强大而的动力,有了对教育事业爱就会对学生有责任感;就会全身心投入、刻苦钻研和无私奉献;就会对学生的理解、尊重和包容。有了热爱之情,工作中就会心情愉悦,效率高,不易倦怠。只对教育教学工作以外的东西感兴趣,只会越来越厌恶工作和学生,更容易形成职业的倦怠。

(二)对学生的积极情感

1 对学生有责任感

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是只盯着学生的学习分数。应该关心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工作。真正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切实地关心和爱护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担负起教育和引导学生的责任,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2 对学生能关心、爱护、理解、尊重和包容

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基本上对学生能关心、爱护、理解、尊重和包容。能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理解、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人格、情感、价值观,等。允许学生犯错误,学生做错事,教师要有包容心,能积极期待和信赖学生。

(三)对所教学科以及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热爱所教学科和课程,对它们报以热情,才能不断地关注和探究,不断的努力学习,掌握新知识。在课堂上讲述时也才会有激情和良好的情绪表达。对所教课程不热爱,不学习,知识贫乏,教学就会照本宣科或没有意义的说教。

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交互作用的过程,必然同时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通过表情可把自己对学生的要求、积极期待的感情传递给学生。如,当教师经常对学生表现微笑、满意的情绪,其中就暗含了期待、希望的信号,这样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育实践中教师对学生抱有何种性质的期待,会有意无意的以相应的态度和表情对学生施加影响。

二 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情感素质的培养

(一)培养师范生热爱教育事业

1 提高师范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价值感。政府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和地位,社会要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让教师有尊严,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使更多的师范生真正喜欢从事教育工作,真正把教育作为自己一生要追求的事业。今年一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不斷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师范生会越来越热爱教育事业,为它奉献。

2 师范院校要把好入口关,目前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及教师政治地位,特别是经济地位不断地稳定提高,教师职业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毕业生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诱因之一。还有相当部分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动机是来至于教育教学之外,如,工作稳定、有假期等,而非内部动机即对教育教学本身的热爱,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较低。傅廷奎等(2012年)对小学教师的择业动机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专业思想的稳定性较之十年前呈下降趋势。42.7%的被试表示“如果有重新择业的机会,将不干教师这一职业”[2]。胡维芳等(2016年)对师范生的专业认同度进行调查,问你选择师范院校的原因是什么?不清楚10.18%,受别人影响15.44,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33.68,为了谋生16.84,%,被调剂的23.86%。入学动机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显著高于其他入学动机的选项的师范生。[3]教育本身不太热爱,对学生就会没有较大的责任感。所以在录取师范生时要录取真正想通过当教师现实自己人生价值的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未来教育对象的学生,减少分数不理想的调剂学生。

3 加强教师资格国家考试的导向作用。建议在教师资格国考面试内容里应该多增加情感测评的测评。

4 增强榜样的力量积极引领。教学中加强对教育经典名著的学习,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情怀。在学习中多学习一些优秀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的有优秀的教育、教学的事迹,让师范生以他们为榜样,从内心深处热爱教育事业,稳定专业思想。加强师德的培养和要求。提高教师队伍的纯洁和神圣。

5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高质量的、有意义的、符合学生需要,就会使他们体现出激动、兴奋、轻松、愉快、思维灵活、注意集中积极情感。师范生的课程学习不能只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要加大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多进行教育教学实践,从大一起就应该有与学生交流和接触的不断的体验,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神圣和学生的可爱和教学中的乐趣。

(二)要求师范生能为人师表,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

师范生应该时时提醒自己以后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良好的榜样,要为人师表。教师的情感、行为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喜欢探索、钻研难题,热爱教育事业,常常会激励学生对知识探索,喜欢学习。教师要充满情感的教育教学,充分发挥情绪、情感的信号和感染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牢骚满腹,抱怨不断,动辄呵斥学生,不热爱教育工作,也会让学生情绪压抑、沉闷,产生消极的后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使自己始终处于振奋、愉悦、热忱的状态,以感染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学习积极情感背景。[4]

教育师范生还要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缺陷,不断调整和改变自己,提高自律能力。提醒自己遇事学会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要保持冷静、有耐心。当不良情绪出现时要寻找积极的应对办法,而不是一味地任由自己发脾气、焦虑、回避、退缩。学会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一种表现,也是一个自我磨炼的重要过程。能够学习一些积极的调控不良情绪的方法,消除不了情绪,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发生的强度。当自己无法控制与调节时要能够积极寻求别人的帮助,社会的支持。

(三)培养师范生能与学生建立友好、信赖、平等关系的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成长,只有师生关系良好、观念共享,坦诚沟通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5]。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友好、平等、信赖的师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学习和生活中教师应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多了解他们的情感需要,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价值观。教师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罗杰斯特别强调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应该能真诚、真实,平等、和蔼对待学生,能换位思考有同理心,有同情心,能够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所有的学生和信赖学生。[6]教师还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对学生有耐心。教师不仅要有爱,还要善于爱,不能以爱的名义伤害学生。还应该教会他们与人交往的技能和技巧。所以作为教师不仅应该有丰富的学识和能力,而且应该有良好的情绪特征,善于同学生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情感关系。这是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四)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有积极感情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具有什么性质及达到什么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情感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激发和丰富自身对教育的积极情感,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肯定情感,用教师的真挚获得学生的真情,唤起学生追求真知的欲望,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作用。热爱自己所教学科,讲课要有激情,有幽默感,有较好的情绪表现。课堂要有积极的活跃、和谐气氛,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积极的情感因素、美感,并善于以丰富的表情表现出来,让学生与作者、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共同感受美,教师还要注意尽量把教学内容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学习更加生动和深刻,让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升华。[7]有的老师上课,知识讲述完善,逻辑严密,但仅仅是在单向传递,是毫无表情的说教,语言平淡,毫无情感,没有与学生的语言、情感、眼神的交流,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不爱听,教学效率低下。

(四)帮助师范生形成对事物的积极认知习惯

我们对所发生的事情的情绪反应,是建立在我们对事物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同一事物完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而这不同的角度就是我们不同情绪情感的来源。总是从悲观的、不好的一面看待问题,这种不合理认知信念导致了消极情感。平时要教学生善于发现学习中的美和乐趣,要多看到事物的积极一面,不要老看阴暗面或消极面。有时候我们换一种看问题的角度,会使自己有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所以平时帮助学生在看待事物时努力看到他们的美好和积极的方面,使生活、学习充满积极情感。

参考文献

[1]何齐宗,李楠.大学教师情感素养的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9(6).

[2]傅廷奎,付婧.小学教师择业动机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科学,2012(22).

[3]胡维芳,黄丽.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1).

[4][7]樊洁.心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

[5][6]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

猜你喜欢

教师资格师范生
湖南省2021年教师资格认定时间确定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在即
陕西: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认定分离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改革5个文件的通知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浅析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