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未来的一个新理论

2018-07-30董光璧

民主与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研究员阶级主义

董光璧

《论知识主义社会》是年逾八旬的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喜先先生的封笔贡献。我提醒讀者别粗心地把书名误读成“论知识社会”,漏读了“主义”两个字,这样,你可能会失去欣赏一个新理论的机会。“理论”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主义”是理论的旗帜。“知识主义社会”是作者作为一个理论概念而提倡的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由具有独立精神和平民立场的知识阶级主宰,它将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替代物主导未来的人类社会。

“知识主义”是有一定的事实和理论根据的。在 20 世纪的一些发达国家中发生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以及资本的社会化,本质上是一场静悄悄的“知识革命”,是一场自由条件下知识无产者们的革命,并且引发了某些不发达国家里的自由化革命。我高兴地看到作者对我提出的社会中轴转换原理的认同,作为一种启发性原理它的确能给予“知识主义”以支持,通过它关于德权财智情五种基本社会力相互作用及演进的分析给出一种论证。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已一个半世纪有余,可大致区分为 19 世纪下半叶的“改良”、20 世纪上半叶的“革 命”和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改革”。无论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还是自上而下的改良和改革,无不需要理论工具。于是舶来的各种主义泛滥,多为鹦鹉学舌或留声机,以至于思想家胡适出来呼吁“少谈主义”。李先生的“知识主义”可是我们自家的创造。他沿着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路走到了知识主义,把无产阶级革命修正为知识阶级革命。虽然它的结论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但它能否作为我们当前改革的一个工具也是值得研讨的。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研究员阶级主义
新经典主义
都是主义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阶级不消灭 我们就要贴“阶级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