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

2018-07-28李明霞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
关键词:虚实留白意境

摘 要:“留白”在历代中国画家的作品中随处可见,它是画家用笔用墨的同时,精心布局安排留下的空白,是构成画面形式美极其重要的因素,也是建立在中国美学基础上的审美观念之产物。从古至今,画论中对“留白”的阐述颇丰,直至今日画家们仍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探寻中国画“留白”艺术的源头与影响。本文简略谈谈中国画中的“留白”。

关键词:留白;虚实;意境

在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不论是水墨写意还是工笔重彩,都不会把整张纸画满,而是在画面中留有大量空白,我们一般称之为留白。中国传统绘画是讲究留白的,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留白也是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一、中国传统绘画中留白技法的运用方式

(一)借物留白

借物留白是指创作者借助画面中的一些物象而刻意留出的空白,从而使整个画面更加协调和完善,山石、云水、草木等都是创作者经常借用的对象。如山石留白,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色彩运用比较单一,要想突出山石所特有的厚重、苍茫感,也需要借助留白。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中,只是用普通的手法对山石进行了表现,但是山石之外的留白部分却十分耐人寻味,既像是一片无垠的水面,又像是一片宽阔的土地,需要观众自行体味和辨别。可以看出,借物留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留白方式,关键在于表现对象和留白的融合,如果能够有机融为一体,便能获得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二)边角留白

边角留白的创始者是前文中提到的马远和夏圭,他们通过一种特殊的构图方式,使画面的边角之处留有大量的空白,这种看似简单的留白技法,却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无论是一角还是半边,都是一种空中见有和以无藏有,通过对黑白、虚实两对元素的运用,使画面中的表现对象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而且这种留白还形成一种黑白的节奏韵律美感,能够引导观众的视线投向画面的深处,原本简单的画面呈现出了极强的趣味和艺术感染力。也正是因为对留白大胆巧妙的运用,使马远和夏圭脱颖而出,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革新者。

(三)光影留白

清末民初,封建的中国已经走向衰败,面对当时中国画的发展颓势,很多有识之士都提出了中国画要向西方绘画学习的主张,也由此开始了中西两种绘画的融合之路。其实早在东晋时期,画家顾恺之就认识到了光影,但是受到中国画审美风格的限制,光影因素一直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直到近代,在与西方绘画融合的过程中,光影因素才重新被认知,如李可染、黄宾虹等都将光影引入到了画面中,并巧妙利用光影呈现出了留白的效果。如黄宾虹的山水画注重对山石水中倒影的刻画,水中倒影既是一种真实的再现,也是一种留白,淡淡的倒影和大面积的空白交织在一起,给人以虚实相生、若隐若现之感。可以看出,光影留白是一种中西融合的产物,除了使表现对象得到了更加生动和精准的刻画外,更使作品呈现出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美感。

(四)笔墨留白

笔墨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特有概念,“笔”通常指钩、勒、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因为笔墨本身是一个十分丰富的系统,所以利用笔墨留白也成为了一种较为常见的留白技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运用方式繁多,并有着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等千姿百态,在这个变化中所形成的空白,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比如积墨,积墨是对墨色的层层叠加和渲染,以获得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常用于对山石的表现中。在这个叠加和渲染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空白,这些空白的出现,能够使一团墨色给人以浑厚之感,特别是一些透出淡淡墨色的留白,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灵动之感。

二、中国绘画“留白”的审美价值

(一)“留白”所生成的“气韵”之美

“以虚无为韵”“超拔世俗之谓清,清则韵”。《山水论》云:“观者先观气象,后观清浊。”清则韵,浊即不韵。明代顾凝远《画引》:“气韵或在境中,亦在境中,亦在境外。”对于“无”所产生的气韵由此可见一斑。古人常说的不求形似,以全气韵,乃是将无关上述的要地加以简略,而将精力全集注于要地,因而使其能特别凸显出来,这一意义,中国绘画中也是一样的。为了追求绘画的气韵生动,必使画面顺络通气,不使雍塞,闷气而气郁,壅塞而气闷。而中国画“留白”则恰似为壅塞淤滞的画面带来了一丝透亮的曙光,让人为之一振,气韵随之而生。清恽格《南田画跋》曾说:“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气韵自然,虚实相生”,“用笔时须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些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夫笔尽而意无穷,虚之谓也。”清王昱在《东庄画论》中评价王原祁的画云:“尝闻诸夫子云,奇者不在位置,而在气韵之间;不在有形处,而在无形处。”“以虚无见气韵,这是画的极谊。”而“留白”艺术乃是绘画用笔大虚之极致。

(二)“留白”所造成的“虚实”之美

儒道美学思想孕育出的“有无相生”的观点有着独特的美感。因此也成为中国画吟味追求的意境表现。何以到达“纵里寻他千百度。回头幕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传达出深远的意境呢?“留白”应运而生,形成了“知白守黑”、“虚实相生”的艺术表现形式。南宋的“马一角,夏半边”堪称这种表现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上常是描绘山之一角,水之一涯,画面中大量留白,“水涨阔而沙岸全无”的旷远意境空灵呈现,乃是一种不着一笔、尽得风流的淋漓尽致。譬如欣赏马远风格洗练的山水画——《寒江独钓》,其笔法遒劲奔放,将复杂的景物提炼概括成最简单的画面:一叶舟,一渔翁,巧妙的以大片留白突显出江水的辽阔,反映出渔翁的悠闲。以少胜多、以小见大的效果得到了最经典的诠释。由此可见,中国画的“留白”是白与黑相互依存的辨证关系,是绘画的一种智慧。墨出形,白藏象;白者为虚,黑者为实,黑与白并行不悖,虚与实互为作用。

(三)“留白”所升华的“意境”之美

宗白华先生说:意境是一切艺术中心的中心。所谓意境,“就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的交融渗化”。他还说以宇宙人生为具体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这就是“艺术境界”。面对“留白”给予我们的空间,因为自由而心灵徒显神意,意境的自由而使心灵达到与天合一。意境可谓摸不着,看不见,而又实实在在映射着我们这些特殊生命的心灵,“留白”在中国画的表现力恰使之然。

中国画的“留白”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运用是为了表达构思、营造意境。意境,象存境中,境生象外,渗透着主体情思;既是“实”的空间,又是“虚”空间,将中国画灵动幽渺的意蕴和令人品味不尽的诗意推向了极致。留白亦不是自发而存的,是情思的主体创造出来的。

三、结语

中国画留白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是中国文化、绘画艺术及哲学思想的重要体现。作品的构思、立意乃至意境的创立,都與其密切相关,因而它是中国文化、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的一大特征和精髓之一,是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作为传统,乃是历代创新的累积结果,传统的优秀,其本质就在于创新精神。因此,要继承并发展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其中就不容忽视对“留白”的深入研究与发掘,从而使民族艺术更加繁荣,中国绘画艺术更臻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3]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李明霞(1995-),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学,研究方向为设计史论。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虚实留白意境
春色满园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论彩铅素描与古典油画直接画法的共性
以传奇京剧《化人游》为例谈戏曲虚实论及审美规律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