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2018-07-28吴小燕

教师·中 2018年5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受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笔者对历史学科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师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和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1-24

作者简介:吴小燕(1983—),女,湖南新化人,本科,研究方向:中职历史教学。

核心知识、核心品质、核心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无法进行简单的结合。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和诸多学科的目标定位都要从核心素养的高度实施。当前教师和学校的两大核心任务,主要是价值引导和思维启发,加强对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对学生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及内容

1.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在历史学科當中的具体化就是历史核心素养,它主要依托历史学科的知识体系,有着非常鲜明的学科特色,它作为形成学生历史学科特征思维能力和品质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学生掌握价值观、情感态度、历史能力、知识和方法等方面的综合表现[1]。

2.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

(1)时空观念。中职幼师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要求就是具备历史时空观念。提高时空观念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历史教学需要教师培养中职幼师学生合理、准确地运用大事年表、古今地图、时空相关术语等来表现世界历史的进程。

(2)史料实证。历史资料的实证,主要是在是严谨反复的检查下,所获取的可信度高的历史资料。它主要注重历史事件的真实性、方案型、观念性,在历史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作为重新展现历史的真相的客观依据,也是历史故事和评估历史人物的基础。因此,“史料实证”不仅仅是历史分析和学习的主要方案,同时还作为评估历史和了解历史的依据。所以,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有效地引导中职幼师生,结合历史资料,获取验证历史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判断、引用、收集历史素材的能力[2]。

(3)历史理解。其主要是根据历史观点实事求是、客观的分析、了解历史事件当中发生的故事,理解历史就是构建历史解释。

(4)历史解释。其主要是以历史资料为基础,依据历史的解释为根本,客观和理性地研究、判断历史故事的实施技能。

(5)历史价值观。其主要在是历史事件当中通过分析而获取历史价值方向,将不断研究历史的真实背景作为重要目标,展示历史发发展的方向和特点,并结合多元化的文化传统、情感认同以及思想理念,从而提供追求目标、人生哲理、历史经验[3]。

二、中职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

1.坚持以生为本,落实以学为主

在中职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谨记不能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还要注重在讲解历史时切中主题,更要留出更多的时间组织中职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

例如,在讲解宋朝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出问题,在宋朝时为什么用了火器还是抵挡不了辽金、蒙古的骑兵呢? 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后,学生众说纷纭,比如,有的学生说是官吏腐败、未成规模;有的说重文轻武;还有的学生从“杯酒释兵权”开始分析,以及从赵匡胤的陈桥兵变来分析。通过激励的小组分析,教师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对本堂课中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了解其思维是否有逻辑,语言组织能力是否清晰,引导中职学生从被动学历史转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性的思考,使其从传统满堂灌输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性学习。

2.创设情境, 让学生“走进” 历史

不可重现性和过去性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因此,如何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灵动起来,引导中职学生走进历史,是当前迫在眉睫的事。因而,教师可以积极、科学、合理地创设历史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启发中职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设置问题情境时,教师一定要非常注意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究的精神,挖掘学习历史的内驱力以及学习的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才可以设置问题悬念,进而有效引导学生对历史的资料的分析理解。

例如,在讲解“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发动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这一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穿越。1930年,作为国民党领袖蒋介石,面临着日本帝国的步步入侵,新军阀割据的复杂情势、工农武装割据等非常复杂且内忧外患处境时,你会怎么将抗日救国和实业发展结合起来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不仅在问题中借用的“穿越”这个时下流行的词语,同时还联系了“新民主革命”的相关内容, 进而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变成历史当事者,去感悟、理解历史人物,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使学生在历史教学更好地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3.制定有效的历史评价与学习检测方法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很大一部分中职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压力,一味地在乎中职学生的分数的高低,很难将重点放在关注中职学生的个人发展的需求上面,更不会提及中职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明确要求教师通过三维目标来实现教学目标,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历史学科学习检测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反映对历史学科课程的真实掌握情况。

一方面,反映出中职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成长情况;另一方面,应当优化创痛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建立科学合理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方法,有效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树立其学习信心,例如,座谈法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程度,了解学生的观点,判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即解释能力与历史理解能力的高低,并采用比赛方法,通过良性的竞方式,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好地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

4.强化教师能力培训,提升“胜任力”

教育部于2016年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规定要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其主要目的是为提高职业学校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教育技能应用能力。这对情景化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想通过现有的电视、投影很难满足教学情境和自然情景的创设。但是如果教师了解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出历史学科教学内容所需要用的动画和视频,进而可以通过影像、人物、语言、创设出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出一支业务精湛、跨学科融合、师德高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这不仅可以让教师设训一学科课程,同时还可以设训一跨学科课程。另外,学校要促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针对教师的能力,制定出新的资格标准和新的目标,传统的讲解模式已成过去,因此,我们的中职教师不仅要关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还要不断更新知识、刻苦钻研业务,坚持与时俱进,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更好地胜任历史学科教学。

三、结语

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其用历史情怀、历史唯物观正确地看待历史,有效地实现历史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进而有效地推动中职历史课堂的改革,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池琼琼. 中职生核心素养培养方法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版),2016(21):38.

[2]方健华.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黄丽娟.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反思[J].教育界,2016(12):141.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中职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