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框架语义学理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同义词辨析教学研究

2018-07-28张华

教师·中 2018年5期

张华

摘 要:小学生掌握同义词语义比较和方法,对于其学习语文词汇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框架语义学的教学视角,帮助学生对同义词辨析形成新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问题与词汇启示结合的自主学习方法,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框架语义学;同义词;辨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08

作者简介:张 华(1980—),男,土家族,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第二完全小学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

一、当前同义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同义词教学认识深度不够。教师将同义词仅仅作为庞大语文知识中的一种,对于同义词教学的重要性普遍认识深度不够。而在框架语义学范围内,同义词是口语与书面表达能力提升的最好载体。通过同义词的代换,学生可以迅速掌握语言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2)传统教学中的同义词辨析方法过于简单。传统语文教学中虽然结合到同义词辨析的语境环境分析,但辨析方法仅仅是几个词语间的单向比较模式。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作用,降低了同义词学习的趣味性与多样性。

(3)忽视同义词情感体系的构建。框架语义学强调同义词情感体系的构建,由此学生才能从同义词不同的表述中体会到不同的语言美感和应用方法。而在当前教学中,教师没有梳理出同义词教学的内容体系,使学生对同义词的辨析不能通过点线面的链接形成整体性认识。

2.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同义词学习的主观动力。同义词学习在考试中分数占比很小,因此,教师不重视自然会引起学生的不重视。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是,学生不能体会到框架语义学下同义词辨析的精妙所在,还忽视了汉语言的丰富性。

(2)运用能力低。由于对同义词深度语义无法明确辨析,小学生作文中经常是常用词汇重复出现,没有能够通过同义词使用扩大语言使用的范围,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二、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同义词辨析教学的指导性价值

1.为同义词辨析提供新的深度视角

即使是同义词表达,在框架语义学中也能表现出表达者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视角下态度和观点发生极大变化,形成了语义的不同认知与构成。由此可见,框架语义学下丰富的同义词使用方法能极大地丰富学生同义词辨析与使用能力。

2.掌握框架语义结构,提升造句能力

语文学习中不断形成新的观察与使用视角是提升学生作文、口語能力的关键,因此框架语义学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将某一词汇涉及的其他概念整体激活。学生句型的不断变换是在充分掌握同义词框架语义辨析的基础上实现的。

三、框架语义学下的同义词辨析教学策略

1.构建核心框架元素,找到语义和配用的差异

当我们进行“摆布”和“摆弄”的教学时,“操纵”和“支配”框架被同时激活。摆布更多的对象是人,摆弄更多的对象是物,由此学生造句出现“侵略者不能任意摆布我们”和“这个新玩意儿任由我摆弄”的语义差异化理解。可见,学生理解框架核心元素时自然将重点放置在词汇框架的对象上,很容易就会区别两个同义词的使用原则和方法。由点到线到面的语义激活,以框架元素为核心,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语义与配用的差异性同义词区别。

2.抓住词元,激活框架结构

词元就是框架结构的核心,语义结构下的框架就是由词元组成。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熟悉框架结构词元,透过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形成自主性学习的语义框架认识。比如,“买”与“卖”词元构成不同,学生生活环境有点倾向于“买”的内容多一些,比如爱网购的妈妈;有的学生生活环境倾向于“卖”的内容,比如爸爸经营店铺。由此,学生形成认知的侧重点和同义词语义理解的词元核心,在口语及作文中自然形成带有学生个性化表现的形式和方法。同时,抓住词元核心就意味着构成了不同的生活化语境,比如,“买”是一种质高价廉的心态;“卖”是一种得利的心态,由此衍生出生活语境里词元内涵的不同变化,使得语义框架在不同学生之间形成理解上的新认知。

3.分析核心框架,区分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语义学习价值之一,也是我们在传授学生同义词时首先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比如,“故乡”和“家乡”也是意思相同,但语体色彩差异巨大。同时,这两个词激活了“老家”这个框架,核心内涵则包含有“出生”和“居住”,而区别在于:“家乡”是出生长大的地方,“故乡”则更多蕴含祖籍的含义;“家乡”更加的口语化,“故乡”往往是书面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1]冯志伟.从格语法到框架网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3):1-9.

[2]吴志杰,王育平.框架语义理论探索[J].南京社会科学,2006(8):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