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效果

2018-07-27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骨膜胫骨经皮

梅 磊

(固始县第一医院外三科,河南 固始 465200)

胫骨下段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约为四肢骨折总发生率的33%,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有研究[2-3]认为,胫骨下段血运状态不佳,且软组织覆盖相对较少,因此该部位遭受高能量损伤发生骨折后,通常会并发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增加骨折的治疗难度。目前,临床仍主要通过外科手术对胫骨下段骨折患者进行治疗。钢板固定为胫骨下段骨折常用治疗方式,包括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及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者需广泛剥离软组织及骨膜,易对骨折处周围的血液供应造成一定的破坏,加剧软组织损伤,引发骨折不愈合、感染等并发症[4]。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及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且安全性较高,得到了临床广泛认可。本研究探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固始县第一医院收治的胫骨下段骨折患者74例,均经X线及CT检查确诊,患肢伤前无其他病变,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转移性骨肿瘤、原发性骨肿瘤等所致病理性骨折,合并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严重凝血功能异常及血液系统疾病、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和合并其他骨折的患者及哺乳期、妊娠期妇女。

将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25~72(44.83±13.78)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6例,跌倒扭伤14例,交通事故17例。骨折AO分型:A型13例,B型16例,C型8例。对照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龄23~67(45.10±14.09)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5例,跌倒扭伤13例,交通事故19例。骨折AO分型:A型11例,B型17例,C型9例。2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及骨折AO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研究组行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采用硬脊膜外麻醉。麻醉后,患肢使用充气式止血带,平躺于可透射线手术床,经C型臂X线机透视,并经间接复位技术恢复胫骨长度及力线。当骨折部位因碎骨片阻挡或软组织嵌插致难以复位时,则于骨折处行2 cm的切口,以骨膜剥离子插至骨折处,牵拉出嵌顿软组织,行复位处理;当移位明显或活动度较大时,用1枚拉力螺钉进行固定。然后,以骨折端为中心于皮外放置选定钢板,用C型臂X线机透视确定远近端螺钉具体位置,在置入钢板一端行3 cm的切口直至骨膜处,另一端行2 cm的切口置入钢板,用C型臂X线机透视明确骨折端复位情况及钢板放置位置。效果满意后,在钢板两端各置入3~4枚螺钉,缝合、冲洗切口,术毕。

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采用硬脊膜外麻醉。麻醉后,于胫骨内侧骨折处做手术切口,显露骨折端,直视下给予复位处理。确定骨折端对位、对线至满意效果后,选用长度适宜的锁定加压钢板进行预弯,将其置于骨折端,于远近两端置入螺钉固定。缝合、冲洗切口,术毕。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前、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及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按文献[5]的标准进行评定。

疗效评定标准:依据Johner-Wruhs法。优:骨折完全愈合,膝、踝关节可对抗力量,可正常活动,胫骨未出现成角畸形,且短缩≤0.5 cm,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良:骨折完全愈合,膝、踝关节对抗力量略弱,可正常活动,胫骨成角畸形≤5°,偶有疼痛感,出现轻微神经损伤;中:骨折基本愈合,膝、踝关节对抗力量显著受限,活动尚可,胫骨成角畸形10°~20°,有中度疼痛感,伴有中度神经损伤,但未发生感染;差:未达上述标准。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的比较 例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5)。见表2。

2组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见表3。

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组别n手术时间 t/min术中出血量 V/mL住院时间 t/d骨折愈合时间 t/周研究组3743.89±4.56143.38±91.4115.73±4.3111.79±2.15对照组3758.11±5.61201.63±8.6518.36±4.8615.36±3.11t11.9642.7832.4635.744P<0.05<0.05<0.05<0.05

表3 2组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

表4 2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例

3 讨论

胫骨为人体重要的承重骨,由于其下段肌肉覆盖较少,因此遭受外力创伤后极易发生骨折,且胫骨下段骨折多数为非稳定型骨折,应采取手术内固定方式将胫骨解剖力线及时恢复,使患者术后早期可进行功能训练。

对胫骨下段骨折的治疗,多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创伤较大,术后机体功能康复效果不佳[6]。近年来,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其所应用的锁定加压钢板为新型内固定物,可提供良好的稳定性,并可最大程度保护骨折断端的血供,为骨折的愈合提供一个良好的生物力学环境。同时,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术无需骨折断端解剖复位,骨折处和钢板无缝接触,且不用对骨折断端软组织给予广泛剥离,可改善骨折断端局部血运状态,促进骨折愈合[7-8]。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及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研究组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提示采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可更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膝、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术中置入锁定加压钢板后,使骨骼与钢板存在一定的空隙,减少对骨膜的压迫和血供的破坏,保持了骨膜的血运,以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此外,研究组切口感染例数较对照组少,但仍出现2例感染,可能原因是锁定加压钢板虽具备良好的生物兼容性,但作为一种异物植入体内,仍难以避免引发感染,应引起临床注意。

猜你喜欢

骨膜胫骨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