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翻转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

2018-07-26席溢姚红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3期

席溢 姚红艳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互联网+教育”的显著优势,使得基于“互联网+”翻转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利用“互联网+”,课前通过“云平台+APP”的方式构建互动平台;课上以任务为中心,构建多层次间反复互动的学习小组;课下,师生角色转换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资源的信息化共享,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专业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3-0105-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也在发生变革[1]。例如“翻转课堂”,就是在网络环境下,教师在管理平台发布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完成对学习资源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重难点解析、协作探研、互动交流和作业答疑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2,3]。

在教育部的积极引导下,“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的“好大学在线”以及多个高校、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各种类型的手机APP(Application,应用程序)纷纷上线。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些平台还有待加强和推广[4]。本文主要探讨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翻转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

一、专业基础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需适时调整和丰富课程内容。专业基础课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与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先修课程[5]。如《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是生命科学类学科的基础课程。但是由于专业知识的发展比较迅速和经常变动,课程设置并非一成不变,应根据前沿研究丰富课程内容,且各专业所需基础知识有一定的差别,还应依据专业特点等调整课堂讲授重点。

2.学时数不断减少。近些年,课程体制不断改革,专业基础课学时数不断减少[6]。以贵州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植物生理学》教学时数由原来的64学时,减少到54学时,再到现在的48学时。剔除16学时的实验教学部分,理论教学只剩余32学时。在学时数减少的情况下,如何保證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收获更多、更深入的知识,是授课教师急需思考解决的问题。

二、翻转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政策支持。通过教育信息化带动我国教育现代化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战略部署》、“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中,高等教育及信息化、互联网化等也被多次强调。

2.技术支撑。目前,很多校园的网络建设都很发达,且也有不少移动教学助手APP,如蓝墨云班课、励志君等移动教学助手APP,教师可将课程信息、学习要求、考试安排、课件、视频等学习资源即时传递到学生的手机上,让学生的手机变成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激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应用技术为基于“互联网+”翻转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

3.优势显著。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不仅具备了传统远程教育的优点,还具有资源共享、教学延伸、学习便捷等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资源共性。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的优点之一就是资源共享。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且资源丰富。(2)教学延伸。传统教学的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时思考的时间很短,不能充分发挥其才智。“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解决了这一问题。(3)学习便捷。基于互联网学习,可以随时暂停,且可多次回看资源[7]。

三、“互联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探索

1.课前构建互动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与教学相关的电子资源进行发布,提供学生进行下载学习,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方式。如Edmodo等类似平台,使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自学情况的分析获得对学情的充分了解,从而得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的教学设计;也使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内的交流在课前通过伙伴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自己的疑难。让授课班级学生安装励志云等移动教学助手APP,课程安排、教学计划等都可以通过手机APP传达给学生,学生可以随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学习进度进行实时的跟踪查询,了解教师的授课情况,并调整学习内容。同样地,教师也能根据在线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能随时、快速地补充教学资源。

2.课上以任务为中心,构建多层次间反复互动的学习小组。课上,在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充分分析的前提下,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在课堂上构建一个从个体到小组、小组到班级、个体到班级的三层次间的反复互动,大大提高了小组活动的效率,促进了课堂实践的深化。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设计测试题,检测自主学习成果检测。通过投票器等方式进行选择,当正确率小于30%时,教师讲解概念,当正确率介于30%—70%之间时,学生们进行讨论,再次发送答案时,正确率高于70%时,教师只针对错题进行讲解,然后进行下一个主题,关注重难点概念的学习。

3.课下,师生角色转换。借助信息技术完成师生关系的转换,使学生真正成为线上讨论和延伸性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更多地起到“脚手架”的作用。通过卷入、支持和响应促进学生学习的深化,使他们真正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学习者和快乐的学习者。在平台上,学生可以非常自由地参加讨论,还可以边讨论、边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确保信息及论点、论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这种实时讨论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结语

基于“互联网+”翻转专业基础课教学模式在于构建专业基础课教学体系与网络平台的有机结合,以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为出发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教育的信息化共享,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表明,将“互联网+”融入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随着教学模式的深入改革,将发挥出日益显著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平和光,杜亚丽.“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6,(1):13-18.

[2]张明,郭小燕.“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15,(12):167-171.

[3]娄淑珍.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资产评估学》课程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13):118-120.

[4]Martin F.G.Will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Change How We Teach[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2,55(8):26-28.

[5]黄成德,蔡建爽.翻转课堂在高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应用策略——以理论电化学课程为例[J].求知导刊,2016,(21):104-105.

[6]董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基于对“厚基础、宽口径”的反思[J].高教探索,2010,(3):74-77.

[7]舒杭,王帆,钱文君.“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的双生逻辑与三维结果[J].现代教育管理,2016,(2):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