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构建

2018-07-26侯红玲孙伏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3期
关键词:模块化课程体系

侯红玲 孙伏

摘要:研究生课程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研究生培养的首要条件。本文分析了目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学科课程、工具课程、交叉课程以及试验方法类课程为模块,以培养能力强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为目标的新课程体系,对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课程体系;模块化;复合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3-0008-02

一、引言

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要求,更好地发挥课程学习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教育部首次就研究生课程建设发出专项文件——《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至各省、自治区及研究生培养的各个单位,可见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学习非常重视,将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提到了培养的首位。

尽管近年来高等院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工作,研究生课程建设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许多学校陆续出台了研究生课程建设办法或管理总则,纷纷投入一定的经费设立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内容主要集中于精品課程、重点课程等特色课程的建设,如浙江大学有“核心课程”、“示范课程”的建设,北京理工大学有“重点骨干课程建设计划”,中国传媒大学有“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等,这些主要着力于单门课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但从整体来看,重视了单门课程的建设,却忽视了课程体系的整合,培养的研究生专业基础知识较好,先进技术、先进方法偏少,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够导致的社会现象是研究生掉价贬值很严重,尽管获得了学位,但用人单位并不太欢迎。

为了使培养的研究生更适应社会、企业的需要,高校必须注重培养过程的优化和培养质量的提升,需要把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上来,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才是当务之急。而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研究生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专业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置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内容优化,注重内容的交叉及更新,注重前沿引领和方法传授,才能更好的完成社会、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使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调查

我国有硕士点培养的高校都有各自的培养方案,教学管理上大多数实行学分制。从课程设置上来看,有学位课(必修课)、非学位课(选修课);从分类上来看,有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等。大多数学校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公共学位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等。这种课程体系框架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在课程设置的体系上,明显地突出了专业化和专门化。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及研究生教育的迅速发展,现行的课程体系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2],已不能完全适应培养高水平拔尖人才的需要。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知识面窄,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不能使用先进的工具技术解决企业难题,课程学习方面缺少整体思维锻炼,缺少方案设计、过程设计以及方法类等方面的训练,学生仅仅是为了拿够学分而已,所以尽管研究生学习优秀、考试成绩好,但真正毕业后参加工作还是感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工作方面的创新能力都欠缺,不能快速适应社会、企业的发展。

三、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课程组成的系统,它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哪些课程以及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二是各课程间在内容和呈现上,如何互相配合、衔接[3]。课程体系建设是指对课程目标、功能、结构、要素的理性认识,它是课程体系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在深层次上支撑着课程体系的建设[4],因此应把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根本依据,重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内容优化,构建符合新工科需求的课程体系。

本文改变传统的硕士生培养课程体系,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专业知识应用为宗旨,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新的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一方面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拓展知识的学习,从知识的深度宽度进行学习,侧重新方法、新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硕士研究生偏重自主、自我学习,需要借助科学工具进行有效试验和科学分析。

1.引入学科交叉课程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都很重视交叉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他们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不仅有一流的专业教育,而且具备良好的交叉学科基础和文化底蕴[5]。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硕士研究生现有的课程体系基本相似,都是遵循教育的逻辑规律,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特色不突出、重理论、轻实践、应用型课程少;课程教学中课堂教学时间长、实践环节时间少;课程内容上不能够体现新技术、新产品;等等问题。

研究生教育是一种“专才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的“高、精、尖”,关注学习的创造性,因此研究生课程体系既要重视对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也要重视综合能力,尤其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交叉学科更容易出新成果,所以在研究生课程设置时,从专业研究需要出发,增加一些跨学科、交叉性的课程,激发学生的研究灵感和创新意识。根据中国制造2025以及“十三五”规划,可以将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机器人技术、网络技术、3D打印等技术设置到课程体系中,紧跟企业发展,实现人才与企业需求的衔接。

2.增加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课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科学设计课程分类,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增加跨学科课程以及研究方法类、研讨类和实践类等课程。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要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开设一些计算方法、试验方法、分析方法类的课程,加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组织研讨类活动,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知识共享;提供丰富、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建立开放性、竞争性课程设置申请机制;增加开设短而精的课程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课程,鼓励培养单位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设实践性课程。

3.课程特色。(1)优化课程结构,构建促进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课程体系。除了学校层面开设的公共课程外,院系的课程不再按照学位课、非学位课来设置,而是按照表1所示的学科课程、交叉课程、工具课程以及方法试验类四大模块来安排课程,学生根据学业需要,选择相应的课程修够学分。(2)多人授课,拓宽课程内容的宽度和深度。由于新课程体系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学科交叉课程和研究方法类的课程学习,这些课程的讲授不可能由一个教师来完成,计划一门课程由两名或以上的教师任课,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方法等讲授,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3)构建新课程考核方法,重构人才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课程学习中感悟新知识,培养学生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能力。

四、总结

通过广泛调研和多年来研究生教学工作的经验,构建了新的研究生课程体系。科学设计了课程分类,构成了新的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模块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章丽萍,金玺,顾建民.研究生课程建设:从理念到方略[J].中国高教研究,2013,(7):66-70.

[2]刘慧,任永泰.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优化策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169.

[3]李波.按培养模式重构地方高校课程体系[J].教育研究,2011,(8):59-63.

[4]刘国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之省思[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

[5]张建功,杨怡斐,黄丽娟.我国高校工科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调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195-200.

猜你喜欢

模块化课程体系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基于模块化控制系统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应用
模块化住宅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从模块化中得到的二氧化碳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