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的接受式教与学模式探讨

2018-07-25王晓亮杨绍斌孟超刘敬福沈丁时海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6期
关键词:知识体系问题驱动

王晓亮 杨绍斌 孟超 刘敬福 沈丁 时海芳

摘要:在当前知识爆炸和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在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暴露出知识体系构建能力不强,应用创新能力不强和学习不专注等问题,根据奥苏贝尔接受式学习理论,提出问题驱动的接受式教与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证实了该模式在当前教育形势下具有明确知识获取目标,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强化知识同化、应用,培养创新能力,引导主动学习,克服学习不专注,实现高效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问题驱动;接受式教与学;知识体系;应用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6-0195-02

大学课堂教学在知识爆炸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面临诸多问题,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来实现新时期的教育目标,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其中较为显著的问题有:学生筛选并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不足;将知识转换为职业技能的能力差,应用创新能力不强;学习专注性差,学习时间碎片化加剧。这些问题造成大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足,目标性不强,积极性差,学习效果不理想。

因此要解决大众化和知识爆炸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的上述几个问题,必须从这三个要素入手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采用问题驱动的有效接受式学习。

一、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原因分析

1.智力素质和知识储备水平普通造成学生筛选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不足,有效学习是构建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受教育者综合素质和知识储备处于社会成员的平均水平,显著低于精英教育的受教育者,获取庞杂经典理论知识并构建系统知识体系已经力不从心,面对知识信息急剧增加和知识碎片化加剧,筛选并获取有用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变得更加困难。

2.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将知识与职业技能建立强关联,对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不足,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受教育者是未来的高技能职业者,求学目的不再是知识继承而是获得职业技能,由此产生了应用创新能力培养这个新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建立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关联。

3.信息多元化激增,受教育者的关注点极易被转移,学习不专注,主动接受式高效学习的外在驱动力来源于学习兴趣和接受过程中的成就感。信息的多元化激增,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兴趣关注点,传统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变得日趋弱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专注力变得越来越差,将过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信息上,加剧了学习时间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和知识碎片化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下降,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同时造成学习的成就感不足,继而形成厌学的学习心理。

二、问题驱动的接受式教与学方法的作用分析

1.问题驱动,明确选取知识的目标,实现知识体系的自主构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受教育者的智力素质和知识储备处于社会平均水平,造成学生筛选并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不足。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明确知识的获取目标。问题驱动就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教师根据课程知识属性构建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形成问题树(见下页图1),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树上的问题,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点以积木形式重构知识树。基本概念、基础理论、重点和难点仍然由教师以问题为导向讲授,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学习教师讲授的知识,自学容易学习的知识。这个学习过程学生明确了知识的获取目标,并主动参与知识获取。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同化过程犹如榫卯搭接,形成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情境,培养学生筛选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可以避免知识碎片化和信息过多产生接受“超限效应”而导致的厌学现象,形成高效的主动接受式的学习过程。

2.问题驱动,明确知识的应用,强化创新能力训练,转变传授式教学的知识继承培养目标,树立培养知识应用和创新能力的目标,通过问题导向获取并构建知识体系,通过解决问题的目标导向,将新知识与已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有效的知识同化,综合运用同化的新旧知识解决问题,形成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的一条知识主动驯化的途径。摒弃了传统课堂教学“机械式”、“填鸭式”的被动特征,转化为主动式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的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完全符合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的理论,问题驱动即是“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

3.问题驱动,形成解决问题的学习目标和问题导向的兴趣化授课,克服学习不专注的坏习惯,高效学习和系统构建知识体系都需要明确的目标和兴趣才能长时间专注的记忆、理解、深入思考并实现灵活应用知识。通过问题驱动,将知识的学习转变为解决问题的过程,让每一刻的学习都成为解决问题的目标完成过程,克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出现的精力分散的情况。

4.采用任务考核驱动,督促和激励学生自主高效学习,任务考核驱动以学习任务的目标达成度为导向,考虑到现有学业考核的中间过程缺失,学习的强制性不足,因此构建各种学习任务目标达成度的系统考核方法,形成被动接受式学习的驱动力。

三、结语

经过教学团队3年研究和在10门材料类专业课程中的4年实践,发现问题驱动的接受式教与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大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能力和知识的应用及创新能力,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意识显著提高,得到学生和同行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王惠来.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5(2):67-70.

[2]裴嵘军.对接受式学习的再认识[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26(1):7-9.

[3]孟庆男.对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的比较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3,(2):30-32.

[4]刘红熠.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及其对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2):116-118.

[5]吴永军.难逃厄运的学习方式:接受式学习产生与发展探微[J].现代教育论丛,2005,(2):6-10.

[6]李乐,何丽丽.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一个都不能少[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7):102-103.

[7]吴永军.其实有很多误解:接受式学习再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5):34-37.

[8]谷力.激发学习内外驱动力的策略谈[J].上海教育科研,2011,(2):77.

[9]张文.略论增强学习内驱力[J].遼宁教育研究,2005,(12):63-64.

猜你喜欢

知识体系问题驱动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设计与翻转实验教学实践
构建知识体系的专题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和探索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飞机结构与系统》课程教学问题与改进措施
基于史观体系的中学历史知识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