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应用

2018-07-25牛杨杨

科教导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交互性信息传播网络语言

牛杨杨

摘 要 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型的语言系统,其作用不可以忽视。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盛行的原因及其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利弊,探讨了在现代新闻传播中,网络语言应用的建议以及我们对待网络语言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 网络语言 信息传播 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72

Abstract Network language is a new type of language system, and has non-negligible effects. This paper discusses about the suggestions on language application and the correct attitude we should hold on network language in moder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reason for network language's popularity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journalism an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Keywords network language;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teractivity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的形式从传统方式转变成为了新媒体以及网络传媒方式。在网络传播中,网络语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影响了受众的理解,同时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在新闻传播中,需要有更加新颖的传播方式,以此来应对新时代受众的需求。

1 网络语言盛行的原因

(1)互联网在我国日益普及,使得网络向社会生活的渗透明显加快。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运用的范围已经在不断的扩展,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进行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办公娱乐等等,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都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的方式都产生了较大的改善。互联网的开放性、流动性等特点,使得网络语言得以发展和生存,也为网络语言的盛行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1]

(2)受众对于新闻媒体使用网络语言所获取的满足。网络语言中比较常用的是谐音、隐喻等手法,新造出的词语更加平民化以及大众化。这些网络语的格式及使用的过程简明生动,适合现代的快节奏的生活,在新闻中得以较好的运用,受到人们关注和喜爱。网络语言的衍生大都和一些热点事件有关,并被一个词语极为简单地表达出来,是网民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并表达人们对事件的共同认知或价值取向。和传统的新闻语言传播相比,网络语言更容易满足受众对于新闻获取的需求,这对于新闻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是极为重要的。[2]

2 网络语言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利于弊

(1)网络新词语凸显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网络新词大都是根据传统汉语本意延伸而来,这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譬如目前比较流行的“酱紫”,其实就是汉语“这样子”的音译,又比如“斑竹、大蝦、美眉、菌男(俊男)、霉女(美女)、驴友、葱白(崇拜)、瘟都死、木油(没有)等等词语,都是从本来汉语音译而来,这些词汇和常规词语相比更加活泼,让人更容易接受。中国汉语博大精深,构词方法多种多样,网络新词的产生则进一步使得汉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得以提升,为新闻信息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丰富了新闻信息传播载体种类并提高了传播效果。语言是传播信息最主要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产生一个较好的互动和联系;另一方面,网络语言也是一种缩略程度很高的语言,同时对信息做出及时的反应。网络用语有着自身鲜明特色,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短小精辟。这种信息载体还具有非常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很多网络语言都可以用极为简明生动的方式进行阐述,它可以表达人的语音、语调、语气、姿态,同时将文本图像进行一个较好的转化,可以生动地表达原图意思,这些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网络语言常以幽默的比喻来描述某种网络行为,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营造了良好的新闻和信息的现场气氛。[3]

(3)网络语言迎合了新闻受众群体的心理。在当下网络时代背景下,新闻要想获得最大程度的传播,除了严肃性和求真性外,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时尚性,使新闻和网络环境以相适配的状态存在。网络语言更具时尚性以及活泼性,使得新闻紧紧抓住新闻受众的眼球,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眼球,整个新闻阅读者范围得到扩大。网络语言的应用使得原本严肃的新闻以轻松的状态呈现,这更容易让受众产生共鸣感,进而可以主动加入新闻信息的传播中。

(4)部分网络语言造成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缺失。网络新闻在新闻体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同时也有消极作用。网络语言本身就在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网络新闻的影响,将会持续存在,不但影响新闻体系,同时也影响社会价值体系,影响人们生活思考方式。任何缺乏真实性新闻的传播都不利于良好新闻环境的营造。和常规语言相比,网络语言所存在的含义比较多,这容易造成新闻的歧义。[4]此外网络语言的应用情感情绪较为强烈,譬如“打call”“草泥马”等等,都容易影响新闻受众接受新闻的客观性,其比较容易受新闻传播者情感的影响,这对于新闻传播真谛的体现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5)使用规范和标准的欠缺造成了新闻传播的障碍。网络语言在不断追求“眼球效应”的同时,不乏存在语法不足。网络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让普通人登上了自我表演的舞台,新闻和信息传播带有感情色彩的个性化的成分也越来越多。有人认为网络语言=符号数字+字母+错别字,这反映出,网络语言中,“偷梁换柱”、“断章取义”、“夸大事实”等早已成为惯用的伎俩。由于用语规范和标准的缺失,在新媒体爆发的环境下,利用极具目的性的网络语言错误引导读者已成为污染新闻舆论环境的极大危害。

3 新闻信息传播中网络语言应用的思考

(1)提高新闻从业者素养,加强网络新闻管理。新闻工作人员关系到了新闻的质量,管理新闻工作人员,也是整顿网络新闻环境的方式。在现在的新闻单位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的落实并不算到位。因为网络新闻更加特别,因此在管理中需要强调的内容更多,需要对管理系统进行一定规则的制定。比如对新闻报道时间的管控,对新闻涉及合理合法内容的检查,对新闻反馈的测评等,都要严格把关。网络大爆炸的时代下,新闻管理体系的建立更加重要,需要管理人员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网络新闻人员需要较高新闻素养和洞察能力,在管控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此外在对网络用词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相关新闻人员必须对其进行甄选,尽可能的保证所选择的网络词通俗易懂,并且含有正面意义,尽量避免粗俗、负面词语的使用,譬如“我买了表”“草泥马”等。只有在坚守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恰当使用网络词语,才能够使得网络语言在新闻信息传播发挥出最大的意义。

(2)遵循网络特定规律,营造良好的新闻语言环境。网络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有好有坏,有真有假,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为广大网友提供真实可信的信息,我们需要对网络环境进行整顿。对虚假新闻的出现进行严格打击,对新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整顿网络环境,需要落实相关法律,相关规定,保证网络新闻的纯净。

首先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分析,对新闻发展的规律、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网络语言在新闻中的实际运用。其次,要对网络语言教学规范,不一样的场合需要选取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对于网络语言需要进行健康的管理,使用的过程需要规范。需要倡导语言的文明,加强语言的礼仪化,增强网络用语行为的修养,提高品位。

(3)顺应语言发展趋势,逐步规范网络语言标准。网络新闻内容,是网络新闻的主体,新闻的所有内容,都关系到了新闻的整体质量,所以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网络新闻内容进行审查和管控。在报道新闻之前,需要对新闻真实性进行审核,保证新闻来源真实,杜绝胡编乱造或者谣言等。有些报道内容是自己采集的,有些是转载得来,在转载的时候,需要确定转载材料的来源,在对来源进行检查的时候,应该对各种证明进行详细的检查,按照新闻行业标准来记性检测,从而确定出新闻材料和新闻产品真实质量。[5]同时,需要我们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制定人们共同遵守的语音、词汇、语法、书写等方面的标准和典范。研究网络语言发展规律,在网络语言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歧或者混乱的现象中去粗取精,通过语法书、网络语言词典、网络语言学等语言研究的著作明文规定下来,并通过各种宣传方式,推广开来。在顺应语言发展趋势中,限制并逐步摒弃那些不合规范的网络语言。

参考文献

[1] 傅艳梅.网络传播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青年记者,2012(28).

[2] 沙睿.浅析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今传媒,2014(8).

[3] 黄剑波.网络语言的社会生成空间及其“语法规則”.青年研究,2008(4).

[4] 王健,张聪.网络语言失范问题分析及对策.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5] 王德亮,仲梅.网络语言:语言史上的一场革命.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6).

猜你喜欢

交互性信息传播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发展及城市运用探究
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多媒体技术项目制作实例剖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如何进行突发事件中的舆情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