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指导课程的开发研究

2018-07-25刘英琦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校本高中化学

刘英琦,广东省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科研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曾主持研究市级及以上教育科研规划课题6项,在全国数十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有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刊物全文转载,出版著作多部,有多项研究成果获全国、省、市一等奖。现为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北京师范大学《高中数理化》特邀编委、陕西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合作导师、“国培课程”授课教师、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授课专家、全国中小学名师发展实践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

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开发适应于新课标的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有利于学生从“知识本位”的学习走向以“素养为本”的学习,有利于改变注重“如何教”、忽视“如何学”的现象,促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

一、课程开发的目标

课程开发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应体现在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因此,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学习策略水平,系统掌握高中化学的有效学习策略,能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中进一步加强策略水平的意识,激发他们化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其学习素养和学科素养。

二是教师发展目标。让教师理解学会学习、学习策略、校本课程和核心素养的内涵,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体验校本课程开发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并能在实施、评价中不断完善校本课程。

三是学校发展目标。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的学法研究和教学研究,为创建和发展学科特色奠定基础;同时,提高教师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二、策略开发的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构策略开发的内容。

1.与知识类型和知识内容紧密结合

在策略开发方面,通用学习的策略较多,涉及到具体学科的学习策略较少,这使策略的应用、迁移有很大的局限。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认为,知识的类型制约学习过程的展开,规定着学习方式的选择。新课标高中化学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主题与模块内容如图1所示。

必修课程在知识类型上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同,而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又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在高一年级开设化学学习策略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将必修课程的每个主题开发出若干个学习策略,以体现该主题的内容特征、思想方法、探究过程、化学观念和承载的学科核心素养;另一方面,将策略教学和该主题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泛泛而谈,增强策略的针对性与迁移性,方便师生开展同步教学。

2.完整开发三类学习策略

根据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可以将学习策略划分为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包括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意志和情感管理和寻求他人支持等策略)。学习策略的开发,不仅要在基于必修课程的每个主题内容的学习策略开发上,关注三类策略的有机结合,还要借助“自我管理、反思超越”专题,结合具体的例子指导学生如何因地制宜地应用与优化管理学习时间、资料、环境、同伴、教师等资源,如何就作业、考试进行自我分析与评价,如何进行学习规划与目标管理、自我反馈与反思总结等。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超越自我,使策略指导的外部教学训练与内部反思总结、自我生成紧密结合。

3.注重“高阶认知能力”发展与综合实践学习

钟启泉教授指出,“核心素养”不是直接由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在问题情境中通过实践培育起来的,要在“低阶认知能力”(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培育“高阶认知能力”(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学习策略的开发,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学科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应用、内化和升华,同时借助“系统总结,锤炼解法”“勇于实践,学会创新”的专题活动,进一步促进学生基于学科本质进行系统理解、深度学习和整体提升,并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实践性探索,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学习观念,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学科综合素养,使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科素养。

三、策略指导的实施

《新课标高中化学学习策略指导课程》包括八个专题共十八个课时,在具体实施时,要根据教师和学校的条件、需要,既可同步开设专门的策略指导校本课程,也可将其作为素材渗透到必修课的课堂教学中,还可作为课外化学作业。在校本课程教学时,具體采用“动机激发—策略剖析—策略运用—策略反思”四步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剖析策略并示范应用、学生模仿和体验学习、学生反思总结等方式进行。

比如,有机化合物学习的“化学键——官能团策略”,主要通过“活动导入”“活动过程”(包括“策略剖析”“策略运用”)和“活动反思”三个环节组织学生学习。在“活动导入”环节,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引出如何更好地学习有机化学。接下来,在“活动过程”的“策略剖析”中,以乙烯为例,对比乙烷,借助球棍模型观察、分析乙烯的空间结构,通过实验探究乙烯的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同时用“化学键——官能团”的理论来分析、理解乙烯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明确官能团的结构、成键和断键方式,并与甲烷、乙烷的性质进行比较,进而提炼出“化学键——官能团策略”,拓展无机化学学习中“结构—性质—用途”的化学视角,巩固和深化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在“活动过程”的“策略运用”中,运用“化学键——官能团策略”来分析芳香烃、醇和乙酸等的性质,并给学生布置情景性练习题,让学生在模仿性运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应用。在最后的“活动反思”环节,跟学生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运用“化学键——官能团策略”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有哪几个基本步骤?每个步骤要抓住哪些主要问题?二是“化学键——官能团策略”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化学思想与认识方法?

经过这样的策略学习过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有机化合物学习的“化学键——官能团策略”,提高了他们的策略意识和学习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了化学学科特有的思想方法、学科观念,提升了他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素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和科学批判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未来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采用纸笔测试、作业分析、学习报告、经验交流、反思总结等多种方法,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相结合,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需要说明的是,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要针对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把课程开发当做教师编教材、教教材,缺乏“校本”“生本”意识和持续开发意识等问题,采用演绎和归纳的方法,有机融合泰勒“目标模式”、 斯腾豪斯“过程模式” 、施瓦布“实践模式”和斯基尔贝克“情境模式”的有关思想和要素,建构校本课程开发的“五环双锥模式”(见图2)。

教师要基于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研究学校的办学现状、课程改革和教育需求,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等方法,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出发,开发课程内容,采用新的学习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综合素养。其中,课程评价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等方面的评价以及對评价的评价,其价值取向是学生的发展(学生发展为本)、共同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和持续发展。同时,要把行动研究贯穿于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不断完善课程方案和实施过程,力求体现出课程开发在促进学生学科发展和素养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内涵发展的独特性、校本性和生本性,体现出校本课程在学校三级课程体系中的协同性、一致性和整体性。

总之,“学会学习”既是我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也是实现学生发展、整体提升核心素养的一个有效办法;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学生学习主体性、自主性的发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实现,均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而开发适应于新课标的高中化学学习策略,就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科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校本高中化学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