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教科研训一体化 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品质的提升

2018-07-25顾万春顾春雨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培训课程

顾万春 顾春雨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由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其与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推进学校整体变革、提高教育质量紧密结合,是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助推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根据职能定位,试图在“全面建设、系统推进、整体提升”的思想指导下,以主题教研、层级培训、浸润科研的方式,努力探索包括教学研究、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在内的“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有效路径,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提升区域教育内涵品质。

一、主题式教研促进研训效能的提高

教研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主题式教研能够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激发集体的智慧和潜能,发挥基层学校优势学科的辐射作用。因此,从区域层面,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主题开展实践研讨,能使教研活动聚焦教育教学,使广大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现场研究、反思、实践和行为跟进,进而探索规律、总结提升,提高研训效能。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从区域层面根据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两个不同学段的特点,从课堂到课程,大力推进主题教研,及时反思总结,使教研制度真正成为教育变革强有力的支持,成为推动课改的主要力量。

1.以“创新内涵发展”构建“两新”课堂

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围绕“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两大目标,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主题研究,全面推进中小学“新素养、新课堂”的“两新”课堂教学改革,树立全面的成才观、优效的过程观和综合的评价观,形成区域课堂教学改革的品牌效应。在建设“两新”课堂过程中,新吴区遵循以下三个基本思路,全面促进现有课堂的优化升级。

一是从“学科”到“学生”,遵循“素养至上”。遵循从“学科”到“学生”的思路,把“聚焦学科”的课堂升级为“聚焦素养”的课堂。根据核心素养的培育确定学习目标、创设学习情境、预设学习问题、指导学习策略,从“学生发展”的视角思考和选择“学科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二是从“教会”到“学会”,遵循“以学优教”。遵循“以学优教”的思路,把学生推上学习的“前线”,从重点关注“怎么教”转向重点关注“怎么学”;以学情优化教学,关注学生差异、优化学习活动、强化分层辅导,促进教学效率的最优化,实现从“教会”到“学会”的转变。

三是从“核心”到“全程”,遵循“三环一体”。遵循课前、课中、课后 “三环一体”的发展思路。课前突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课中突出合作学习能力与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后突出自主监控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三者形成一个整体,最终实现从“核心环节”到“全程优效”的目的。

2.以“課程游戏化”创生幼儿园课程新样态

为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江苏省教育厅启动了“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工程,全面实施幼儿园课堂改革。新吴区幼教研训部以“课程游戏化”为主题,加强园本教研,抓实区本教研,全面提升保教质量。在课程游戏化建设进程中,各幼儿园在园本课程建设上初步形成了“三种样态”。

一是动态创生。引导教师在课程创生中,从幼儿的视角去思考、设计,让幼儿园课程形态从只关注“预设”到同时注重“预设”和“生成”,从“预设规划”走向“相遇生发”,在动态创生的过程中提炼出“让课程从儿童中走来”的课程主旨。

二是文化孕生。以文化为内核孕生园本课程。如有的幼儿园以“和”文化为内核开展课程研究,重构“融合、亲和、包容” 的幼儿园课程,促进每一个幼儿在亲和自然、亲和社会、亲和自我的积极情感态度中获得可持续发展。

三是知行共生。不断深化知行合一的课程主张,在实践中形成知行共生的课程体系。如有的幼儿园通过“悦读经典”和“阅美人生”两种知行的有机结合,联系阅读与实践的关系,把文学中的力量转化为自我成长的能力和智慧,构建服务于幼儿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

主题式教研,以“课”为核心,从“课堂”扩展到“课程”,创造性地实施课程体系,使深化素质教育、推进内涵发展举措落到了实处,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实施主题教研过程中,必须将关注重心下移。一是教学空间下移,即要关注基层学校和课堂中的教学有效性,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研究和指导。二是教学要素下移,即把重心从关注教师的“教”下移到关注学生的“学”。三是教学环节下移,即从教材教法等上游环节下移到有效作业和有效评价等下游环节。

二、层级式培训保障优质师资的培育

教师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活动。师训部将各种培训进行统整,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构建区校联动的“层级式”教师培训工作体系,努力打造“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1.系统规划,设置教师培训三大模块

针对新教师的理论与实践脱节、骨干教师的职业倦怠、全体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落后的情况,同时为满足各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新吴区师训部设置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大工程”体系,即新教师启航工程、骨干教师领航工程、全员教师远航工程,促进区域教育内涵品质的提升。

一是两大模块引领新教师启航工程。基于新教师教育经验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新吴区将理论专业模块与实践技能模块相结合,打破新教师理论与实践的壁垒。理论专业模块以项目协议的方式与高校合作,实践技能模块由中小幼各学科研训员亲自带班,通过设置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为主的项目化课程,切实提高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层级提升骨干教师领航工程。密切关注已建立的骨干教师队伍,完善个人主动发展、专家引领指导、团队共同提高的培养机制,为区域骨干教师队伍继续提升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该项培训共分名师培养工程、高层次研修项目和名师团队培养“三大模块”,在“分级负责、管训结合、动态管理和以评促训”培训模式下,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体系。

三是全面培训全员教师远航工程。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开展以师德师风建设、教学业务和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等为重点内容的教师全员培训,探索和构建集中性面授培训、规模式校本培训、远程式网络培训等全面全程、常态长效的多元化培训模式,探寻全体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形成团队集体远航的格局。

2.层级实施,完善教师培训管理机制

为有效落实培训的层级实施,师训部制订了年度教师培训计划导图,在培训内容上从重点切入、培训渠道上多途径并存、培训模式上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重点落实各年段全学科专题培训,以及管理、教学、后勤各岗位专项培训,各年龄层特色专题和全员网络研修培训等,形成不同学科、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系统性、网络化层级式培养格局。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培训除了专项培训,更应是以校本教研为主题的校本常态培训,前者是有益补充,后者是主要方式,二者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涯全程学习的支持系统。

三、浸润式科研成就教育品质的提升

教育要发展,科研必先行。新吴区通过浸润式的科研模式,力求在研究理念、视角、方法、内容和成果等方面进行创新与突破。

1.校校有课题,夯实科研基础

新吴区的教育科研以教学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教育实践为研究场域,指导各校确定研究课题,开展研究,确保“校校有课题,人人有研究”,使教科研训相融互通。“十二五”期间,课题数量由少变多,研究范围由小变大,參与课题研究的人员由“小众”变“大众”,课题领衔人由学校领导变为一线教师。如今,新吴区一线教师的“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校”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逐渐形成了一种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与行为自觉的科研文化。

2.点面有结合,加强过程管理

一是通过以点带面的现场式培训,整体提升科研能力。每一次的开题论证、中期评估、课题结题,均采用一所学校一个培训现场的方式,邀请全区同类型、同学段的学校现场观摩学习,以点带面,促进区域课题研究的深层次发展,使全区各校课题研究过程更加精细。

二是通过以点带面的统整研究,形成科研共同体,整体提升科研水平。站在区级层面,在课题研究内容上进行统整,打破界限,构建研究共同体,促进校际间教师的交流和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创造力和群体合作力,使科研的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

3.特色有聚焦,培育区域品质

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和优质化,新吴区教师发展中心结合本区实际,聚焦重点,培育区域科研特色。如基于教育现代化,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课堂创新与实践研究”;基于教育国际化,开展“基于物联网的国际生活社区课程开发研究”等区域性重点课题研究,反映了全区科研工作的拓展延续与纵深发展,代表了区域教育科研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回顾多年来新吴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科研训一体化,是提高区域教育内涵品质的科学方式,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想在更高的层次上全面实施“高品质教育”战略,新吴区就必须建立务实的教科研训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开展高效的教科研训活动。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也是促使区域教育腾飞的有效措施。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教研培训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会议·培训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