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2018-07-24张芳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张芳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基础,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希冀能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建言。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学生 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3-0193-02

语文课程是由一篇篇的文本构成的,语文教学活动是以文本阅读为基础开展的,阅读教学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阅读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充分的激发,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比较低效,不仅影响了小学语文整体教学质量,也制约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也称“自觉能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发挥能动作用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导向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从而在实践中掌握和应用语文知识。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写作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阅读教学,以高度的积极性和活跃性,自觉、主动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学习,以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增强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深度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读、思、议等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通过互动解疑释惑,增进阅读学习经验共享。在课堂学习之外,学生能够在内化课堂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课堂教学中习得的阅读方法,主动开展延伸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终身阅读的意识。

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阅读

兴趣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动能,也是唤起学习热情的先决条件。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唤起语文阅读课堂的活力。例如,在学习《燕子》这篇课文时,笔者先给学生播放了大家都熟悉的歌曲《小燕子》,大家都开始兴奋地跟着唱了起来,一曲唱罢,笔者问学生:你们仔细观察过燕子吗?燕子生长在我们南方还是北方,它们吃什么食物呢?虽然有的学生能回答几个问题,但也只能说个一二三,笔者继续播放关于燕子的音视频课件,灵动的小燕子在灿烂的春光里,灵动地上下飞舞,唧唧啾啾地对语,忙忙碌碌地衔泥垒窝、捉虫捕食……学生们都着迷了,播放完了还意犹未尽,笔者就趁机告诉学生:“当你们读了《燕子》这篇课文,就会对燕子有更深刻的认知了”。学生都纷纷拿起课本,自觉主动地去品读书中的燕子了。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名篇美文,教师可根据阅读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采用情景剧表演、小组合作等教学手法,在寓教于乐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快乐。

(二)采用以生为本的阅读教学模式,建立合理的师生教学关系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为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当真正做到以生为本,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围绕阅读教学目标,提出合理的阅读学习要求,提供优质的阅读材料,并充分发掘学生阅读中的兴趣点,遵循“步步为营,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实现成功阅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除了推荐阅读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采用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等方法,对课文进行多维度探究,以探知文本字里行间更深层的思想情感。在品读文本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通过声音的轻重、停顿、缓急、抑扬等技巧,来赋予文本以生命,将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情感,声情并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当学生用和谐的音节、抑扬顿挫的声调朗读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学生的意境感就会越来越强烈。例如,在学习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关键词“圆”和“直”,非常重要,反复诵读,一种旷远、荒凉、寂静的意境就会油然而生。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语感是一种语言表达的感性经验的积沉,学生通过长期的文本诵读、体悟及品味,就能积累大量精彩的词汇和语段,进而培养起良好的语感,提高语文素质和人文情怀。

(三)坚持因材施教进行阅读教学,有效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

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学生都具有独特的个性,而且,在民主教育环境下,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也会更强烈。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出现“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为了提高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主动性,语文教师因在教学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具体来说,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知识、能力等,分别为其推荐适合的阅读素材和阅读方法,使其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帮助全体学生都能培养起广泛的阅读兴趣,实现个性和特长的发展进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有疑者需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做学问的动力,问题和疑惑是学生求知的兴奋点,也是教师诱导学生熟读精思的良机。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质疑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然后通过积极思考、讨论争辩,来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例如,学习《松鼠》时,教师就可以提出“松鼠住在哪里,吃什么?”、“松鼠会游泳吗?”等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探究。为激发学生更深入的探索,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从无疑处寻找疑问,以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度的思考。

三、結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既契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也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小学语文教师要围绕语文阅读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气质内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怡青.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64.

[2]朱继培.如何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10+122.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大学英语教学中分组讨论模式的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