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思政课专题化教学模式研究

2018-07-24黄莹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黄莹莹

摘要:目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采取专题化教学模式。它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繁多与授课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面对社会思想日益多元化,专题化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还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29-02

随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程度的加深,思政课如何适应双重教学管理,成为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目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思政课大多采取专题化教学模式,虽然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繁多与授课学时有限之间的矛盾。然而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专题化教学模式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

一、当前中外合作专业思政课专题化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中外教学方式差异带来的挑战

在合作办学模式下,专业课程大多采用国外课程体系,选用国外原版教材,引进国外师资,教学方式重启发引导轻知识灌输,重参与体验,采用小班课堂教学。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有着严格的规定性,以大班授课为主。另外,“专业课的接受机制主要是对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循序渐进的理解、接受、记忆与应用等。思政课则主要是对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比较甄别,或是对已有的作调整,或固化、深化与升华。”[1]教学方式的差异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难以内化于心、外化为行,降低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二)学生学习态度功利性带来的挑战

由于留学国语言入学考试是学生顺利实现国外留学目标的最大门槛,导致在国内学习期间,语言类课程挤占了大部分时间,而思政课课堂教学学时十分有限,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通过有效方式考核,结果导致学生普遍重视语言课,忽视思政课,上课意愿不强,教师靠点名维持出勤率,思政课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境地。

(三)学生认知结构差异带来的挑战

由于培养模式不同,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同普通班相比,认知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学生在学习中大量接触国外讯息,对留学目的国文化感兴趣。虽然开阔了视野,然而对本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相对不足,导致民族感弱化,缺乏文化自信。由于学生可以通过专业学习、外籍教师、留学生、国际交流等途径近距离接触到了国外思潮,如果缺乏辨别能力,就会受其影响,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怀疑,降低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四)学习资源与载体多样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网络迅猛发展,微博、微信、QQ等及时通讯软件获得了大学生的青睐,百度等强大的搜索功能、网络公开课等多样化的学习载体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便利。思政课所涉及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学习资源可以轻松地从网络获得,如果课堂教学内容不及时更新,教学案例陈旧,缺乏网络环境的新奇和便利,难免使学生产生枯燥倦怠的心理。

二、不断创新思政课专题化教学的现实路径

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和主渠道,是高校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彰显社会主义大学属性的重要表现。要想进一步提高专题教学实效性,需要不断精炼专题教学内容,不断创新专题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专题教学环节,将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三者密切结合。

(一)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

合作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国际视野和民族特色兼备的中国人。“他们既可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也可是西方价值观的被动接受者”。[2]合作办学的学生由于长时间的外语学习和异国文化情境体验,使得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及道德观念的认同感产生不同程度的削减。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加大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及时占领学生思想阵地,使他们在中西意识形态领域的激烈碰撞中明辨是非、打牢思想防线。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操,在跨文化学习中坚定本国文化自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不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要从全球化背景下认识社会主义在世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意义和世界地位。通过中外比较,可以增强学生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从而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

(二)与学生现实需要相结合

思政课不是单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还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即将走出国门,面临海外求学的陌生环境。学生迫切需要提高人际交流能力以及持续学习能力。专题教学所追求的“专而精”,就是要与学生的需要相结合,在教学大纲的规定下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能够充分适应求学环境,克服自身专业带来的狭隘认识。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程,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有意识地增加了所在国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相关介绍的教学环节,通过比较鉴别,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和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引导他们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包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可专门增加所在国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的比较教育。例如在文化专题中增设国内外文化思潮介绍,通过学生演讲辩论、教师答疑、播放视频等环节,让大学生了解留学目的国社会动态和文化心理,帮助他们正确看待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提高未来海外求学的适应能力。

(三)与学生专业相结合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思政课实施大班教学,而且教学内容规范性极强,要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就必须结合专业特点,分层教学。依据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讲授,积极设计适合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专业特色的教学环节,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考核。对于艺术类学生,应该以知识教育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普及、人文素养丰富为主题。而理工类学生应以思想教育为主,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思维、人文情怀的养成。文科类学生应以文化教育为主,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的提升,开拓其全球视野和发散思维,努力培养具有爱国精神的国际化人才。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艺术类学生采取视频播放、革命歌曲回顾,演讲、表演、艺术作品展示等方式,让学生结合专业特长创作描述相关历史事件的作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针对理工科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创新这一特点,采取命题辩论、经典著作阅读等方式让学生在智慧的碰撞中领略哲学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借鉴吸收国外教学方法,可以先将专题所涉教材章节的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观点先明确告知学生,介绍参考书目,选取社会关注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引导学生课堂上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与教师研究专长相结合

“教无定法”。专题性教学内容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深度和适度的发挥。思政课涵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经济学、政治学、史学多个学科,教学内容综合性之强,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储备。同时思政课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利用科研推进教学的深入。在自己有建树的领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自己的学术素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为学生日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理论修养、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另外,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以教學的艺术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谭希培.大学生思想热点问题导向——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的一条途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

[2]庄严.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差异性增强针对性[N].中国教育报,2007-04-17.

猜你喜欢

中外合作办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护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