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学徒制试点校企“六共”合作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8-07-24王桂珍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20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试点

王桂珍

摘要:本文在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与济南睿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教学试点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校企“六共”合作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实践,教育教学效果突出。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现代学徒制;试点;六共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碼: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25-02

一、引言

为了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新模式,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6年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与济南睿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双方达成共同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协议后,在多年合作经验的基础上,共同确定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工作岗位和现代学徒制试点人才培养目标,为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校企“六共”合作模式

1.校企双体联合共同招生。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是学校的招生和企业的招工合为一体,实施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现在我国高职院校虽与企业联系密切,但企业很少参与招生环节,我院与济南睿达汽车有限公司根据企业用工需求以校企共建专业形式共同招生,企业全程参与招生简章制定、招生宣传形式、生源确定,校企共商共做,既能体现企业主人翁的身份、增加专业宣传力度,又能保证校企双方对学生质量的满意度,实现“共赢共发”的宣传效果。

2.校企共建实训场地。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实施的基础,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一是多元化的实训基地新模式,改变以前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跟随学校老师上课、顶岗实训跟随师傅实践的形式,建立师徒工作室、校中厂、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教师师傅工作站的“四位一体”实训基地形式。二是多方参与管理,政府、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管理,调动校企双方积极性,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建、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校企协同创新的管理模式。三是参照企业运行机制,对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学校设立企业兼职教师柔性管理模式,创设灵活的作息制度,打破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协同创新规章制度,探索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四是完善质量保障制度,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融合基础理论、职业技能、专业素养等多方面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健全相关的实训监督考核体系,以便为实践教学体系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通过四个方面的建设,完善现代学徒制的实训基地建设。

3.校企共建教师师傅工作站。学校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但是实践能力欠缺;相反的,企业师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缺少教学经验以及理论知识。为改变这种尴尬状况,我们在企业成立“睿达教师师傅工作站”,搭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之间的学习交流平台,实施学徒培养的教师师傅双导师制。学校分别安排学期中一位教师带薪、寒暑假2—3名教师以员工的身份在企业工作,教师将企业的文化、专业问题带回给学生,同时,企业师傅可以将工作录制成视频播放给学生看,“教师师傅工作站”和“案例视频库”很好弥补了企业师傅进课堂少的不足。

4.校企共同制定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汽车岗位工作特点和要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生产标准重新构建“双平台双模块”的课程体系,平台由素质教育平台和基础课程平台组成,模块由专业课程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组成。素质教育平台即人文素养课程和职业素养课程,基础课程平台即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模块即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素质拓展模块即与企业合作的素质教育。

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学生已经与企业有了紧密接触,对人才的培养有了一致的目标,本土化的课程建设将更大满足企业需要的知识、素质要求,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同时,校企双向交流人员总结出实际生产案例,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提供新的教学资源,从而使整个课程满足企业需求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双层需要。

5.校企共同组织教学管理。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三段教学组织模式,以高职院校现行的6学期为准,学生分别在第1、第2—5学期、第6学期由教师、教师+师傅、师傅承担教学任务。第1学期为学生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并举办知识讲座为辅;第2学期实施一文三基六实,10%的教师教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企业人员教授的职业素养为主的人文素养课,30%的基础理论课,60%的理实一体课,理论知识较强的企业师傅走进学校带徒弟,教授学生的人员由单纯的教师转变为双师素质教师和师傅,学习内容是专业基础课程;第3—5学期开始实施理实一体课,企业师傅和实训能力强的教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课程全部为一体化课程,并以技能大赛和毕业制作作品为锻炼途径,教师为企业师傅和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课堂由教室走向企业;第六期学生企业顶岗实训,由企业师傅手把手带徒弟,学校教师定期辅导理论知识。

6.校企共同制定考评标准。考评标准是基于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培养形式校企共同确定的。分别制定“专业标准”、“职业素养标准”、“学生学徒标准”,将三者结合起来确定校内学习、校企阶段式工学交替学习和企业顶岗实习三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将学生工作业绩和师傅评价纳入学生学业评价。考核形式采用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同参与的考核,建立有效地第三方评价机制;充分体现现代企业岗位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成效

1.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对汽车行业的进一步认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室+校内实训车间、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学生学习会受到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师知识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限制。而在企业与师傅的交流,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学习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加深对汽车行业的了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济南睿达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的紧密合作,落实了“全人培养”的理念,改善了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状况。

2.有利于企业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与学校合作的企业技术资源丰富,认可职业教育,能够找准利益平衡点,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明确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者各自的义务和权利。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又是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和意愿进行的,同时政府的制度保障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学生也可零培训进入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企业有热情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避免了学校企业一头热、校企合作止于表面形式的状况。

四、现代学徒制试点中还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在开展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招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在招生工作中主要面临两大问题:学生对现代学徒制不了解或兴趣不高,部分学生认为在企业中学习的车型、项目都比较单一,甚至认为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对他们劳动力的廉价压榨;受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儒家思想的影响,对职业教育带有偏见。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对招生工作造成了阻碍。

2.课程体系设置不能完全适应人才的培养。以往传统的学徒制的课程体系由职业院校单独确立,而现代学徒制是由院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但由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开设现代学徒制仍处于探索阶段,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理论与实践技能课程的分配不完全合理,且教学模式较单一,从而对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结束语

我国现代学徒制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快速地发展与进步,在实践中也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但是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还未出现一套较为完善成熟的体系,未来对该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中,应结合专业自身特点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不断改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模式等,将其打造成能真正满足学校、企业以及学生三方利益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薛胜男.现代学徒制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J].教育与职业,2014,(24).

[2]张红伟.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与实践[J].汽车实用技术,2017,(03).

[3]阳亮.浅谈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15,(05).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试点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首批试点省的医改报告
先行试点这么做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