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斋夜话》成书过程及版本源流考

2018-07-24南开大学文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夜话山本故宫

孙 可(南开大学文学院)

《冷斋夜话》(以下简称《夜话》)通行本十卷,北宋僧人释惠洪撰。是书“所论甚杂”、“本在诗话、笔记之间”(郭绍虞《宋诗话考》),其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但它的版本众多,版本间源流不清,差异不少,校勘整理工作虽已展开,但多数仅针对少数一两个版本,缺乏全面、整体的考察。文章将系统探讨《夜话》的成书过程、版本源流,并对常见版本做出比较和评价,以弥补此前研究中的不足。

1 成书

许顗《彦周诗话》云:洪觉范在潭州水西小南台寺。觉范作《夜话》有曰:“诗至李义山,为文章一厄”。仆至此蹙额无语,渠再三穷诘,仆不得已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觉范曰:“我解子意矣”。实时删去。今印本犹存之,盖已前传出者。[1]388

可见,《冷斋夜话》多经增删改动,非一时一地之作,难以判断确切的成书时间。陈新《夜话》点校说明:“卷十最后一条记蔡卞之死。蔡卞死于政和末年(1118),当是本书著作时简单的下限”。[2]1张伯伟亦称:“《夜话》卷十记蔡卞死事,蔡卒于政和末年(1118),此书当完成于其后”。[3]前言二人所言蔡卞死事见于《夜话》卷十,题为《蔡元度生没高邮》:蔡元度焚黄余杭,舟次泗洲,病亟。僧伽塔吐光射其舟,万人瞻仰,中有棺呈露。士大夫知元度不起矣,至高邮而没。元度生于高邮,而没于此,异事。世言元度盖僧伽侍者木叉之后身,初以为诞,今乃信然。

蔡卞(1058-1117)字元度,蔡京弟,王安石女婿。据周裕锴先生考证,宣和三年(1121)初夏,惠洪在长沙,与《彦周诗话》作者许顗“所住开轩相对”,多有唱和交流,惠洪听从许顗意见,删去“诗至李义山”句发生在此间,《夜话》成书也在本年。[4]275,360陈自力亦称:“许顗所谓‘觉范作 《夜话》’,当指惠洪对此书进行修缮定稿。惠洪于宣和三年(1121)移居南台寺,当时许顗正在潭州,《夜话》的定稿当在此年”。[5]137孔凡礼《墨客挥犀》点校说明则谓《夜话》成书刊行更晚于此。《诗话总龟前集》卷十九《纪实门》下引《冷斋夜话》一则,其中有“吾年五十八”之语,《墨客挥犀》卷七《唤起、催归二禽名》即此则。曾糙编纂的《类说》收有《墨客挥犀》(包括《续墨客挥犀》),绍兴六年(1136)四月作序,知《墨客挥犀》成书并刊行在建炎二年至绍兴六年(1128-1136)之间。《类说》搜采甚广,曾糙又以博闻称,惠洪有诗名于世。《类说》未收《冷斋夜话》,说明其时《冷斋夜话》尚未刊行。[6]266,267

《诗话总龟》卷十九《纪实门》下:退之诗曰:“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余儿时每哦此诗,了不解其意。自出陕,吾年五十八。年时春晓,偶忆此诗,方悟唤起、催归二禽名也。催归,子规也。唤起,声如络丝,圆转清亮,偏于春晓鸣,江南谓之春唤。[7]216

本条又见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复斋漫录》云:“《冷斋夜话》谓:山谷言退之诗:‘唤起窗全曙,……更与尽情啼。’余儿时每哦此诗,了不解其意。后年五十八,出陕时春晓,方悟‘唤起’、‘催归’,二禽名也。唤起,声如络纬,圆转清亮,偏于春晓鸣,江南谓之春唤。凡此,皆《夜话》所载山谷语也。……然则“唤起”之名,唐人已说矣,豫章不举以为证,何邪?[8]72,73

此处谓“年五十八”等“皆《夜话》所载山谷语也”,另有《五百家注昌黎文集》:“鲁直云:‘吾儿时每哦此诗,而了不解其意,自出峡来,吾年五十八矣,时春晓,偶忆此诗,……”《唐音癸签》卷二十:“韩退之诗:‘唤起窗全曙,……’山谷曰:吾每哦此诗,而了不解其意。自谪峡川,时春晚,忆此诗方悟之。”[9]220亦称“不解其意”、“年五十八”等语出自黄庭坚,仅依据《总龟》引言判断《夜话》成书不早于惠洪“年五十八”时,也就是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①并不准确。

曾糙《类说》收录《夜话》多个条目,见于卷五十五,台北大学陈静怡的硕士论文《〈类说〉版本及引书研究》做了系统考证:“《类说》诸本均录三十八条。……《类说》所录条目惟《二禽名》《崔徽头子词》《渔网石上诗》《墨梅》《吴城龙女》《东坡词》六条未见于《夜话》今传本,为此书佚文。”[10]177,178可见,称《类说》未收《夜话》亦不准确。

综上所述,《夜话》初成于政和末年(1118)前后,至宣和三年(1121)时已有印本行世,但内容仍在不断增删调整,何时最后“定稿”,尚无法确定。

2 版本源流

《夜话》版本众多,情况复杂。目前可见的最早版本是刊刻于元至正三年(1343)的《夜话》残卷孤本,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现仅存八卷(1-6、8-9),八卷内又有残缺,《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11]1402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12]528有著录。《中国丛书综录》著录现存完整十卷本《夜话》11种:《稗海》本(万历本、康熙重编补刊本、乾隆修补重订本),《津逮秘书》本(汲古阁本、景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本、《学津讨原》本(嘉庆本、景嘉庆本)、《笔记小说大观》本、《殷礼在斯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 本。[13]1572,1573

此外,故宫藏有《夜话》元明时期刻本,据《钦定天禄琳琅书目》等著录,乾清宫昭仁殿“天禄琳琅后编”藏书中鉴藏两部元刊本《夜话》,可惜后来天禄琳琅藏书多有散失,这两部《夜话》去向不明。[14]18,27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部《夜话》,收入海南出版社《故宫珍本丛刊》474册,已影印出版。

日韩等国家亦有多个版本的《夜话》流传,严绍璗《日藏汉籍善本书录》著录日本现存《夜话》版本:

元至正癸未(1343)三衢石林叶敦刊本 共二册。

静嘉堂文库藏本 原郑杰 陆心源皕宋楼等旧藏。

日本十五世纪有《冷斋夜话》十卷。

明正天皇宽永年间(1624-1644)京都樱町有活字刊印本《冷斋夜话》十卷。

明正天皇正保二年(1645年)刊印《冷斋夜话》十卷。此本有灵元天皇宽文六年(1666)及八年(1668)后印本。

光格天皇文化年间(1804-1817)刊印《冷斋夜话》 十卷。[15]1122,1123

卞东波等人检索收有日本35所学术机构藏书目录的“日本所藏中文古籍资料库”,发现流传版本更多,如,旧称镰仓时代(1185-1333)末期刊本(即五山版)、江户初期活字本、天保二年(1831)刊本等,近藤元粹编《萤雪轩丛书》第九卷亦收入《夜话》十卷。[16]25古朝鲜一带也有《夜话》流传的记载,巩本栋《关于汉籍东传的研究》:例如宋释惠洪的《筠溪集》《甘露集》和《冷斋夜话》,朝鲜时代的各种书目都未著录,我们却可以从高丽李仁老的《破闲集》中寻到是书传入东国的痕迹。……而《冷斋夜话》,不但李仁老在《破闲集》中曾论及,金昌协《农岩集》卷三十四《杂识》外篇也谈到过,不用说也是高丽朝传入东国的。[17]

日本流传的《夜话》开始得到重视,尤以“五山版”最受关注。五山版是“从十三世纪中后期镰仓时期起,至十六世纪室町时代后期,以镰仓五山和京都五山为中心的版刻印本”,包括中日典籍,中国典籍包括内典和外典,外典的底本多为中国宋元刊本,极少数为明初刊本,雕版者主要是在日本的中国刻工,以元人居多。[18]133,135因此,学界普遍认为五山版《夜话》在日本诸本中“最为古老、质量上乘”。[16]25早在清末民初,五山版《夜话》就被中国学者发现。1912年7月,董康、罗振玉逢日本书坊嵩山堂出售五山版《夜话》,因价格甚高,只得借来请王国维对校《津逮秘书》本后归还,王国维在给缪荃孙的信中说:授公(董康字授经,故王国维尊称他为授公)从书坊携来五山刊本《冷斋夜话》(前五卷当明嘉、隆间人抄补。)甚佳,以毛本校之,多二条,(十卷亦有小题,其“渊材”亦作“刘渊才”,当自元本出。)又补脱落数处,改正若干字,(约数百字。)索值三十八元,大约拟留之也。[19]44

这部王氏手校稿藏于罗氏大云书库,1928年经东方学会整理后出版,题为“日本五山版”,收入罗振玉《殷礼在斯堂丛书》,可惜未做断句标点。五山版《夜话》原本现藏于日本东洋文库的岩崎文库,柳田圣山、椎名宏雄《禅学典籍丛刊》第五卷影印收入,张伯伟《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据之点校,2002年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3]5

五山版《夜话》的源流,中日学者多有探讨。其卷末有刊语“癸未春孟新刊”,宋嘉定十六年(1223)和元至正三年(1343)皆为农历癸未年,有学者据此判断它为“镰仓末期的覆宋版”或“南北朝时期(属于日本室町时代,1336-1392)的覆元版”,也有学者称刊语是“补写文字”,不足为据。[3]3,4卞东波将五山版与国图所藏元刻本《夜话》残卷对比,发现版式、文字皆极相似,且某些条目中,元刻本和五山版均出现“宋太祖”、“宋神宗”等称呼,与宋人作为本朝人,称宋太祖为“太祖”或“艺祖”,称宋神宗为“神宗”或“神庙”的一般做法相违,亦不同于南宋初期成书的《苕溪渔隐丛话》对该条目的引用,由此证明“五山版应源自元刻本”。[16]32,33其考证立足文献,比较合理。在此之前,已有多位学者指出五山版《夜话》源出元本,王国维先生称其“当自元本出”(给缪荃孙信),“其源当出元刊”(校对识语,见于《殷礼在斯堂丛书》),内藤湖南亦称之“室町时代覆元本”。[20]23

诸本之中,国家图书馆藏《夜话》残卷年代最早,可惜只剩残卷。《故宫珍本丛刊》收录故宫现存的一部《夜话》,称为“元至正三年 (1343) 刻本”,[21]82但有学者将其与国图元刻本残卷对比,发现内容、版式、字体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较元刻本更多脱讹,实为明前中期刻本,虽是书贾为牟利所刊,难称善本,但刊刻时间早于明后期的《稗海》本和《津逮秘书》本,部分保存宋元旧本原貌,具有一定价值。[16]32,33

明清版本中,明代毛晋《津逮秘书》本、商浚《稗海》本和清代《四库全书》本流传较广,特别是《津逮》本影响最大,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整理出版的《夜话》皆以之为底本。但古今学者对此三本评价都不高,《四库总目提要》云:今本无此两篇,盖已经后人删削,非其完本。又每篇皆有标题,而标题或冗沓过甚,或拙鄙不文,皆与本书不类。其最剌谬者,如……。又共阝亭湖庙一条,既乖本事,且不成文。……此类不可殚数,亦皆后人所妄加,非所本有也。

今人亦称:其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当推明《稗海》本和明《津逮秘书》本,此外清《四库全书》本也是现在比较常见的版本。……这三个版本之间差别很小,皆祖出一源,除《稗海》本无标题外,都存在上面四库馆臣所指出的问题,显经后人妄改,去《夜话》 原貌已远。[16]24,25

五山版《夜话》较明清版本更完整,但也不是最完整的版本。上引陈静怡论文称《类说》收录的《二禽名》等六条“未见于《夜话》今传本,为此书佚文”,作者所言“今传本”当指流传较广的明清版本,而五山版亦未见此六条目,可见也有缺失。此六条不见于五山版为代表的元代版本和明清版本,却被《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宋代典籍收录,②可见宋代时已有较完整的《夜话》行世,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得到主流文人普遍认同,但后来遭到较大规模删减,完整本湮没不闻。

宋人著作对《夜话》同一条目的引用多有差异,不排除引用者自行增删改易,也表明他们所据底本可能不同,有学者指出:他们所据的底本应该大都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底本不可能都是印本,何况惠洪只是一介僧人,恐怕当时也没有那么多人愿意出资为他刊刻如此之多各不相同的印本,所以笔者推测《夜话》在宋代应该有大量不同的抄本存在。惠洪在写作《夜话》的过程中可能写一部分就被传抄一部分,每次修订删改后大都又被传抄,所以这些抄本才存在较大差异。[14]13

今本《夜话》皆为十卷,但宋元书目著录其卷数多有差别,《郡斋读书志》称六卷;《直斋书录解题》称十卷;马端临《文献通考》综合二说,称六卷;《宋史·艺文志》称十三卷。《郡斋读书志》和《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古代私家书目的代表,皆成书于南宋中后期,③著录却颇不相同,足见当时《夜话》版本的多样性,而其内容被大幅删减、多数版本亡佚也在那段时间,当时惠洪已经去世,这些删改并非出自他手。中华书局点校本附《〈冷斋夜话〉辑佚》27条,[2]83基本囊括所有佚文,但仍有三条遗漏,详见本文附录。

《彦周诗话》说惠洪听从许顗意见,删去“诗至李义山,为文章一厄”,表明在《夜话》刊印后,惠洪仍在不断调整着文稿内容,经多次删改的手稿,最终面貌可能完全不同,应视为另一重要版本研究。但“诗至李义山”句仍可见于现存十卷本《夜话》,为卷四“西昆体”条首句,亦见于《苕溪渔隐丛话》《诗话总龟》《诗人玉屑》《诗林广记》《类说》等的引用,表明去掉此句的惠洪“手稿本”流传不广,很可能没有公开流传,最终面貌亦无从考察。

综上所述,《夜话》版本复杂,从形式上看,印本、抄本皆有。从内容和流传过程看,惠洪在世时,起码存在两个版本的《夜话》,一为印本,有“诗至李义山,为文章一厄”,另一经惠洪删改,删除此句,可称为“手稿本”。此外尚可能有其他版本,至南宋中后期多数亡佚,幸存版本亦经大幅删减,许多内容不见于传本,幸而赖他书引用,得以存世。删节本流传至元代以后,为现今可见诸本《夜话》的源头。

3 常见版本比较

目前,《夜话》常见的版本有五山本、《故宫珍本丛刊》收录版本(简称“故宫本”)、《津逮秘书》(简称《津逮》)本、《稗海》本和《四库全书》(简称《四库》)本。比较这几个版本,差异主要有三方面。

3.1 条目数量差异

五山本较《津逮》本多两条:卷三最末一条《诗一字未易工》和卷九倒数第二条《开井法禁蛇方》。故宫本无《诗一字未易工》,《开井法禁蛇方》标题下仅有“也奈何书奈蛇开井乎闻者莫不绝倒”[22]45,46数字,《稗海》本和《四库》本两条均无,有学者判断是因为“故宫藏本此条文字残存过少而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两个明本干脆将其删去”。[14]21

3.2 标题差异

五山本和故宫本《夜话》目录中的标题,与正文中各条目前的标题存在多处差异,仅以卷一为例(见表1)。表1有力地说明了故宫本和五山本同出一源,二者所据旧本的目录,很可能是后人所加。为统一起见,下文论及五山本与故宫本标题处,未明确说明的皆指正文中各条目前的标题。

比较《夜话》同一条目在不同版本中的标题,情况也很复杂,《稗海》本没有标题,其他版本中差异也不少(见表2)。五山本和故宫本标题大多相同,都较详细;《津逮》本和《四库》本标题大多相同,都较简略,更具概括性,当与前二者出自不同源头。有学者评价故宫本“校勘粗疏,刻印低劣,难称善本,讹脱衍倒现象触目皆是”,[14]23标题中即可见一斑。如,卷七“庐山老人于般中无剩语”,“般”后脱落“若”字,“华船亭船子和尚偈”的“华”与“亭”间多“船”字,“东坡作偈戏慈云长老又与刘器之同参玉”不完整,卷十“宁安和尚不祖秀僧书”,“祖”当作“视”……卷五“丁晋和苏文公诗两联”正文引韩子苍曰:“丁晋公海外诗曰:‘草解忘忧忧底事,花能含笑笑何人’”。丁晋公名丁谓(966-1037),宋代官员,获封晋国公,“草解”二句出自其诗《山居》,[23]1146可见题目脱落“公”字,这个错误在五山本中同样存在,更能说明二者同出一源,甚至有直接的传承关系,与明清版本不同。

表1 五山本和故宫本《冷斋夜话》目录与正文标题对比(以卷一为例)

3.3 内容差异

《夜话》许多内容被《苕溪渔隐丛话》等宋代典籍引用,却不见于今传本,说明今存各个版本都非完帙。可见于今本《夜话》的条目也与宋代典籍的引用不尽相同。笔者比较《夜话》常见诸本与宋代典籍中引用,发现五山本内容更完整,与宋代典籍引用更接近,即与宋代广泛流传的《夜话》完整本最接近,如。

(1)《诗人玉屑》卷十引冷斋云:王摩诘山中诗曰:“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舒王百家衣体曰:“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语罢更携手,月明洲渚生。”此得天趣。[24]293此条见于《夜话》卷四,题为“五言四句得于天趣”。《诗话总龟》卷九引文亦有“王摩诘山中小诗”、“舒王百家衣体”。王维诗名,四库本作“山中”,其他版本皆作“中山”;“百家衣体”,故宫本作“百家夜体”,其他版本皆作“百家夜休”,唯五山本二处皆同于《总龟》和《玉屑》。

表2 《冷斋夜话》同一条目在不同版本中的标题比较

(2)《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冷斋夜话》云:“福州僧可遵,好作诗,……客金陵,佛印元公自京师还,过焉,遵作诗赠之曰:‘……凤凰山下敲蓬户,惊起山翁白昼眠。’元戏答曰:‘……劝君抖擞修禅定,老觉如蚕已再眠。’元诗虽少醖藉,亦一时快之。”[25]394此条见于《夜话》卷六,题为“僧可遵好题诗”。《丛话》所引二僧诗句与五山本同,而可遵诗中“户”,故宫本作“距禾与”,其他版本皆作“咏”;了元诗中“抖擞”,故宫本作“”,其他版本皆作“打快”。

(3)《诗话总龟》卷四十七引《冷斋夜话》:有僧史宗着麻衣,加衲其上,号麻衣道士。坐广陵白土埭,讴歌自适。江都令檀祗与语,多无畔岸。索纸赋诗曰:“有欲苦不足,无节即无忧。未若清虚者,带素披玄裘。[7]460此条见于《夜话》卷八,题为“白土埭”。《总龟》引文称史宗“着麻衣,加衲其上,号麻衣道士”,诗云“有欲苦不足”、“未若清虚者”,与五山本同,其他版本皆称史宗“加袖其上,号袖衣道”,诗云“有欲若不足”、“求(故宫本作“未”)其清虚者”。

《夜话》不同版本间、今传本和他书引文间,有区别的单字太多,许多出于异体字、古今字等原因,难以作为判断版本源流的依据,但在同一条目中,连续出现多处不同记载,几可确定是不同版本间本具差异,源头不同。

(4)此外,五山本多个条目较其他版本更完整,与宋代典籍引文更接近,如。

①《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六:《冷斋夜话》云:“吴僧道潜有标置,常自姑苏归西湖,经临平道中,作诗云:“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东坡赴官钱塘,过而见之,大称赏。已而相寻于西湖,一见如旧相识。及坡移守东徐,潜往访之,……[25]382,383此条见于《夜话》卷六,题为“东坡称道潜之诗”。“东坡赴官钱塘,过而见之,大称赏。已而相寻于西湖,一见如旧”。二句只可见于五山本,而故宫本仅作“一见如旧”,其他版本作“坡一见如旧”。

②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七:《冷斋夜话》云:“东吴僧恵诠,徉狂垢污,而诗语清婉,……尝书湖上一山寺壁曰:‘……东坡一见,为和其后曰:‘但闻烟外钟,……夜夜照来去。’诠竟以此诗知名”。[25]391此条见于《夜话》卷六,题为“东坡和僧惠诠诗”。“诠竟以此诗知名”仅可见于五山本,其他版本皆无。

③《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八:《冷斋夜话》云:“刘跛子者,青州人也,拄一柺,每岁必一至洛中看花,馆范家园春尽即还京师。为人谈噱有味,范家子弟多狎戏之,有大范者见之,即与二十四金曰:‘跛子喫半角。’小范者即与一金喫椀羮。于是以诗谢伯仲曰:‘大范见时二十四,小范见时喫椀羮,人生四海皆兄弟,酒肉林中过一生。’”[25]401此条见于《夜话》卷八,题为“刘跛子说二范诗”。《总龟》卷四十七引文亦有:“小范见时止与十金,曰:‘跛子吃椀羮’”。[7]459但此句仅可见于五山本,其他版本皆无。

另《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九引文有黄山谷云:“非其笔端有舌,亦安能吐此不传之妙哉”。[25]278五山本作“非其笔端有口,安能吐此不传之妙哉!”[3]63故宫本、《津逮》本、《稗海》本皆作“非其笔端能吐此不传之妙哉”。《丛话》前集卷四引文有“东坡归至南昌,太守叶祖洽曰”,其他版本仅作“太守”或“太守云”,未出现“叶祖洽”名……王国维先生信中称五山本“多二条”,可据之“补脱落数处”,已经指出五山本较其他版本更加完整,更接近宋本原貌。

综上所述,《夜话》常见版本中,五山本源出元本,是现今可见诸本中最完整、最接近宋本原貌的。故宫本为明前中期刻本,多脱讹错误,但与五山本同出一源,成书早于《津逮》诸本,具“承上启下”性质。《津逮秘书》本、《稗海》本、《四库全书》本同出一源,保留了更多后人删改加工的痕迹,距宋本原貌较远。张伯伟《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以《津逮》本参校五山本,对两者都有取舍,可见各版本皆有讹误,应广泛参考,不得偏废。

4 附录:《冷斋夜话》辑佚补阕

(1)《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十八《寄赠门》:邹志完归常州,余在蒋山,以书见招,有长短句曰:“慧眼舒光无不见,尘中一一藏经卷。闲话大千摊已遍。门方便,法轮尽向毛端转。月挂烛笼知再见,西方可履休回盼。要与老岑同掣电。(新与岑禅师游。)酬所愿,欣逢十二观音面。”余未相识,作偈答之曰:“知有道乡何处是?(邹自号道乡居士。)个中归路滑于苔。方机罢后见城郭,一念不生金锁开。”“丹霞未见彭居士,已有言词满四方。何似他时亲面识,不劳语默强遮藏。”同前 (《冷斋夜话》)[7]289

(2)《诗人玉屑》卷二十一《诗余》:贺方回妙于小词,吐语皆蝉蜕尘埃之表。晏叔原、王逐客俱当溟涬然第之。山谷尝手写所作青玉案者,置之几研间,时自玩味。曰:“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飞鸿去。锦瑟华年谁与度?小桥幽径,绮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衡皋暮,彩笔空题断肠句。试问离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山谷云:此词少游能道之。作小诗曰:“少游醉卧古藤下,无复愁眉唱一杯。解道江南断肠句,而今惟有贺方回。”(《冷斋夜话》)[24]679

[注释]

① 据考证,惠洪卒于建炎二年(1128),见周裕锴《宋僧惠洪行履著述编年总案》,334页。

②《二禽名》又见于《墨客挥犀》,《诗话总龟》卷十九《纪实门》下,《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十。《崔徽头子词》又见于《丛话》前集卷五十,《诗人玉屑》卷二十。《渔网石上诗》又见于《总龟》卷十九,《丛话》前集卷七。《墨梅》又见于《丛话》前集卷五十六,《总龟》后集卷四十六。《吴城龙女》又见于《总龟》后集卷四十二,《丛话》前集卷五十八。《东坡词》又见于《总龟》前集卷四十二。

③《郡斋读书志》初成于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终成于宋孝宗淳熙七年至十四年间(1180-1187)间,见《郡斋读书志校正》前言。陈振孙于嘉熙二年(1238)始撰《直斋书录解题》,历经15到20年完成,见王重民《中国目录学史论丛》,121-122页。

猜你喜欢

夜话山本故宫
孙和平
雪中故宫
孙和平(二首)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螳螂之夜
故宫
从《千里共良宵》解析广播夜话节目的核心竞争力
故宫大探索
宝岛上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