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郑大枣产业化问题研究

2018-07-24王梦佳

北方经贸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枣龙头企业产业化

王梦佳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郑州450001)

一、新郑大枣产业发展现状

大枣维生素含量高,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保健作用。新郑的气候条件优越,光照充足,雨量适宜。同时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是大枣种植业发展的前提。新郑大枣产业是将枣及枣制品通过标准化、工业化、品牌化的一系列步骤打造成药食同源、滋补保健类食品。

(一)大枣种植业

新郑大枣种植目前主要集中在以孟庄镇为主的八个乡镇,年产鲜枣超过4万吨,种植面积达到约15万亩,250万株。亩产平均450斤,大枣年交易量在6万吨左右。新郑大枣品种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个品种。其中,枣农主要种植的品种是灰枣和鸡心枣,种植面积和规模占总面积和规模的99%。近几年,新郑市先后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新郑灰枣”、“新郑鸡心枣”等原产地证明商标,同时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

(二)大枣加工业

新郑现有相关企业多达300余家,年加工大枣量多达5万吨,共创造了4亿元的收入。红枣粉、红枣茶、枣生果、枣干、枣片、香枣、红枣醋等知名度较高,同时枣业加工的烟用红枣精、大枣浸膏、枣莲王饮料等产品畅销全国以及出口到东南亚等地区,年平均出口量达600万公斤,收益可观。

(三)大枣产业融合状况

新郑大枣产自历史底蕴悠久的河南,政府为了将大枣文化与农业生态旅游为一体,促进大枣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了与大枣相关的乡村观光农业。新郑市政府联合龙头企业利用生态资源开发了一系列旅游景点,如古枣园、玉皇观枣台、万亩红枣园等,这些旅游文化项目,不仅提高了新郑大枣的影响力,而且促进了新郑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新郑大枣产业化面临的问题

新郑各种与枣相关的加工企业多达300家,枣及枣制品加工业初具规模。目前,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原料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低、枣制品种类少、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等问题。新郑大枣产业化水平与较发达的省份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产业化发展受到考验。

(一)原料供给不足

连续十年,大枣的种植面积如图一所示,2007年种植面积18万亩,在2011年种植面积达到10年来最大值20万亩,随后4年下降到2015年的种植面积14万亩,2017年种植面积稍有增长,达15万亩,但总体还是呈下降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第一是因为随着新郑城镇化发展、中部招商引资的政策优惠出台、农林产业结构变化,选择外出打工和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人员越来越多;第二是由于枣树的管理十分繁琐,不仅每年打药次数多,而且投入的资金量大。这种情况下,枣农种植大枣的积极性受挫,许多枣民选择放弃种植;第三是在有些枣区,枣农为了追求大枣产量和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现了大量使用各类激素以及农药的现象,造成了枣树发育不良,甚至枣树枯死。大枣种植面积减少,难以为产业化提供足够的原料。

图一: 新郑大枣种植面积

(二)枣制品种类少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枣制品的要求从停留在简单的原产品,变为需要包装更为精美,种类更加丰富的精品产品。然而大多数大枣加工企业多是生产工艺简单,产品粗放,个体加工商拥有商标注册的产品更是少之甚少。这造成新郑大枣的影响力落后于山东、新疆、陕西等几个产枣大省,上述地区大枣制品价格实惠并且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山东省推出的雪城冬枣和武传枝雪枣广受好评。“好想你”枣业有限公司品牌目标定位在高档枣制品上,常见的产品、居高的价格让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失去了价格优势,新郑大枣的竞争力也在下降。

(三)大枣产业化程度低

在新郑从事枣加工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多是以乡镇企业和家庭作坊式工坊为主。这些小型枣制品加工企业使用的加工设备相对简单,有的甚至还处于手工作坊式的生产阶段。小型企业产品制干和分级采用初级手工分级效率低,难以实现标准化的生产要求,在枣干晒制中,采用自然风干造成浆烂损失和营养损失严重。对于生产卫生标准没有达到统一,包装、保鲜和深加工技术不到位,无法提供较高质量的产品。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缺乏对枣产品自主开发的能力,精深加工水平低下。在整个枣产业加工中,原枣产品占百分之八十,粗加工大约在百分之十,而精深加工只有百分之六左右,对于枣粉、枣酱、枣泥等精深加工产品则需要加工水平更高的设备,但是设备造价高,小型企业资金承担能力有限。同时,大枣原料来源分散,小型企业与作坊难以保证质量标准,品牌意识薄弱,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尤为明显。

(四)缺少龙头企业带动

新郑枣业企业具有规模小、一家一户经营分散性大的特点,企业品牌效应小,市场占有量少,也很难保证自身的品质。大型企业与枣农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系,枣农为企业提供优质品种,受市场价格波动小,定期采购,保证了企业充足的原料,也为农民创收带来了发展前景,而规模较小的企业,与枣农之间的联系不稳定,受市场价格波动大,枣农更愿意将原料售卖到规模较大的企业。现有枣业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覆盖面积和影响能力有限,相对于全市大枣加工的需求是不够的。政府对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不够,龙头企业面临融资难、资金注入量小的问题。在发展中,自身资本积累缓慢,贷款手续繁杂,资金无法顺利流通,都限制了产业化的发展。

三、提升新郑大枣产业化水平的对策

大枣作为新郑支柱性农业产业,较高水平的产业化发展可以带动枣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与产业附加值。提升新郑大枣产业化水平,可以在扩大大枣的种植面积和规模;开发大枣新品种;提高产业化水平;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等方面改善。

(一)扩大大枣的种植面积和规模

枣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充足的原料,而种植面积和规模的减少,造成了原材料的不够充分,为产业化经营带来了阻碍。通过集中而有效地扩大大枣的种植面积和规模,提高枣业产量,才能满足产业化发展对大枣量的需求。首先,扩大种植面积和规模需要对枣林进行科学化管理,以采用适合大多数经济枣林的直播密植法,将枣树的株距、行距、走向都调整在适宜范围。其次,选择耐干旱的农作物在枣林间种植可以降低浇水和化肥使用的频率,这不仅将充足的营养留在枣行营养带,也减少了枣农的工作量。最后指引枣农正确使用激素和农药,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做到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统一,保证枣树健康生长。

(二)开发大枣新品种

针对市场对产品需求的变化和在市场中拥有更多的竞争力,生产出高产优质,种类多样的大枣应是企业产业化中追求的目标。首先,建设枣业基地可以提供充足原料,保证质量。基地建设要规模化、集约化,例如大枣种植的示范区、示范村、示范乡等形式。其次,招纳和储备知识型人才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研究出大枣更多品种类型,积极培育种植优质大枣满足不同消费者和市场的需求。最后,企业品牌开发和宣传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如今媒体和互联网影响力度巨大,尝试利用电视网络媒体广告宣传,快速传播品牌;报刊、杂志刊登与品牌相关的内容,扩大影响力;通过互联网销售,投入资金少可以解决分散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难的问题,扩大销售规模。

(三)提高产业化水平

大枣产业化程度低下与使用初级加工设备和企业相互缺少有效联系有关。实际生产中,企业大多数机械设备以初级加工为主,而精深加工环节,需要加工水平更高的设备。企业应学习其他品牌的先进生产技术,改善和加强自身产品创新以及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小型和家庭作坊式生产企业自主经营,造成相互之间有效交流少,影响了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所以首先要引导小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工坊以股份制形式进行合并,共享效益,也能保证原料的质量;然后企业通过融资等形式,联合多种形式的企业;最后科学规划大枣加工企业的布局,将现有加工企业的原料、产品、废弃物整合在一个范围内,循环利用,提高产业化水平。

(四)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我国是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决定了企业的走向,企业决定了枣业的走向。龙头企业以自身的市场影响力带动规模较小的企业开阔市场,可以将分散的农户统一组织起来,实现有效管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大枣加工企业为龙头,农户、生产基地为依托,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是产业化的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加大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关联性,能够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化水平。政府应鼓励和培育更多的龙头企业,实施资金优惠补贴和政策扶持机制,提高枣商积极性。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品牌和市场优势的同时,也要完善大枣产业产业化运行机制,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制定利益分配机制和流转机制,与枣农签订协议,定时沟通还要在法律约束下保护中小企业的利益和品牌价值。

猜你喜欢

大枣龙头企业产业化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罗健夫:全面施政 促进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大枣橘皮汤助消化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