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2018-07-23洪克春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困生教育教师

洪克春

内容摘要:任何一所学校、班级,学困生都有一定比例。学困生问题不止困扰着学困生自己,同时也困扰着家长、教师。长期以来,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和家长以及心理专家都在研究这个热点问题,试图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应该探究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只有弄清学困生的成因,对症下药,这样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学困生 教育策略

每当高考、中考季,捷报频传时,对自己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都感到无比的自豪,满心的成就感。但高兴之余,想到有相当一部分的孩子,因为成绩不理想,名落孙山时,心中难免有阵阵隐痛。这些孩子中,一部分是因为先天性的能力障碍,但更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后天学习技能的缺失造成了,主要表现在学习吃力,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独立完成、有厌学的情绪,对学习消极懈怠、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能达到预期学习目的的学生。我把他统称为“学困生”,即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通常称他为“后进生”。任何一所学校、班级,学困生都有一定比例,近几年来,这个比例有增大的趋势。学困生问题不止困扰着学困生自己,同时也困扰着家长、教师。长期以来,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和家长以及心理专家都在研究这个热点问题,试图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应该探究学生产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只有弄清学困生的成因,对症下药,这样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学困生的成因

(1)认“知”障碍。认知是就是通过感知外界和自身,获取周围世界以及自身的观念和认识。小学生的这些知识一般都是感性的,要通过老师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不断强化训练,形成系统的、内在的认知结构。但有些学生由于内在或外部的原因,在认知事物和自我的过程中,易于干扰,认识肤浅,没有主动性导致认知障碍。学生认知障碍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观察能力差 ,记忆能力差,思维的独立性差。学困生注意力不集中,独立思考能力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注意力都很难做到集中和稳定,总是分心走神,东张西望,想入非非,三心二意,神志恍惚,或者做各种无意义的小动作,有时,就会很快分散注意。对他们感到比较难学的讨厌的功课,很少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表现出偷懒取巧,不愿意多动脑筋,有时自己做的作业偶然对了,也会不相信自己把正确的答案改错,但在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活动中,往往表现的非常有主张,很有办法。由于学困生的认识比较肤浅,思维缺乏深度,往往只注意到事物的表面,对于牵涉整体与部分、因与果、抽象与具体、现象与本质的内容就束手无策,无可奈何。

(2)“情”感不专一。“情”是情绪、情感。学生通过了解知识,可以对不同对象产生积极、良好或消极、反感的情绪情感;反过来,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会产生不同的认知态度——学习态度,这就是学习兴趣。专一的学习态度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的效果和成绩。学困生的情绪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左右,其学习兴趣易发生转移,摇摆不定。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学困生的兴趣特征大都不指向一定的对象,兴趣范围狭小、单调、贫乏、不稳定。德国诗人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古今中外,凡是学术上有所造诣,事业上有所建树,及至一切发明创造,无一不与兴趣结缘。学困生学习不感兴趣,各类活动都不愿参加,从而失去了学习的的动力。

(3)“意”志不坚定。“意”志不坚定是学困生的共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看出:一是自控力差。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易受别人影响,而学困生就差了。有时或偶尔地也想好好学习,想得到教师或家长的夸奖与重视,然而由于自控力差,禁不住外界环境的诱惑,学习成了额外的负担。二是耐挫力差。十年寒窗苦,学习是苦差事。在学习过程中,总有难题出现,教师的爱心再多,也免不了会批评学困生。而学困生呢,一旦遇到难题,被批评、受指责、被同学嘲笑,便垂头丧气,不思学习,精神颓唐,萎靡不振。学困生还有较大的惰性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其意志更不具持久性,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更不用提了。学习完全失去恒心和毅力。偶有好心形线,也只维持“五分钟的热度”,然后又索然无味了。这都是学困生学习没有恒心的典型特征。没有一定的意志,就缺失了去积极完成、积极追求、积极奋斗的动力。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长必不可少的要素。

(4)“行”为习惯差。习惯对于学生成长十分重要。我校已把“好习惯,好未来”作为校训。俗话说“习惯铸就人生”。学困生的不良习惯表现也是显而易见的。书籍不能归类摆放,文具盒里总是缺三少四,钢笔没套;小尺半截;课本不是皱巴巴的,就是没封面的,学期不到一半,书莫名其妙地失踪了。这些现象,也有可能是生活习惯不良而致。

二、小学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造成学习困难是由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因此对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干预策略要采用不同的措施去实行。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这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里的反映 ;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爱好等形式,对学习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要努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转化。营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用“爱心”是帮他们树立自信是“根本点”。学生的学习包含了“教”与“学”的过程,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学习任务的设置上,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应设置较简单的基础知识,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给与肯定和赞许。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找这些学生聊天,在和谐关切的氛围中去关心、了解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最大的同情和关怀。

(2)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勤奋而顽强地学习。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教师积极启发诱导,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学生思想不稳定,爱好轻易转移,上课轻易分心,在课堂上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作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重力。部分学生依靠性强,不爱动脑筋,抄作业,教育他们熟悉到做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独立完成作业虽是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对学习有利,让他们明确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强迫”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自控力。

(3)开展课堂分组的有效教学模式。针对差异性将全班学生按发展水平的高、中、低不同建组,实施分层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合作學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强了学困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提出统一要求,在德、智、体方面实现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古代早就有因材施材的宝贵经验。针对学生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尝试从基于学业基础不同的异步分层教学;基于方法、技能不同的学习策略指导;基于多元智能类型的多元智能开发等三个方面内容进行整合,就能做到让课堂充满活力,让教学充满创意,让学生发展更为全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困生的矫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复杂的教育工作。因而对学困生实施的教育心理干预也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在实际的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关注与了解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尊重与了解的基础上,关爱学生,让学生真诚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这样各种的辅导措施才能事半功倍,收到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纪红艳.试论学习困难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学困生教育教师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