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作业变成充满乐趣的挑战台

2018-07-23丁梦晖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堂作业有效性

丁梦晖

【摘 要】 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学生的课堂作业效果是最能说明问题的。作业的实践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养成实践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最有效方式。为此,在美术教学中,作业的设计尤其重要,到底应该设计怎样的作业方式才能促成有效的课堂生成呢?通过实践表明,利用多元化的美术作业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个体差异,以多种载体、多种类型展开的作业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帮助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促进课堂有效性的生成。

【关键词】 课堂作业;多元化设计;有效性

美术课堂常出现这样的问题:①学生学习意识缺乏。美术课在学生心中一直从“副”,许多学生会选择在美术课堂上开小差,更不会去高效地完成美术作业。②材料准备不充分。例如三年级《装饰瓶》,需要学生课前准备饮料瓶等,而有些家长会觉得饮料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往往会反对或不支持,学生无法带足充分的材料来课堂,造成学习兴趣匮乏。作业是学生跟老师沟通与交流的平台和桥梁,同时又是巩固知识技能和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老师们不妨动动脑设计一些新颖的作业形式,来唤起学生的作业兴趣,让做作业快乐起来。

一、分解技能学习的难度,设计分步式作业

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安排循序渐进的分步式作业,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边作业边思考,教师只是在恰当的时机进行讲解,将探索过程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探索中自主发现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就会从被动变成主动。

针对学生课前材料准备不充分的情况,分步式作业也能发挥作用。再如三年级下册《装饰瓶》一课,如果给他们安排分步式作业——让没准备材料的学生先根据瓶子的外形来进行纸面造型设计完成第一步作业,课余时间再去根据自己的设计来进行实物造型,相信学生在这堂课中肯定有所收获。

二、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设计活动式作业

针对学生应付式地完成美术作业的现状,美术老师除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外,还应从作业设计上入手,打破传统的静态作业方式,通过动态作业——美术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实践,去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创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活动式作业安排必不可少,我们也可以发现在新教材的编写中,很多课题本身就蕴藏着活动性作业。如三年级下册《漂亮的房间》,就能看出本课以学生活动为主。我是这样设计的:课时一引导学生了解《交换空间》节目的活动模式,然后将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又分成房主A和房主B、供货商等,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小组思考讨论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适时提问我们可以利用什么材料制作成房间?用哪些材料来制作家具和电器?还有哪些废旧材料可以制作成装饰品装饰房间?学生兴致勃勃地提出了许多建议,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制作活动中,一件件由旧材料创造的作品出现在了大家面前。师生在游戏活动中感知、创新,每一位学生的创造都是自觉主动的,在活动体验中他们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符合学生个性差异,设计自选式作业

以往的美术课,教师都是统一布置作业要求,然而学生的美术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作业要求肯定不会适用于每个学生。自选作业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改善作业效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由选择作业难易度。在实践中我针对学生的能力不同合理地设计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如:四年级下册《儿歌与童话》这一课,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些供学生选择的作业:(1)绘画:①临摹童话故事插图②设计童话故事插画;(2)造型:① 剪贴插画②立体插画。同样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当然非常乐意,也很有兴趣。选择式作业设计的优点在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带有个人意味和痕迹的形式来进行作业表现,充分显示他们的个性倾向性,体现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作为一个“无错误的学科”让美术课真正发挥其独特的魅力。

四、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设计合作式作业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基本理念。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减轻学生压力,增强自信;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在三年级上册《想象中的怪兽》一课中,设计想象中的怪兽其中一种方法是以不同动物的各个部位拼装组合而成。在作业设计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来设计怪兽。每个小组6名学生,分别设计怪兽的头部、身体、上肢、下肢、尾巴、武器等,然后再将每个人设计的部位剪下來在一张大卡纸上进行拼装组合。这样设计出来的怪兽个个都别具特色,生动有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追求和提升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效率,发挥学生的个性化倾向,通过美术作业的多元化设计,既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又有利于后进生的提高,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教师的负担。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发挥的途径,使他们不再感到美术作业是千篇一律的是无味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美术素养及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大根.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力加.唤起知觉经验的美术学习——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课堂作业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作业的相关研究
提高幼儿美术活动有效性的支持策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浅谈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
浅谈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
高三数学复习课堂有效性初探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