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梦琐言》所录诗学文献试探

2018-07-18

杜甫研究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轶事诗话诗学

房 锐

孙光宪(896?—968),字孟文,自号葆光子,陵州贵平(今四川仁寿)人。曾仕前蜀,为陵州判官。前蜀灭亡后,避地江陵,事南平四世五主,累官荆南节度支使、检校秘书少监。荆南归附宋朝后,又担任黄州刺史。《北梦琐言》是孙光宪撰写的一部史料性笔记小说,其结集时间约在北宋建隆三年(962),即荆南高氏政权归附宋朝前夕。

《北梦琐言》为五代最负盛名的笔记小说之一,书中记载的主要是唐五代时期著名人物的逸闻轶事,其中,与诗人相关的轶事占据了较大的篇幅。由于《北梦琐言》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后世一些诗话、词话多从中征引史料,一些近现代学者亦多次征引书中的条目,为自己的观点服务。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首先收录的便是孙光宪诗话。此书共辑录孙光宪诗话五十一则,囊括了《北梦琐言》中与诗话相关的大部分条目。可见,《北梦琐言》所录唐五代诗学文献在中国古代诗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已为学界所肯定。

《北梦琐言》所录唐五代诗学文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色十分鲜明,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北梦琐言》多关注唐五代诗坛名家名作

《北梦琐言》所录诗学文献内容丰富,对唐五代诗坛轶事的记载尤多。顾况、白居易、韩愈、李商隐、温庭筠、吴融、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许棠、鱼玄机、杜荀鹤、薛昭纬、罗隐、韦庄、和凝等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诗人、词人,均在书中呈现出各自的风采,由此可以想见唐五代诗坛的兴盛局面。

在晚唐,曹唐以游仙诗著称。陶岳《五代史补》称曹唐“少好道,为大小《游仙诗》各百篇”。其诗风靡一时,为世人津津乐道。《北梦琐言》卷五《李远讥曹唐》云:

唐进士曹唐《游仙诗》,才情缥缈,岳阳李远员外每吟其诗而思其人。一日,曹往谒之,李倒屣而迎。曹生仪质充伟,李戏之曰:“昔者未睹标仪,将谓可乘鸾鹤,此际拜见,安知壮水牛亦恐不胜其载。”时人闻而笑之。”(世谓浑诗远赋,不如不做,非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

同卷《沈蒋人物》条云:

沈询侍郎,清粹端美,神仙中人也。制除山北节旄,京城诵曹唐《游仙诗》云:“玉诏新除沈侍郎,便分茅土领东方。不知今夜游何处?侍从皆骑白凤凰。”即风姿可知也。

《北梦琐言》的记载,为人们认识晚唐好道崇仙的社会风气及曹唐《游仙诗》的广泛传播与巨大影响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又,孙光宪注云:“世谓浑诗远赋,不如不做,非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针对世人关于许浑诗、李远赋的评价,孙光宪加以说明,其言辞明显带有贬义,由此可看出他对“才藻”“教化”的重视。

关于“饭后钟”的传说,在晚唐五代广为流传。《北梦琐言》卷三《段相踏金莲》云:

唐段相文昌,家寓江陵,少以贫窭修进,常患口食不给,每听曾口寺斋钟动,辄诣谒餐,为寺僧所厌,自此乃斋后扣钟,冀其晚届而不逮食也。后入登台座,连出大镇,拜荆南节度,有诗《题曾口寺》云:“曾遇阇黎饭后钟。”盖为此也。富贵后,打金莲花盆,盛水濯足。徐相商致书规之,邹平曰:“人生几何,要酬平生不足也。”……(或云:“王播相公未遇,题扬州佛寺诗。”及荆南,人云:“是段相。”亦两存之。)

此条记录了唐相段文昌(封邹平郡公)少时在江陵寺庙寄食被寺僧所厌之事。又,王定保《唐摭言》卷七《起自寒苦》记录了“王播相公未遇,题扬州佛寺诗”事,文云:

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唐摭言》《北梦琐言》记载的唐相王播、段文昌的人生遭际,极具戏剧性。据此可知,关于“饭后钟”的传说,在唐五代时期广为传播,且存在不止一种版本。

二、《北梦琐言》多关注唐五代文坛发生的热点事件

《北梦琐言》所录诗学文献多反映了唐五代文坛发生的热点事件,有些文献还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紧密相联。如卷二《授任致寇》、卷七《高崇文相国咏雪》、卷一一《高太尉骈请留蛮宰相事》等。卷一五《韩建卖李巨川》云:

得帝王赐诗,乃人臣莫大的荣幸。孙光宪在此条中提及德宗、文宗、宣宗、昭宗赐诗之举及其赐诗的动机,所发议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北梦琐言》卷六《以歌词自误蜀相韦庄晋相和凝附》云:

从此条的记载,可知晋相和凝所作艳词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契丹也家喻户晓。从文中的叙述及议论中,我们可看出孙光宪对“艳词”的态度。

此条所列举的三个事例,均充满了浓郁的鉴戒意味。“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的议论,又与题目中的“以歌词自误”相印证,作者希望士人引以为鉴的用意十分明显。从此条所记载的轶事及其议论中,还可看出晚唐五代时期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及孙光宪等人的诗词创作观念等。

《北梦琐言》所录诗学文献记载了不少与晚唐科举有关的轶事,为后人研究唐代诗人的遭际、科举与文学的关系、应试举子所作诗歌的传播情况等,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北梦琐言》卷七《高蟾以诗策名胡曾罗隐附》载:

进士高蟾,诗思虽清,务为奇险,意疏理寡,实风雅之罪人。薛许州谓人曰:“倘见此公,欲赠其掌。”然而《落第》诗曰:“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春风怨未开。”盖守寒素之分,无躁竞之心,公卿间许之。

《北梦琐言》卷七《卢诗三遇》云:

此条以调侃的语气,道出举子卢延让的人生遭际。卢延让身陷科场,二十五举方才登第,而“平生投谒公卿,不意得力于猫儿狗子也”两句,道出了他成功的秘诀,即靠鄙俗的恶诗,得到张濬、成汭、王建等素质不高的公卿的激赏。

为达到登第的目的,一些应试举子各显神通,出奇制胜。《北梦琐言》卷一○《李昌符咏婢仆》记载了一则令人捧腹的轶事:

才女辈出,是唐五代诗坛的一大亮点。《北梦琐言》所录文献多关注这些才女的诗作及其人生境遇,这些记载对于研究唐五代女诗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北梦琐言》卷九《鱼玄机》载:

《北梦琐言》卷六《孙内子萧惟香附》写出了唐代部分才女的人生遭际:

此条所录孙氏《赠人白蜡烛》《闻琴诗》《代谢崔家郎君酒诗》三诗,被《唐诗纪事》卷七九《孙氏》条及《全唐诗》卷七九九辑入。

在文化发达、诗风特盛的唐代,女子学诗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一大批富有文思才情的“才女”不断涌现。但在人们的心目中,“才思”与“妇道”存在着矛盾。《孙内子萧惟香附》比较典型地描述了部分才女的命运,而“所谓才思非妇人之事,诚然也哉”的感慨,反映了晚唐五代文人的社会文化心理,极具认识价值。

三、《北梦琐言》多收录与西蜀诗人相关的轶事

唐末五代时期,蜀地文学兴盛,诗人辈出。孙光宪为蜀人,且长期在蜀地、荆南生活,他在《北梦琐言》中大量收录与蜀地诗人相关的轶事,是顺理成章的。

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一四《警句门》引《北梦琐言》云:

同书前集卷一九《纪实门》引《北梦琐言》云:

又,《类说》卷四三《蜀主诗词》引《北梦琐言》云:

注释

① 参见房锐《孙光宪与〈北梦琐言〉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5页。

②《宋诗话全编》编纂宋代诗话五百六十二家,其中收录宋代单独成书的诗话一百七十余种,收入新辑录的宋人散见诗话四百余万字,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二。参见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③笔者以为,结合《北梦琐言》的编纂年代、编纂地点等,把它放到五代,或许更为恰当。

④陶岳撰、顾薇薇校点陶岳《五代史补》卷一《曹唐死》,傅璇琮、徐海荣、徐吉军主编《五代史书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2482页。

⑤孙光宪著、贾二强点校《北梦琐言》卷五《李远讥曹唐》,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96页。按,“言其无才藻”句前,当加上“非”字。李昉等《太平广记》卷二五六《李远》引《北梦琐言》云:“世谓浑诗远赋,不如不作,非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1996页)结合上下语义,《太平广记》所引《北梦琐言》当是正确的。

⑥《北梦琐言》卷五《沈蒋人物》,第103页。

⑦曹唐《大游仙诗》大约在宋元时已散佚。《全唐诗》卷六四○、六四一收录曹唐一百五十一首诗。其中,《小游仙诗》九十八首,全为七言绝句。《大游仙诗》十七首,全为七言律诗。《全唐诗续拾》卷三二辑得佚诗一首及残句一联。韩国高丽时期编辑的唐诗选集《十抄诗》所录曹唐诗中,有八首为佚诗。从诗题及诗意来看,这八首诗全属《大游仙诗》。把《全唐诗》《全唐诗续拾》《十抄诗》所录《大游仙诗》数量相加,共得二十六首。由于《大游仙诗》散佚情况严重,不少内容已难以复原,一些故事也不够完整,而这八首诗的“失而复得”,为我们了解《大游仙诗》的内容、情节和结构等提供了新材料。把现存《大游仙诗》《小游仙诗》数目相加,曹唐游仙诗的数量已达到一百二十三首,这在整个游仙诗史上是罕见的。

⑧《北梦琐言》卷三《段相踏金莲夏侯相附》,第42页。

⑨王定保撰、阳羡生校点《唐摭言》卷七《起自寒苦》,《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5页。

猜你喜欢

轶事诗话诗学
中共四大轶事
背诗学写话
论维柯对乔伊斯小说诗学的影响
现代诗话研究中诗话的分类问题
诗话札记
范仲淹苦读轶事
校园轶事
棋人轶事
古代小说与早期诗话关系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