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云之象:郭熙《林泉高致》时空意识与美学精神管窥

2018-07-16姚本江

北方文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郭熙烟云

姚本江

摘要:郭熙的画论思想集著《林泉高致》不仅重溯了绘画之源流,探讨了山水画与文人追求的关系,还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提出了“四可”和“三远”的审美意趣和美学精神,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通过从对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关于“烟云”的论述这一视角和径路出发,试图一窥其山水画创作与理论中所蕴含的时空意识与美学精神。

关键词:郭熙;林泉高致;烟云;时空意识;美学精神

云,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上庞大的水循环的有形结果。水汽重积为“雾”,升腾而为“云”,山间雾气为“岚”,轻薄缥缈的雾为“烟”,早晚云气为“霞”,薄云浮而不动为“霭”。早在《诗经》中便有古人关于云的描述,在中国山水画史中也不难寻觅有关于云的线索。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言:“山以烟云为神采,得烟云而秀媚”、“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又云“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等等,可见作为中国山水画意境营造的重要因素,“烟云”在山水画中的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烟云”作为中国山水画中独特的语言符号,一方面既体现了山水画家审时度势的时空观念,一方面作为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的重要因素,也揭示了其绘画思想中所蕴含的审美意识和美学精神。

一、烟云与时空意识

郭熙画论的时空意识来自于其对自然的观察、体悟以及实践认知性的总结。郭熙山水画的时空意识不仅体现在其对四时之景不同以及朝暮之变态各异“身即山川而取之”式的体察和关照,也表现在他对全景式构图立意的经营、步步移景以及面面观景的空間意识和创作理论主张方面。

古人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如果说诗歌是“时间”的艺术,绘画是“空间”的艺术,那么中国山水画则打破了时空以及形式表达的的限制,是一种时空交融的艺术形式。郭熙对山水画创作有着自己明确的时间意识,在《林泉高致》的《山水训》和《画诀》篇皆有阐述,比如在《山水训》中他就论述到:“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冶,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入睡。”;“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荫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等等。从上文对物象在四时的不同状态进行的细致区分和辨别,我们可以看到,在郭熙眼里,景物的真实不在于“一时”,并不是单纯凭借理性就能把握好的物象。景物的真实恰恰根植于天地万物生生不息的变化,经由画家丰富的内心关照,从而产生出源于真实而又高于真实的“境”。因此,从时间上来说,山水画的真实就表现为“四时之景不同”。四时之变,不仅是大自然季节的更替,也是作者内心关照的体现。在郭熙笔下,云气、烟岚、山水这些物象在创作中的表现状态和征象是依照时间和时节的变换而变幻的,清晨与迟暮、春天和夏天、秋天和冬天,云气与烟岚的表现各异,因而山水的表现手法、笔墨以及题名也是不一样的。质而言之,唯“景”与“心”相互辉映,才构成山水画的真正内涵。

烟云在山水画写景达意的过程中对画面空间的营造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对自然深入观察并师造化的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曾云:“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这是一句直接关乎如何在山水画中使用云法来变现空间感觉的论述。纵观中国山水画史,在利用烟云表现空间时,画家们多在绢帛上借助勾填、水法、墨法、空云法等笔墨技巧,借用缥缈、空灵、朦胧的视觉特征来营造高、深、远的感觉。“虚实”乃中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相辅相成,无论是绘画还是诗歌,都通过对立统一而达到了完美的艺术境界。山水画“师法自然”,基本结构由山石、树木、水以及烟云组合而成。山石、树木是实体,水、烟云则是虚体。从自然的角度来讲,山水本是“无情”之物,然而两者也并非对立的存在。烟云恰到好处地将山水融为一体,将虚实结合,如此,在山水画中方能有山有水、有虚有实、有静有动、有隐现有明晦,方能得天地之神韵。是故“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美”。

《林泉髙致》中的时空意识分别体现在郭熙本人的创作观、实践认知、创作表现以及创作经验等多个方面。他从时间变化和空间的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方法。这种时空意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用在他的实践创作中。比如在《早春图》卷轴中,全景式的构图立意、移步换景、面面观景的时空变化,赋予了山水生命以灵动与悠远,体现了圆融浑化、情意相契的山水画意境。更重要的是,这种对时空意识的认知源自郭熙对自然世界的体察、观照以及大量的创作实践创作,也是“图真”的创作途径,更是中国山水画家追求“景外意”、“意外妙”以及主客观交合统一的绘画美学思想宗旨与精神涵养的体现。

二、烟云与儒道禅美学精神

作为一部重要的山水画美学著作,郭熙的《林泉高致》深受儒、道、禅思想的熏染。而作为山水画意境营造的重要因素,烟云在郭熙那里,无疑是其体悟儒道禅美学精神,探寻人与自然、宇宙之真以及生命意义最好的物象与纽带。

儒家思想讲求纲常伦理和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观。儒家思想体现在山水画中,表现为山水的画面构图错落有致、山水有机融合、相辅相成,山与水、天与地、人与自然既有区别和层次,又相得彰益。郭熙的山水画论专著《林泉高致》就是一部贯穿儒家思想的山水画论。比如在《山水训》中,郭熙论述道:“大山堂堂为众山之主,所以分布以冈阜林壑,为远近大小之宗主也。其象若大君,赫然当阳,而百辟奔走朝会,无偃蹙背却之势也。长松亭亭为众木之表,所以分布以次藤萝草木,为振挈依附之师帅也。其势若君子轩然得时,而众小人为之役使,无凭陵愁挫之态也”;在《画意》中:“人需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子谅”;在《画诀》中:“凡经营下笔,必合天地。何谓天地?谓如一尺半幅之上,上留天之地位,下留地之地位,中间方立意定景”等等。可见,郭熙的画学思想既有对儒学的承续又有自身的发展。郭熙主张将自然的本真与主观情感融合到山水画中本身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歧变。如前文所述,烟云,作为幻化山水虚实,联结天与地、人与自然的物象,为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提供了可能的途径。

中国山水画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其时魏晋玄学之风盛行,“简约玄澹、超然绝俗”的哲学观对此后的艺术和美学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人们开始追求一种玄远、玄妙的境界,山水画家的审美观照里也往往包含着一种对整个宇宙、历史、人生的感受与领悟。“气”从哲学范畴转化为美学范畴。魏晋晚期,山水画已经成为中国的重要畫体,进入了主客不分、物我两忘的审美意识,人们将人格精神巧妙地融入自然山水的艺术境界中。唐宋以来,山水画又发展成郭熙的“林泉高致”,即主张处闹市之乱而有林泉之致,居庙堂之高而有江湖之趣。在《林泉高致》的“原序”中,郭思说道:“先子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焉。”明确说明了郭熙从少年开始就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体现于《林泉高致集》整体思想和美学精神之中。山水之“远”即是道,烟云之“玄”即是林泉之志。

烟云在中国古典山水画中被广泛地用来寓意禅宗自由精神的思想,与禅宗思想将烟云意象作为一种身心解放、心灵闲适、无所执着而万念不起的心性外化的介质有着深刻的联系。在中晚唐中国化的佛教(禅宗)产生之后,山水画家们遂将佛理与绘画相结合,用以表达胸意、追求心灵的放达、超凡脱俗的生命理念。自唐以降,山水画家对禅意的云、放旷的禅趣越来越情有独钟,自然之云在山水画者们的眼中,也便具有了能传达出一种具有浓郁佛禅意蕴的意境。中国山水画讲究意境的营造,中国的意境美学又深受禅宗的影响。可以说,意境对山水画的影响,本质上就是禅对山水画的影响。禅宗对于中国画意境的影响,早在魏晋时代便已开始。唐宋以来,烟云已成为山水画者们营造禅境不可或缺的意象之一。北宋山水画论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便有论述:“山以烟云为神采,得烟云而秀媚”、“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山欲高,尽出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等等。可见,烟云对于营造山水画中深遂而幽远的意境、冲破时空界限有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其蕴含的禅意,自不待言。在郭熙《早春图》中,于奇峰怪石间亦有几许润泽之雾。总而言之,烟云在山水画家的眼里,是四时变幻、神畅飞扬的富有个性和情感的精灵。烟云是文人士大夫们独来独往,孤高落寞,寻求心性解放,神游四海心境的天然写照,其意韵已超出了自然之云,成了画家们借以表达内心禅悟的一种途径,也因此成为山水画家们高逸品格的写照。因此,烟云既是物境,又是心境;山水画家们所描绘的,已不再仅仅是物象之云,更是胸中之云、禅化之云。

三、结语

由是观之,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和画论家郭熙,在其画论思想集著《林泉高致》中不仅重溯了绘画之源流,探讨了山水画与文人追求的关系,还阐述了山水画创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提出了“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以及“高远、深远、平远”的审美旨趣和美学精神,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深远。而烟云,作为中国山水画意境营造的重要因素,作为中国山水画中独特的语言符号,一方面既体现了山水画家郭熙审时布势的时空观念,一方面作为情感抒发和意境营造的重要因素,也揭示了其绘画思想中所蕴含的审美意识和儒道禅美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琼元编,郭熙.林泉高致[M].合肥:黄山书社,2016,3.(第1版).

[2]张荣帅.郭熙山水画论及其创作中的时空意识[D].江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杨晔.郭熙林泉高致集及其儒道禅美学精神[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郭熙烟云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平生最爱烟水闲,不知岁月磨江山
烟云几许著苍山
病后弃政从文
画技高超,皇帝变迷弟
中西碰撞之达利作品与郭熙“三远法”
烟云
重九烟云
解析郭熙的山水画特征
伊普雷的绿色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