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漱芳斋溯源乾隆初期的建置、装修与陈设

2018-07-16王爱东

紫禁城 2018年7期
关键词:工字紫禁城清宫

王爱东

邓晨钰

王爱东: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馆员,主要从事宫廷历史及文物研究

邓晨钰:故宫博物院宣传教育部助理馆员

漱芳斋位于紫禁城北部偏西,地处御花园与重华宫之间。乾隆皇帝在继承皇位以后,将位于紫禁城内的「龙潜之地」乾清宫西二所升格为重华宫的同时,还将与其一墙之隔的乾清宫西头所改建为漱芳斋。

本文在关注漱芳斋乾隆初期建置的同时,发现重檐大戏台的建造改变了这里的本来格局,通过逐步梳理考证乾隆初期重檐大戏台和「工字殿」的装修与陈设,为读者恢复并呈现出漱芳斋在初建时的面貌……

一般认为,乾隆皇帝在继承皇位以后,将位于紫禁城内的「龙潜之地」乾清宫西二所升格为重华宫的同时,还将与其一墙之隔的乾清宫西头所改建为漱芳斋。{梅雪《清代重华宫沿革及翠云馆装修年代考》,《故宫博物院院刊》二〇〇一年第四期;苑洪琪《重华宫的装修与陈设》,《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第一二二~一二八页,故宫出版社,二〇〇四年十月;王子林《乾隆潜邸改建考》,《故宫学刊》二〇一〇年(总第六辑)}

漱芳斋位于紫禁城北部偏西,地处御花园与重华宫之间。它曾是宫内乾清宫西五所之头所(以下简称乾西五所、乾西头所),为皇子们居住的地方。爱新觉罗·弘历于雍正五年(一七二七年)迁至乾清宫西二所居住,彼时乾西头所可能作为他活动范围的延伸而存在,乾隆元年至三年(一七三六年~一七三八年)的《活计档》中见有「大书房」、「头所大书房」、「重华宫大书房」的称谓{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以下简称「《总汇》」)第七册,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五年},表明在弘历即位之前,这里应是一处读书、藏书之所。

弘历即位后,整个乾西五所并未因他的搬离而门庭冷落,随着乾西二所由「所」升「宫」,乾西头所也改称为重华宫头所,成为皇家宴戏怡情之处。乾隆十年(一七四五年),太监张玉交御拟匾名「漱芳斋」(《总汇》第十三册)—— 它延续至今的名称就此问世。

从「乾西头所」到「漱芳斋」—— 建筑格局的形成

在乾隆即位前,漱芳斋的前身,即乾西头所,原是一座规整的三进院落——透过现存的乾清宫东五所,可以窥探乾西头所的昔日面貌。乾清宫东西五所原为七所,在明代嘉靖亦或万历年间演变成了五所(杨文概《北京故宫乾清宫东西五所原为七所辩证》,《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一辑,一三五页,紫禁城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对称分布于紫禁城中轴线两侧,各所由南至北均为前殿 后殿(中层殿)后罩房的三进院落,第一进与第二进院落都有东西配房。乾西五所经乾隆皇帝改造后,大都「改头换面」,只有重华宫厨房维持原状,而乾东五所之中虽亦有嘉庆皇帝成婚后的居址,但由于乾隆皇帝在世时已有「至东五所内,为年少皇子皇孙公共所居,随侍内监等住屋亦在此内,率无隙地矣。若照重华宫之例另行兴建,不特宫墙四围别无空隙之地可以廓展,且亦非朕垂示后昆之意,自不如一循此时旧制之为善也」的谕旨(《上谕档》,乾隆五十五年正月初三日,军机大臣面奉上谕),遂得以再未大兴土木,一直保留至今。

现在的漱芳斋,以室外的重檐大戏台和「工字殿」为主体,两者之间辅以嘉庆时期添置的游廊(故宫博物院古建管理部《故宫建筑维修》,《故宫博物院院刊》一九八五年第三期),从而构成一个封闭式院落。院内的重檐大戏台是漱芳斋的点睛之笔,现存风貌已是清末孑遗。「戏台高三尺,周柱边环以绿柱朱栏,正面重檐之间高悬绿地金字匾额,上书『升平叶庆』四字……匾额下两边楹联为『日丽瑶台,寰宇休明传鼓吹;风清玉漏,万方欢乐入歌谣』。以内容和文风看,此匾联应为光绪时所书,字体与外东路光绪御笔匾联一致。在通常戏台上应标有『出将』『入相』的演员上下场处,却刻有『佾舞』和『谐音』四字,并有隆裕太后的印章……」(陆成兰《漱芳斋摭零》,《紫禁城》二〇〇八年第一期)现在仍能看到四字左侧落款处写有清末大臣陆润庠之名讳。关于重檐大戏台的建造年代,诸家皆认定是在乾隆即位之初改造乾西头所之时,梅雪在文中提到「……于乾隆三年又在头所院内搭一戏台,档案中称作重华宫戏台」。王子林更准确地指出这座戏台是在乾隆三年五月十五日建成。{王子林《乾隆潜邸改建考》,《故宫学刊》二〇一〇年(总第六辑)}

故宫实景航拍图(北部区域)图中蓝线圈出部分为乾清宫东五所(乾东五所),红线圈出部分为与其东西对称分布的“乾西五所”中原“乾西头所”(即目前漱芳斋)所在地

漱芳斋院内重檐大戏台

漱芳斋院内重檐大戏台演员上下场处的“佾舞”和“谐音”四字

在雍正时期,乾西头所前殿与中层殿之间有板房数座。乾隆二年八月初四日,作为重华宫头所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皇帝命人将板房拆除,紧挨前殿后檐建造了一座重檐台,于乾隆三年五月十五日竣工。(《总汇》第七册)这座重檐台即室外戏台,它是内廷最早的重檐大戏台{漱芳斋室内的金昭玉粹戏台建于乾隆元年,早于院内的大戏台。见王子林《乾隆时期宫中戏院考》,《故宫学刊》二〇一五年(总第十四辑)}。戏台的建造对漱芳斋的建筑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编成于乾隆十五年的《乾隆京城全图》为我们勾勒出重檐大戏台的准确面貌,从图中可见其南部连接着此时与崇敬殿、三所前殿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头所前殿—— 自戏台建造之后,档案中就甚少有关于「前殿」的信息,它大概降格为戏曲演出的后台,不再受到关注和记录。

《乾隆京城全图》(第七排中册页三漱芳斋、重华宫区域局部)从《乾隆京城全图》中依稀可见漱芳斋戏台区域标注的「升平叶庆」四字

现在的漱芳斋重檐大戏台,也与一座建筑「背靠背」相连,只因这座建筑已经延伸到漱芳斋院落之外,故而不易察觉。该建筑坐北朝南,前檐与崇敬殿抱厦前端持平,横轴较之崇敬殿已略为偏南,它的前身正是昔日的「头所前殿」,因后世的翻建而改变了建筑原有的平行位置关系。嘉庆七年,对「重华宫揭瓦」,油饰见新,并将「配殿改盖倒坐房」,「挪盖重檐戏台一座,四面各显三间,扮戏房一座五间」(嘉庆七年六月初九日呈销算银两黄册,《奏销档》四九五卷四五号。同时还将头所大门拆除,「拆修琉璃门一座,影壁门一座,添砌院墙」)。由此看来,嘉庆时期的修缮工程不仅挪动了戏台的位置,致使其略向南移,塑形为现今之面貌(嘉庆朝之后虽然对漱芳斋屡有修整,但整体格局未再有大的变动),还拆除了头所前殿及其东西配殿,取而代之的是扮戏房和倒坐房。透过漱芳斋重檐大戏台的现状,我们仍可捕捉到「扮戏房」的蛛丝马迹,其后檐墙正中的一组落地玻璃镜实则包含两扇连接后台的暗门,通向的恰是这座前身为「头所前殿」的扮戏房。变「前殿」为演出后台别出心裁—— 戏曲演员经后台直接登台表演,既利于内廷的安全防卫,又保障了观赏戏曲时的私密性,从乾隆朝到清末,大戏台上演出的承应戏或都循此门径。

另一处引人注目的建筑是「工字殿」,它是漱芳斋的主体建筑,分作前殿和后殿,其间以穿堂相连,这是紫禁城中「工字殿」的常态,在养心殿亦能见到。乾隆即位之初,「工字殿」就已存在,乾隆元年六月十四日,「员外郎常保持进交太监毛团原呈览过头所装修样一张,因穿堂无隔断,画得夔龙门样、圆光门样一张,交太监毛团呈览,奉旨准照圆光门隔断做……」(《总汇》第七册,六三页)「穿堂」的设计至迟发生在乾隆改造重华宫头所时。乾隆皇帝即位伊始就开始改造他的「潜龙」邸,他本欲命人「俟秋后再行收拾」,怎知于元年五月十八日即命太监毛团传旨:「重华宫不必俟秋,令拆造,现今预行备料,即择日开工修造。」五月二十七日,常保将重华宫样进予皇帝审视(此处的「重华宫」应兼指头所和二所,五月二十七日皇帝曾指示「大书房后殿与配殿俱各做两截窗户」)。

扮戏房现状

倒坐房现状

成书于乾隆三十四年的《国朝宫史》,对「工字殿」内部作了详细介绍:「重华宫之东为漱芳斋,斋内匾曰『正谊明道』。……东室匾二,一曰『庄敬日强』,一曰『高云情』……(东次室)门内匾曰『静憩轩』……殿后穿堂匾曰『稽古佩文』……堂后东向匾曰『金昭玉粹』……东室匾曰『随安室』。」(【清】鄂尔泰、张廷玉等编《国朝宫史》,二四一页,北京古籍出版社,一九八七年)乾隆元年六月二十四日,宫殿监督领侍苏培盛交「金昭玉粹」匾字本文一张、「正谊明道」匾字本文一张,「做杉木壁子糊锦边」,于七月十一日做得呈进。(《总汇》第七册)同日又交御笔「高云情」匾字一张,「做杉木壁子雕花梨夔龙边」,于七月十八日做得持进。(《总汇》第七册)乾隆八年(一七四三年)见「正谊明道东间现挂高云情匾」。(《总汇》第十一册)乾隆十年七月初一日,「司库白世秀将御笔白笺纸静憩轩匾文一□ 做得一块玉璧子匾一面持赴重华宫挂」。(《总汇》第十三册)《日下旧闻考》关于「漱芳斋」的条目下载有乾隆七年(一七四二年)《御制戏题静憩轩》诗一首(于敏中等《日下旧闻考》卷十六,一六九页,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可知乾隆十年所挂静憩轩匾额只是对原有静憩轩匾额的更换。截至乾隆十年,「工字殿」的空间划分和定名基本完成,七面匾额至少有四面已经就位。

综上所述,以重檐大戏台和「工字殿」为主体的漱芳斋在乾隆初年即已成形。两者相互成就。重檐大戏台的建造打破了乾西头所的原本格局,规整的「三进院」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朝南的「工字殿」与朝北的戏台,以及沦为后台的头所前殿。大戏台建造后,前殿边缘化,后殿为「工字殿」的前殿,后罩房演变成「工字殿」的后殿。

猜你喜欢

工字紫禁城清宫
清宫大戏《铁旗阵》改编考述
紫禁城之旅
某低入口前桥用工字梁失效分析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清宫饽饽桌
紫禁城365
紫禁城600年
清宫传奇大戏《锋剑春秋》考论
某轻型卡车前桥用工字梁疲劳寿命偏低分析及优化
变废为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