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探讨

2018-07-14刘晓磊

考试周刊 2018年63期
关键词:舞蹈专业心理素质培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对舞蹈专业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从教学实践上来说,常常会出现一些学生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理解好舞蹈知识的现象。且当学生出现这一问题后,如果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心理障碍,从而降低对舞蹈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舞蹈专业;课堂教学;心理素质;培养

一、 前言

心理素质作为整体素质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其中包含了认识能力以及意志品质等内容。在舞蹈专业教学中一些教师将目光放在了培养学生身体素养与技能技巧上,这样也就忽视了对学生心理素质上的培养。但是在这种心理问题的长期影响下,很容易对学生的正常学习与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 现阶段舞蹈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对于舞蹈专业教学来说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而学生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一些舞蹈专业中的学生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训练,所以在年龄上也是相对较大,身体上的柔韧性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由于这一阶段学生存在着较强的自尊心,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辨能力,但是却存在着成熟性不高的现象,并不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学习中一旦遇到问题,很容易产生出抵触或是急躁等现象,甚至还会出现打退堂鼓等问题。第二,在进行舞蹈训练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较强的身体锻炼。一般的舞蹈锻炼是建立在自主基础上的,并不需要付出较大的精神与努力的,而是一种比较轻松娱乐的活动。通过长期的锻炼,能够养成良好的气质,提升自信心。但是对于舞蹈专业中的学生来说,其舞蹈行为却是需要完成的任务,不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内容上都难以自己决定,这样也就使得训练的强度高于一般性的身体活动。由于学生需要完成长时间的训练,所以也就很容易出现身心疲惫的现象。第三,在舞蹈教学中,由于教师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心理培养的重要性,所以也就难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造成了一些学生并没有真正做好准备就学习舞蹈知识。所以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

三、 在舞蹈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一) 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般来说,学生在表演中往往展现出了一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但是对于一些起步相对较晚的学生来说,由于自信心不足,所以很容易出现人为自身不如其他人的心理,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从因材施教的角度上出发,掌握好这一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同时还要制定出有效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帮助不同的学生掌握好正确的训练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取到最大的进步。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深度挖掘,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由于这种教学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所以也就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舞蹈中的情感,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目标。从教师的角度上来说,也要主动观察学生的发展情况,结合好学生的特点与优势,以此来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症下药的目标。

(二) 培养好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日常的训练中,一些学生能够展现出自探与自学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的集体观念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面对他人时表现出了漠不关心等现象,这样也就难以与他人之间进行有效的合作。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在教育中就要坚持从学生的特长与意愿上入手,在尊重学生个性与特点的基础上来为学生安排出合理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进入到学习中去,在端正自身态度的基礎上,在相互帮助与共同努力的基础上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在实际教育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借助相互带动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要从实际情况入手,给学生编排出适合的舞蹈节目,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与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只有真正做好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工作,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还要从群体组合的方式上出发,综合好这一阶段学生的生理条件与特点,保证教育上的均衡性。由于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素质不同,所以在教育中教师就要从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心理状态上来进行教育引导,从而激发出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三) 保证方法上的准确性

对于舞蹈表演来说,充满自信的学生能够保证表演上的出色性,同时也会充分肯定自身的能力,在情感表达上也是比较到位的。所以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就要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舞蹈表演。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技术,才能避免自己的舞蹈是他人的复制品。第一,培养好学生的观察力。舞蹈是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是生活中动作艺术化的一种再现。所以在舞蹈教育中教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上入手,做好教育引导工作,让学生主动对生活进行观察。对于舞蹈表演者来说,要充分认识到生活与优秀作品中的艺术元素,同时还要做好捕捉工作,找出其中比较典型的表情与动作,在善于捕捉与借鉴的基础上来提升自身的表演效果。第二,要做好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工作。在舞蹈表演中包含了节奏、姿态以及表情等内容,而这也就成了完成舞蹈表演的基础。但是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由于一些学生的理解能力不足,所以在排列舞蹈的过程中想要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思想,认识舞蹈中的主题思想,就要从关注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出发。同时还要将学生带入到舞蹈作品中的,让学生受到舞蹈作品的感染,在引起共鸣的同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如在舞蹈作品《山妮》中,主人公就是一个活泼可爱同时有着一点羞涩的人物,所以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好人物的性格,教师就可以从语言上出发,在提升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来加深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另外教师还要运用好示范性的动作来将学生带入到排练中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与表达效果。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心理素质已经成为舞蹈教育中的基础内容,其不仅关系到了学生智力与能力上的发展,同时在舞蹈教育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就要做好教学研究工作,保证培养方法的准确性,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容芳.浅析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10(04):186-187.

[2]李丽宏.舞蹈专业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探究[J].活力,2013(18):55-59.

[3]解冰冰.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都市家教月刊,2017(12):183-183.

[4]王兰兰.心理素质培养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方式[J].音乐时空,2013(15):112-112.

作者简介:

刘晓磊,辽宁省沈阳市,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

猜你喜欢

舞蹈专业心理素质培养
浅析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的培养与就业
当前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状况及反思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校舞蹈专业应开设舞蹈教学法课程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