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2018-07-14陈金花

考试周刊 2018年63期
关键词:课堂导入知识点

摘要:要使课堂清晰有条理,并能突出重点,设置一条课堂主线,然后精心设置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使课堂清晰顺畅,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思维逻辑紧密相连,避免脱节断层,在众多的教学环节中做好以下课堂环境的衔接与过渡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流畅性,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过渡衔接;课堂导入;知识点;前后呼应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现行课堂教育的重点依然在课堂的实效性上,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并不失课堂的华丽性,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课堂环节的细节处理,比如有效问题设置、亮点出现的时机、课堂条理的顺畅等等。其中设置一条明确的主线,使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顺畅,条理清晰显得尤其重要,那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处理时对知识点的衔接和过渡要特别重视。

所谓衔接与过渡就是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地串联起来,从一个环节顺理成章地跨入另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思维逻辑紧密相连,避免脱节断层,在众多的教学环节中做好以下课堂环境的衔接与过渡能有效增强课堂的流畅性,让学生迅速适应化学教学,有暗度陈仓之效。本文结合在平时教学中对于知识点衔接时几种处理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共勉。

一、 课堂导入的过渡衔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设置情景引入课堂知识。而一个好的导入不仅仅可以引入新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往往关系着学生学习这一节课的效果如何。所以如何很好地导入一节课成为每一位教师需要斟酌的问题。

课堂引入直接有效的方式是设置情景,在设计情景的时候我们会注重情景的创意性,却往往轻易忽视情节与环节的衔接。比如在我们设计新课导入环节的情景时,有时为了让知识点联系起来,而将一些没有联系的情景硬生生地拉在一起,而使学生理解困难,不但没有很好地导出新课,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沪教版第四章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导入:点根蜡烛,让它在空气中燃烧,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是同时进一步阐述能量的变化,从而慢慢地过渡到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紧接着对紫红色的铜粉进行加热,比较加热前后质量的变化给学生一个大体的感觉,本节内容是围绕质量的变化来展开的。一个质量减轻,一个质量增加,制造这样一个矛盾,学生一定觉得很困惑,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到底是如何变化的呢?这句话的过渡就把实实在在的问题与本节课的主题紧密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带着疑惑进行学习,教学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知识点的过渡衔接

把一节课分解开来,往往只有几个重要知识点。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每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知识点如何有序地串联起来。只有把这些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才能使课堂条理更顺畅,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知识。

1. 实验活动式的过渡衔接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发展的根本,化学教育的手段,又是化学教与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方式方法。苏州地区也推行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利用实验活动式既能突出课堂亮点,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活动是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突出科学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方法的有效环节。在《金属防护和废金属的回收》一课中,通过一组实验对比后得出铁生锈的基本条件后,探究铁锈的成分以及特征,提出铁生锈的危害,马上给出学生一个思想: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引出生活中利用铁生锈原理的例子:干燥剂、暖宝宝等。这时就可以对暖宝宝进行实验探究,用温度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测定暖宝宝反应过程中的氧气浓度和温度的变化,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再提出问题:原理相同,铁生锈一般需要一个星期,而暖宝宝实验仅仅用了几分钟,原因是什么?自然而然地就过渡到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这个知识点。利用这个实验即体现了数字化实验带来的实验生命力,而且在知识点衔接上起到完美过渡。只有进行了实验探究后的讨论提炼才能使学过的思想和精髓得到升华。

2. 小组讨论式的过渡衔接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互相合作,每个学生提出自己观点,并且学习优异的学生还可以辅导成绩较差的学生,以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讨论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探究讨论中畅所欲言。

在《酸的化学性质》的复习课上,根据提供的水垢的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学生在实验过程,小组讨论得出稀盐酸可以除水垢,原因是稀盐酸与水垢的主要成分均能发生反应,从而得出酸的化学性质:酸和盐反应以及酸和碱反应。得出酸的两点化学性质后,提出问题:除水垢时能不能长时间浸泡?然后设置让学生自行讨论。知道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所以不用能稀盐酸长时间浸泡,这里又可以获得酸的两点化学性质,即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以及酸和金属的反应。这样这节复习课,对酸化学性质的学习,就可以由小组通过实验讨论得出,不仅使学生记忆深刻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小组讨论学习形式,已经成为课堂上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利用小组讨论过渡衔接,影响着教学的有效推进。

3. 试题练习式过渡衔接

学习化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新的知识点与例题间的衔接普遍存在,是呆板的直接给出例题,还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有针对性的试题和与生活有关的试题?这是每个化学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现在导学案教学在每一门学科当中的使用都非常的普遍,我们在使用导学案进行授课的过程当中常常设计一些简单的小题目以巩固教学内容。学生在课上完成这些试题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把握,其次也方便教师及时讲解反馈,同时也给教师的上课提供了衔接的可能。笔者在新授《物質在水中的分散》一课时,得出溶液的概念以后总结归纳有关溶液的几点信息,比如溶液的组成,溶液当中溶质的分散形式以及溶液的类别等等,其中我们想拓展增加一部分知识点比如:物质在水中溶解常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也就是常见溶液的颜色。如何将溶液颜色很好地渗透教学呢,笔者在设计课上小练习的时候增加了几道判断题,其中最后一个判断为:溶液一定是无色的,这样子设计过渡衔接就显得比较自然,同时也为第二课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教学埋下伏笔,一气呵成。

三、 课堂收尾的过渡衔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教师都注意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言,而对课堂教学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多数时候由于课堂内容太多,结尾就草草了事,这样会给人“虎头蛇尾”之感。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所以一节完整的课,引入很重要,收尾也同样重要。

1. 前后呼应式过渡衔接

设计时可以从课堂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切入,并在上课时作为主线,结尾时再以这个知识点呼应,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体现课堂的完整性,而且还可以体现一节课的重点,同时还可以作为一节课的一个亮点。

同样是《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教学,经过科学探究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情景导入时蜡烛燃烧质量减轻,铜粉加热质量增加这种“反常现象”进行解释。课堂设计的每一个实验都被充分利用,甚至用到极致。这样衔接前后呼应,只有形成前后照应的衔接才能使课堂目的彰显,结构更完整归一,水到渠成。

2. 拓展延伸的过渡衔接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延时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进行适度拓展是必要的。但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可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课外,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扩展,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外学习结合起来,用课内指导课外,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第七章《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主要知识重点是用酸碱指示剂鉴别溶液的酸碱性,本节课知识点比较简单,课堂结束后继续让学生阅读课本34页拓宽视野。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自制酸碱指示剂和花的颜色,并通过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启发学生在实验中善于观察,对实验现象的异常多进行分析,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然后布置回家作业:回家自制一种酸碱指示剂。并在下一节课展示自己的成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一节精彩的课堂,衔接过渡中语言的串联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使思维自然过渡,使引入衔接流畅。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设计精当的衔接性的语言,以使主体明确学习的方向,从而焕发其研究性学习的欲望。一节精彩的课堂,需要精致的主线、简洁的语言、自然的過渡、紧凑的衔接,才能使整个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课堂因精致而精彩。

作者简介:

陈金花,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

猜你喜欢

课堂导入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谈英语课堂无痕导入的策略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