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8-07-14严亮红

考试周刊 2018年63期
关键词:实践与探索有效教学初中数学

摘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展开分析和研究,实现教学的最大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 前言

数学教学过程中,若利用有效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就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學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为此,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主要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二、 课题的引入环节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注意教学课题的引入环节,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对有效教学课题的引入,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注意课题引入的简洁性,其二,注重知识的生成。

例如:在讲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探究1: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个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几个人?在我听过课的老师都是这样分析: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人传染了x个人,开始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第一轮的传染源就是这个人,他传染了x个人,则第一轮后共有有1+x个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共有1+x+x(1+x)个人患了流感,列得方程为1+x+x(1+x)=121,然后解得结果。我认为用此方法讲完后,还存在一大部分的学生一无所获,其因就是没有引入和没有注重知识的生成。若先用学生已学过的例子来引入:某商品的原价为1元,如果经过两次涨价,且每次涨价的百分率都为10%,问:那么第一次涨价后的价格表示为(1+10%);第二次涨价后的价格表示为(1+10%)2。讲完后变式为:把原价1元改为m元,把百分数10%改为a%,问:上述的问题又分别多少?(m(1+a%);m(1+a%)2)。在此基础上再回到探究1,提问学生:开始人数1;第一轮后新增加患流感人数x;第一轮后共患流感人数1+x;第二轮后新增加患流感人(1+x)x;第二轮后共患流感人数1+x+(1+x)x;列得方程1+x+(1+x)x=121,整理得(1+x)2=121,并与上述增长率问题作比较,从而得出相似点,然后把开始1人改为m人,重填上面的横线,进而得出与增长相同的规律,通过这个简洁的已学过的问题作为引入,并注重了知识的生成,学生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也易于掌握知识。

三、 教学过程问题设计环节

教学过程的问题设计环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为此,设计问题尽量做到使问题开放,因为开放题的教学侧重解决问题思路和策略;侧重学生思考的过程,它的核心是让学生数学地思维,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这是常规的问题设计,不足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若把问题改为问:若要使四边形EFGH为矩形,则原四边形ABCD应满足什么条件?若要使四边形EFGH为菱形,则原四边形ABCD应满足什么条件?若要使四边形EFGH为正方形,则原四边形ABCD应满足什么条件?通过这种开发性问题的提问,能使学生的思维重建,要求学生需要对每一个数学概念构建自己的理解,使得“教”的作用不再是演讲、解释或者企图去“传光”知识,而是为促使学生进行心智建构,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主动地参与到了教学活动之中,使教学效果最大化。

四、 关注教学作业布置环节

传统的数学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学习不能仅限于培养学生熟练的模仿能力,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类比联想、归纳总结、引用创新的思维品质。为此,数学作业既要注重“双基”的落实,也要重视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学习“最短路径问题”时,往往先学这样的例题:如图,要在河边L上修建一个水站,分别向A、B两镇供水,问水站修在什么地方使所用的输水管线最短?

分析:设水站应建在P处。取点B关于L的对称点B′,则PB′=PB,要使PA+PB最小,只要PB′+PA最小,而两点之间距离最短,连接AB′与L的交点P,即是水站所建的位置。我们常常把这类问题称作“水站问题”。讲完此题后,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目标,可布置以下的作业:某中学八(2)班举行文艺晚会,桌子摆成如图1所示两直排(图中的AO,BO),AO桌面上摆满了橘子,OB桌面上摆满了糖果,站在C处的学生小明先拿橘子再拿糖果,然后到D处座位上,请你帮助他设计一条行走路线,使其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图1

(附答案解:如图,作法:①作点C关于OA的对称点C1,点D关于OB的对称点D1;②连接C1D1,分别交OA、OB于点P、Q,连接CP、DQ,那么小明沿C→P→Q→D的路线行走,所走的总路程最短。)这种由一个动点变为两个动点的训练,既巩固了基础又培养了思维能力。

五、 结论

在教学中做好以上三个环节,不仅保证了教学的有效性,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柴蕴梅,朱成科.有效教学研究溯源与本土化问题反思[N].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9(45):187-188.

[2]皮亚杰(J.Piaget).发生认识论[J].中学数学教学,2011,第6期.

[3]高慎英,宋晓燕,兰学波,任勇嘉.“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11,16(24):324-325.

作者简介:

严亮红,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濯田中学。

猜你喜欢

实践与探索有效教学初中数学
略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企业“三议一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法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