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教学

2018-07-14罗有德

考试周刊 2018年59期
关键词: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读书的习惯,掌握读书,吸收知识的方法,还可以培养能力,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程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知识要在平时的阅读中慢慢地积累,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阅读中慢慢体会,渐渐地阅读水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进而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

一、 加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阅读和写作是一对亲姐妹,谁也离不开谁。阅读促进写作,写作影响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要以阅读文章的积累作为铺垫,阅读知识的积累和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完全在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课本课文朗读时,老师要认真细致的指导学生,让他在平时的朗读中读出感情,读出心声,朗读时注意节奏、快慢。因此,阅读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对当前学习目标完成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他的未来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是有重要影响的。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需要老师耐心指导和训练。如各种标点符号停顿时间的长短,朗读课文不加字,不漏字,音读准,字读对,读的过程中身体端正等等。这是在阅读中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二、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对于阅读标准的要求,一般都是能够“用普通话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在上课的时候,首先要想办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要学生想知道故事情节的结局,进而有读下去的欲望,用视频、故事讲解等作为药引子为开头,引起学生对所学课文阅读时的兴趣。在读书中,阅读和默读是有很大区别,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丢字和加字无关紧要,只要知道课文内容和主要问题就可以了,朗读就不一样了,不但要求读出来,还要听到自己读的内容。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有限,有些字词还无法辨认,读起来一句话也不连贯,这就要求老师要很好的范读或领读。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先提出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也使学生能有的放矢,通过了解问题答案,也就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细节。另外,在学习阅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做到四个一致:脑子、眼睛、手、嘴巴。总之,阅读教学成果的成败,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多訓练,多读书,多指导,才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 运用各种方法,针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阅读兴趣还是学生平时阅读习惯,都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指导进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很好地读懂课文的内容和思想,能够读懂文章的真正含义,这才能真正起到阅读效果。有感情的阅读在通常情况下是读者的情感的一种表达。而对小学生的情况来说,有时候由于意思深奥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本体会不到作者的写作动机和丰富的情感,在自己写作时,又不能用自己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课堂中,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注意词语强弱的变化,朗读速度的变化,朗读时语调的变化,从而让学生慢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达到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我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创造情境,进行分角色的朗读,使学生深深品味课文。分角色的朗读相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能够以分角色的形式进行,可以有效地表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和作者丰富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还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平凡的生活往往是大作家写作的基础,作家的好多材料都来自活生生现实生活,这些材料经过他们的加工,就成了我们的文学作品。所以,课本文章的内容都是作者对现实材料的加工。在实际课堂教学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案例,剖析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才能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才能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喜欢看书的习惯。当学生读得入神了,读得有兴趣了,就会越来越喜欢读,爱读。第二,教师的范读是小学生阅读的最好的示范和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流利阅读,培养学生有感情的阅读,形成一个生动和活跃并存的课堂。一般小学生最初阅读的时候,以谁为榜样呢?老师当然是自己最好的模范了,这就对老师要求很高。平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样,老师首先普通话要标准,发音要正确,为学生做好范读。学生朗读出现的错误要及时地指点出来,并做及时纠正。

多数小学生阅读只是简单的读一读,没有什么阅读方法可谈,因此需要教师的认真指导,以减少阅读盲目性,做到会读或怎样读的学习方法,领悟阅读规律,以读书促写作以写作促阅读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步入手:

第一步主要是粗读,要在很少的时间内掌握课文主要意思,重点人物。这就要求阅读有很高的能力,不但要提高速度而且要学会速读、跳读等技能。据科学家测试分析一个人读书的眼停次数、回视次数与阅读速度成反比。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很好的指导训练,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能掌握学得更多的知识,逐渐提高阅读的效率以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第二步主要是细读。既然不必要细读要求读得太多。只要刚开始就知道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取有价值的或有优美的句段来读,一个字,一句话地分析。激发学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能调动阅读积极性,就不能体会到作者的用意。也就达不到叶圣陶先生讲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境界。其实细读的意义在于训练选取有用的,可训练学生组织材料的能力,能大大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第三步就是读完以后要进行总体上的总结。找出文章的线索,抓住主线全神贯注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动态。最后再对文章进行总结性评价。由于这是在第二步基础上,这时的认识效果将比第一次好得多。然后写出阅读心得体会,通过读书心得渐渐积累知识,逐渐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总之,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方面重视的重点问题。因而,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掌握好教育方法,要非常重视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改进语文阅读教育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语文成绩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罗有德,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来紫堡乡方家泉学校。

猜你喜欢

阅读小学语文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