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萨利机长》看人性的坚持与理性的考验

2018-07-13薛景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重庆400715

名作欣赏 2018年33期
关键词:萨利工具理性调查组

⊙薛景文[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重庆 400715]

法兰克福学派中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就“价值”问题,曾于20世纪提出“合理性”(rationality)概念。韦伯将合理性价值分为两种,即价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以下简称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价值理性认为行为的价值是无条件的,强调的是动机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至于结果是否按照自己预想的发展则不能确定。工具理性是指行为依靠科技等手段,以追求功利为动机,行动借助工具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电影《萨利机长》中就把这两种理性诠释得淋漓尽致。影片把事件发生后产生的社会舆论、相关技术部门的调查听证、萨利机长工作与家庭中的种种压力放在一起,拷问机长的决断与选择,使得对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冲突点集中于对一个基本事实的拷问,即基于人性所做出的价值理性判断,与基于计算机准确模拟飞行数据的工具理性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平衡关系。

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对立关系

(一)工具理性的存在与缺陷

“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eason)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是对效率的追求。资本主义国家在快速发展工业现代化的道路上,追求工业效率与有用性,强调依靠技术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韦伯在其《诗意的栖居——人类审美化的至境》中提出了工具理性的几个特点:1.逻辑性和系统性。工具理性注重理论的严谨和系统的流程,要求对外界准确把握。2.现实实用性。工具理性始终以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为指导。3.独立性与中心化。工具理性推崇自由与独立,提倡冒险与利益崇拜。4.功利性与追求利益最大化。工具理性排斥任何形式的非理性,或者打着“理性”的幌子,实际上脱离实际的追求。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工具理性引导人类把自己置于这样一种思维中:主体和客体是分离的。面对客体,主体必须注重客体的特征和规律,从而制定行为规范。正如影片中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调查,排除了一切人类情感后,基于纯粹理性的精确计算结果,利用电脑和人工进行模拟驾驶,根据其结果认定机长萨利迫降在河面上是把乘客带入更加危险的境地的举动,是失职行为。在影片中,调查组的形象是现代工业技术和资本主义制度理性的一种象征。事故发生后,调查组马上展开对飞机系统组、结构组、维护检修组、性能组、空中交通管制、存活因素等各个方面的调查取证,而不是对该次无一伤亡的成功水面迫降进行肯定与赞赏。至此,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开始对立。随着调查的深入,计算机模拟数据是工具理性在该片中的理论依据。调查员咄咄逼人,否认飞行经验在处理该事故中的作用,通过列举一系列标准化数字,试图说明依靠纯粹理性可以达到更好的解决结果。这种工具理性主义,“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他人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换言之,在已知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计算机的精确运算,使得自己的目的具有数据与理论的支撑,从而定义该场事故为坠机事故,追究萨利机长的失职渎职责任。影片矛盾进入高潮。工具理性排除人的应急判断与经验因素,漠视人的情感价值,因此在影片中不断引起受众的反感。工具的产生是为了帮助人类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实现人类的价值。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效性使得工具独立于人的价值之外,甚至在有些时候侵害了人的自由价值,于是工具理性走向极端化,手段成为目的,成为套在人们身上的牢笼。

(二)价值理性的存在与缺陷

所谓价值理性,是行为人注重行为本身所能代表的价值,即是否符合社会的公平、正义、忠诚、荣誉等,而不看重所选择行为的结果。它所关注的是从某些具有实质的、特定的价值理念的角度来看行为的合理性。电影中在等待调查组进一步调查结果的时间里,多次从乘客、空乘人员、救援组、目击者等不同角度回放整个迫降过程。对比调查组仅仅依靠计算机的数字化运算结果而进行判断,萨利机长拥有更加饱满的人物形象,他除了在应对调查组的压力外,还要面对家庭关系、债务、自己的职业生涯甚至养老金等压力。这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对比逐渐明晰起来。

影片中价值理性主要体现在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人在遇到重大危险时的应急依靠。主人公萨利是一位有着四十二年飞龄的杰出机长,他毕业于空军学院的心理学和基础科学专业,此后又攻读了工业心理学硕士和公共管理硕士,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飞行经验,使他有着丰富的危机处理能力。因此当飞机遭遇鸟群袭击双发引擎停火时,在预判不能顺利降落在最近的两个机场后,他毅然将飞机降落到哈德逊河上。也正是这一点成为调查组质疑的重点,他们甚至公然宣称:“你之前所有的飞行经验、成就都与本次调查无关。”在人性的驱使下,萨利在紧要关头,凭着自己“宁可延误,不酿灾难”的信念,以155条性命为己任,做出了关乎人性本能的选择。

在这里,价值理性不仅仅是一种理性判断,更是基于实力与能力基础上的果断抉择。即便如此,事发后的萨利依旧难以入眠,他意识到自己当时的操作若稍有不慎就会酿成灾难,他陷入了一种自我怀疑的恍惚中,多次从操作失误导致机毁人亡的噩梦中惊醒。然而,萨利机长恪尽职守,认真进行每一次飞行准备,精确掌握飞机性能,正是这些日常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帮助他做好迎接灾难发生的准备。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我的一生让我把飞机安全地降落在了哈德逊河上。”

价值理性体现一个人对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价值理性关怀人性的世界,价值理性视野下的世界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萨利机长的价值关怀还体现在他对飞机和机上155名乘客安危的关怀上。在完成疏散救助工作后,萨利机长最后一个走出机舱,穿好制服外套,同时不忘拿好飞行记录册。面对前来交接的工作人员,他第一时间要求尽快调查人员获救情况。价值理性说到底还是一种目的理性,其本身不忌讳功利,但它并不以功利为最高目的,而是肯定功利又超越功利。在进行理性判断时,实力是否是成功的风向标,价值理性只关注进行判断的倾向,对于手段和结果就没有那么重视了。

二、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关系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问题,从欧洲启蒙运动后便成为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启蒙理性的发展褒扬了工具理性,以至于出现了工具理性霸权,使得工具理性变成了支配、控制人的一股力量,而道德这个维系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因子却被越来越边缘化。事件发生后,调查组第一时间就对整个机组人员及其操作行为进行严密调查,试图找出科技角度下的不合理性,从而强化科技的重要性。然而没有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就失去了精神动力,这也是只有工具理性思维的调查组人员一再引起观众的反感的原因。在危机面前,人类显然不可能做到机器那样沉着冷静,即使是进行模拟飞行的飞行员,也是在预想故障发生的基础上进行多次演练后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影片的高潮在于价值理性获得了胜利。全片最关键的35秒浮出了水面,“英雄”的危机得以化解,萨利机长以其精湛的技术完美降落在哈德逊河上,救了全体乘客的性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影片最后,主题得以升华。萨利机长将此次迫降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参与救援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他称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每一个在本次迫降救援过程中付出了心血的人。平凡中孕育伟大,这也与经典好莱坞体系下的个人主义英雄有所不同,体现了美国中产阶级技术人员的特征——价值的工具理性。

再次回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关系的讨论上,我们会发现工具理性的优先地位如今在学术界不可动摇,而价值理性比工具理性更为本质,二者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价值理性的实现,必须以工具理性为前提。在法学中,必须先有程序正义,才能走向实质正义,程序法先于实体法;在经济学中,必须先有效率追求,才能为公平追求奠定基础。总体上来说,只要有价值理性的存在,就必须有相应的工具理性来保证这种价值预设的实现。工具理性的完美实施又要以价值理性为前提,工具理性是为价值理性服务的,只有从好的出发点开始,借助优良的技术工具,才能达到期望实现的效果。

一个符合客观规律的社会实践的成功,即个人精神价值向社会价值的成功转化,都取决于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工具理性即主体在实践中作用于客体,以达到某种实践目的所运用的具有工具效应的中介手段。价值理性则是促成某件事的精神动因,即因何要达成这件事,其中包括对道德因素的衡量和一定的社会约束力。前者的存在好比一个人学习就要读书,而书籍只有作为物质载体而存在才能体现手段的价值。后者则是人因何而学习,有了精神动力人才会去读书。二者结合形成的合力,体现了工具理性实现主体客体化的手段价值,也反映了主体为实现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提供自身所需手段的精神能动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才能确保“人是人的最高本质”。

猜你喜欢

萨利工具理性调查组
东京街头的出租车司机
披萨的味道怎么样
“忠犬”萨利默默守护老布什灵柩,温情一幕感动美国民众
完形乐园趣多多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最高检先于调查组入津,查什么?
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探析
真的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