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高职职业岗位技能类精品微课的创作与设计

2018-07-12黎庚荣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故障排查理实一体化

黎庚荣

摘要: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大大改善高职教育的效果,信息化教学技术是高职专任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本文以广西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大赛获一等奖的微课《二次装置故障排查方法——导通法》为案例,围绕高职教育“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和“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的主导思想,深入探讨职业岗位技能类精品微课创作与设计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职业岗位技能;精品微课;导通法;故障排查;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1-0105-03

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如火如荼,信息化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创作的一种情景化、可视化的简短的教学视频。高职教育偏重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应用微课进行导学式的教学,可大大改善高职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以笔者创作的《二次装置故障排查方法——导通法》微课为案例,深入剖析高职职业岗位技能类精品教学微课创作与设计的一些技巧与方法。

 职业岗位技能类教学微课创作与设计的主导思想

高职教育为企业培养一线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它以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为核心,偏重职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同时,相对而言高职生层次较低,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育应以“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和技能学习的有效性”为主导思想。换言之,“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即是“学有用”,也就是说要确保高职生学习的是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技能学习的有效性”即是“学得会”,也就是说要确保理论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生能真正有效地掌握职业岗位知识技能。

微课作为支持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多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的一种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已广泛应用于高职教育领域。微课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当然遵循“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和自主学习的有效性”的主导思想。“精心设计”是微课的重要特征,在微课的创作过程中,必须对微课的选题、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情境、教学环节的层次结构、教学的策略、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的科学设置等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才能确保微课满足“学有用”和“学得会”的基本要求。

《二次装置故障排查方法——导通法》微课介绍

微课《二次装置故障排查方法——导通法》主要包括实训项目介绍、故障现象演示、故障原因分析、故障排查方案设计及排故操作演示、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

1.实训项目介绍

(1)导通法的定义及应用

利用万用表的欧姆档测量一个独立的导通的支路电阻,如果测量值和该支路各串联元件的总阻值相当,则说明该支路是正常导通的;如果测量时万用表的指针没有偏转或者指针虽有偏转但测量值与该支路各串联元件的总阻值误差过大,则说明该支路存在故障。

(2)二次回路故障排查的主要步骤

①弄清故障现象;②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的原因;③设计故障排查的具体方案并排查故障。

2.故障现象演示

监护员、操作员、安全员进入岗位,操作演示故障现象。合上电源闸刀,调节单相调压器,操作电源电压缓慢升高至额定值220伏。观察到现象: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位置信号灯红灯、绿灯均熄灭,操作回路断线信号指示灯发光。同时,发出预告信号(如图1)。

3.故障原因分析

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并结合故障现象及原理图进行小结:

①根据故障现象,绿灯熄灭,操作回路断线信号指示灯1HR发光,初步判定跳位继电器KTP不动作。

②进一步查看,跳位继电器KTP不动作,可判定为合闸控制回路断线。

4.故障排查方案设计及排故操作演示

步骤1:故障排查方案的初步设计

①如何进行合闸控制回路断线的检查?

②学生回答并进行故障排查方案的初步设计:做好停电安全措施,用万用表的两个表笔分别点接测量KTP的7号端子和KMC的A1端子,当指针发生偏转,有读数,表示支路导通,当指针无偏转,表示支路发生断线。

③故障排查操作演示(如图2)。

步骤2:故障排查方案的“错误修正”

①误判原因分析(师生互动)。

②学生结合原理图重新设计故障排查方案(如图3)。

步骤3:导通法断线故障排查的操作演示

①教师演示导通法查找回路断线的操作步骤。

②学生重新进行通电调试,排除故障。

5.總结提升

使用导通法进行二次回路故障检查时要注意:

①必须断开电源,做好安全措施。

②必须将被测支路的旁路拆除,否则会造成误判。

微课《二次装置故障排查方法——导通法》的特点

1.微课的选题确保学习知识技能的“实用性”

“二次回路技术”课程对接电力职业二次装置的检修岗位,其核心技能是二次装置的检修排故技术。电力系统的二次装置发生故障,将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导致企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快速进行故障分析及排查,尽快恢复生产、供电,在经济、政治上具有重大的意义。扎实掌握好电气二次装置的检修及故障排查技术,将有效提高电力类专业高职生的就业竞争力。导通法是二次回路故障分析与排查的常用方法,是电力类职业岗位电气二次装置故障检修的核心技能,是“二次回路技术”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微课《二次装置故障排查方法——导通法》以断路器控制回路装置故障检修为案例,要求学生掌握导通法排查装置故障技能的应用,从教学内容上确保了高职生学习知识技能的“实用性”。

2.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特色

微课制作场地和授课场地均选择在二次部实训室完成。二次部实训室模拟变电站控制室的真实场景,学习情境与变电站现场高度相仿。

本微課中,电气专业理论知识与电气装置故障检修操作实践相结合,教学环节的设计科学合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3.现场实操结合原理图分析,有效突破“难点”问题

本微课通过现场电气装置的操作示范结合原理图进行具体的动态的分析,操作细节和二次元件的动作细节的展示具体清晰,原理图分析逻辑性强,做到化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效地解决了电气装置故障分析和故障排查方案的设计的难点问题。

4.巧用教学策略解决“易错点”问题

电气岗位新员工在应用导通法测试过程中比较容易出现的“易错点”是:忽略了将待测量支路与电气装置的其他支路相隔离开来,导致测量错误发生电气装置故障的误判断。

因此,本微课在教学策略上通过设置“将错就错,错误修正”的教学环节,加深了学生对易错点的理解,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

结语

要达到高职教育的“学有用”和“学得会”的基本要求,职业岗位技能类教学微课的创作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结构科学合理,层次分明

微课一般应包括岗位技能应用方法介绍、岗位技能应用实操示范、岗位技能难点易错点突破、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

2.聚焦重点,解决难点

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可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解决,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易错点、关键点的有效突破

分析岗位技能的易错点、关键点,讲究教学策略,根据易错点、关键点的特征进行教学设计以加深学生对易错点、关键点的理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微课教学是信息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师只有提高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水平,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有用”和“学得会”的主导思想进行精心设计,才能创作出高水平的微课,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微课设计与创作常见误区与对策[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2):88-90.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3]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和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5).

猜你喜欢

故障排查理实一体化
浅议电子线路故障排查基本“三法”
沙溪口水电厂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排查
区管FA16日常维护与典型案例分析
高职物理课程项目化考核的思索
理实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汽车营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SDH告警产生原理分析与故障排查
电子商务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酒精喷灯常见故障的排查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