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移动学习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8-07-12汪洋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问卷初中生资源

汪洋

摘要:本研究通過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研究了南京地区初中学校开展移动学习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学习时空分配、学习平台选择、学习资源获取以及学习指导等问题,并根据调研提出对策,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移动学习;初中生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8)11-0094-04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走进人们的视野,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在数字化学习的背景下,江苏各地多所初中学校也引进了相关设备和技术开展移动学习。但初中学生尚处于心智发育时期,自我管理能力尚未成熟,加之应试教育的余温,大多数学校并不能深层次地开展移动学习发挥其优势。在此过程中学校教育者如何把控移动学习的尺度,学生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满足自身学习需求,家长如何辅助孩子移动学习习惯的养成等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本研究选取南京市某所开展移动学习的中学进行调查与研究,笔者随机选取初一、初二学生各50名,其中男生52名,女生48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四个维度:移动学习时空分配、平台选择与使用、资源获取和外界引导与干预。

初中生移动学习的现状

1.学习时空分配

问卷中,“移动学习时空分配”维度包括两部分题目,一是有关移动学习场所的问题,二是有关移动学习时长的问题,分别对该部分问卷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在调查对象中,86%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移动学习,14%的学生回到家中进行移动学习。进一步对这两部分学生进行调查,选择在学校进行移动学习的原因是“学校要求进行iPad学习”(占在学校进行移动学习人数的43.4%)、“学校有老师和同伴可以互相帮助”(占在学校进行移动学习人数的17.7%)、“在学校有约束力”(占在学校进行移动学习人数的27.6%)、“学校提供iPad”(占在学校进行移动学习人数的11.3%);选择在家庭中进行移动学习的原因是“帮助解决难题”(占在家庭中进行移动学习人数的35.7%)、“完成学校未完成的线上作业”(占在家庭中进行移动学习人数的50.0%)、“进行个性化学习”(占在家庭中进行移动学习人数的14.3%)。

关于移动学习的时长,每周移动学习时长超过5小时的占21%,3~5小时的占26%,1~3小时的占44%,低于1小时的占9%。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该校平均每班每周开设两节(90分钟)基于平板的课程学习,另外有个别学科教师运用学科网站、学科软件等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练习作业,并进行个性化辅导,这就导致了大多数学生的移动学习时长主要集中在3小时左右。

从该部分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移动学习并没有自觉发出,一方面需要外界提供移动设备、学习工具,另一方面需要他人帮助制订移动学习计划,提出移动学习的具体内容,这均有悖于移动学习的“自主”“个性化”,于移动学习的深入推进十分不利。

2.学习平台的选择与使用

在关于“何种渠道选择移动学习平台”的调查中,大多数学生是在教师的推荐下选择并使用相关的软件或平台进行移动学习,结果如图1所示。这一结果与当前的教育现状是吻合的:一方面初中生学习压力比较大,家校管控比较严格,很少有机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学习产品,多数需要教师、家长进行推荐;另一方面,当前教育软件产品良莠不齐,专业人员的适当筛选与推荐是十分必要的,加之学校在引进移动设备开展教学时,也会配备相应的教学平台,方便师生进行教学活动。

学生在使用学习平台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倾向性,结果如图2所示。限于当前教学模式,学生在进行移动学习时,很大比重主要利用手机或平板进行学科作业的完成。通过进一步访谈参与调查的学生发现,正是由于移动设备使用的频次及场所仅限于学校课堂,所以平台的作用呈现出与课堂教学步骤相契合的趋势,这一趋势意味着移动学习所追求的“移动”变成了“固定”。

3.学习资源获取

移动学习的一大优势就是丰富的学习资源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如何呢?问卷从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调查。

问题1其实是一个涉及到学生自我认知的问题,初中生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很多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生并不能非常明确地认识自身的特点。因此,问卷结果在这一题目中表现出正态分布的特点(如表1)。

如表2、表3所示,学生对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持积极正向的态度,大多数学生能够体会到丰富的学习资源对自身的积极作用。

问题4是开放性问题:你觉得当前的学习资源有哪些不足之处?调查问卷中主要出现了这样几大类回答:①资源质量得不到保证;②好的资源往往需要收费;③资源获取的途径比较有限;④资源的种类不够丰富。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移动学习中,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质量监管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外界引导与干预

这一维度的问卷主要调研初中生的移动学习情况与教师、家长的引导、干预之间的关系,结果如下。

问题1:大多数情况下你利用移动设备学习是自发的,还是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调查结果如图3所示。可见,学生的移动学习往往依赖于教师制订好的学习任务与计划,缺少了学生自发主动的成分。

问题2:如果没有老师、家长要求,你愿意利用移动设备辅助学习吗?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能够接受移动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个别学生对该学习方式持消极态度。进一步对这两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持积极态度的学生认为移动学习新鲜有趣,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而持消极态度的学生则认为移动学习“很容易走神”“网络、游戏诱惑很多”。

初中生的自控力本身处于形成发展阶段,加之面临资源丰富的网络移动设备,若无外界的引导与监管,很难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也反映在了调查结果中(如表4)。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家长并不十分了解孩子移动学习的具体情况。很多孩子表示,当在家庭中运用手机、平板等进行学习时,家长仅负责提供设备,很少会参与到具体学习过程中,也很难监管到学习效果如何(如表5)。

关于家长对移动学习所持的态度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可见,这一现代学习方式在家长群体中存在较大争议。在对学生进一步访谈中了解到,持“支持”意见的家长认为移动学习的资源丰富,便于进行学习交流,而持消极态度的家长则担心网络、游戏等不良内容降低学习效率。

初中学校开展移动学习的策略建议

1.学习时间与空间的适当开放

从本次的调查中发现,初中生的移动学习大多数发生在课堂上、教室内。而事实上,移动学习的初衷应该是发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如课前学习资料的搜集,课中师生、生生的学习交流,课后知识拓展、学习材料的补充、个性化学习的开展。作为学校教育者,不应该放过任何一个学生学习的可能时机,如在学校文化长廊中提供移动学习设备供学生随时学习,在教室中的读书角提供移动学设备,供学生随时阅读,允许学生将用于学习的移动设备带离教室,带离学校。适当地拓宽移动学习的空间与时间,才能使得移动学习真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精心筛选适用的学习资源

丰富的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的一大优势,但同时也是其亟待解决的问题。处于人格形成发展时期的初中生在面对众多选择时容易迷失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家长对移动学习资源进行筛选与整合。一方面教育者要對已有的资源进行选择,选出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特点的材料,避免学生因资源过剩而影响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引进系统化、结构化的学习资源,为教师、学生营造良好的移动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单纯依靠外界的监管很难保证移动学习的有效进行,关键要培养学生在移动学习中的学习习惯。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做好学习计划,并建立自我监控机制,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证据进行论证,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帮助他们找到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同时,在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学习方法的调整。

4.家校合作,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移动学习

碎片化是网络时代学习的普遍特征之一,时间短意味着知识简单易学、灵活有趣,但同样也存在知识链中断、知识冗余等弊端。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了解任何一种教育方式的利弊,扬长避短,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合理的学习方式,如人文社科类的开放课程,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学习素材,而对于结构严谨的知识,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移动学习扩展课堂学习内容;另一方面要为学生家长普及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家长认识移动学习,家校合力,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总之,移动学习是一种全新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家长支持、监督,这样才能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补充手段。

猜你喜欢

问卷初中生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资源回收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