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碎片化阅读

2018-07-12邱元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零散正餐知识面

邱元阳

大概是三年前,一篇名为《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的文章红遍网络,大家在朋友圈疯狂转载。文章中说,现在的中国人似乎都无法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在车站候车室、机场候机室,抽出闲暇时间看书阅报的人很少,大部分人都在低头看手机。

不过,我们可能忽略了,低头一族在手机上刷微博、看朋友圈,也是一种阅读——一种碎片化的阅读。

碎片化阅读实际上在我们身上是经常发生的。在我们系统学习某项专门知识之前,可能已经零散地阅读了相关的信息,或者是从各种零星的阅读中获取和搜索到相关的知识了。这些碎片化的阅读,可能来自某次不经意的一瞥,或者是某次一目十行的扫描,也可能来自某次专门的查阅……总之,它是平时零碎的时间片段中积累下来的信息获取量。

《亚马逊中国全民阅读报告》指出,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中国人并没有抛弃阅读,高达74%的人仍旧会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保持阅读习惯,只是阅读的方式有了多样化的改变,人们更加偏向于内容精练、篇幅短小的资讯类阅读。

碎片化阅读中的知识,是分散的、点状的,但却可能触发灵感和顿悟。有意无意中看到的某一点,可能会让人灵光一闪,创意和突破就此展开。但是,碎片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往往没有直接和明显的关联,在知识结构上没有系统性,看似广博但分散的知识面缺乏深度,无法形成一个可供攀爬的知识框架,影响进一步的深度学习和专业化发展。

马克·鲍尔莱因在《最愚蠢的一代》里指出:互联网的危险之处,在于它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人们便误以为,再也不需要把这些知识与信息整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拿来即可用。这也是以网络阅读为主的碎片化阅读的弊端。

碎片化阅读本身的特点,使它容易停留在“浅阅读”层次,缺少思考,没有甄别,零散的知识带来了虚假的获得感和自足感,常常让人把“知道”当成“懂得”,把“了解”看作“掌握”。而這正是影响高效学习的误区之一。

过于宽泛的知识面,以及“标题党”的盛行,使碎片化阅读的效率和收益大打折扣。尼采在《我为什么这么聪明》中就曾这么说: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过于浮浅的资讯、故弄玄虚的论点、娱乐八卦的新闻、虚假诈骗的消息,这些总是充斥整个网络,使碎片化阅读中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浏览,同样会耗费我们有限的精力。

如果把系统性阅读看作正餐,那碎片化阅读就是零食了。正餐可以给我们供应能量,零食却能给我们带来享受。阅读有时是需要,有时也是娱乐,板起面孔的严肃并不受人欢迎,我们也没有必要把阅读看作多么神圣。2017年美国电影《天才少女》中的数学神童玛丽,其母亲黛安也极有天分,但因被禁锢在家研究数学,只有学习和阅读,没有娱乐和欢乐,最终抑郁自杀。

阅读的效果往往不能变现,不要以功利的心态看待阅读。

阅读可以是娱乐,但不能是负担。

猜你喜欢

零散正餐知识面
星星看得见我们
心甘情愿,掉进零食的陷阱
小记者如何拓宽知识面
课外阅读走出“零散”困境的路径
凌絮裙摆
凌絮裙摆
印度人不爱正餐好零食
承诺,不过是甜品
承诺,不过是甜品
世界上最大的心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