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

2018-07-12王相阁马荣耀冯大磊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时机大脑评分

王相阁 马荣耀 朱 帅 冯大磊

作为临床中1种极为常见的危急重症,脑动脉瘤主要由大脑动脉管壁增生以及退行性病变引起,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较大的损害作用,造成颅内压升高,进而引起破裂出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据临床研究显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若得不到及时救治,诱发二次出血风险可达到35%~50%,致残率、病死率呈现出明显增高趋势[2],因此,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早期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现代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升,显微手术夹闭在脑动脉瘤破裂出血中得到了实践应用,然而其治疗时机的选择在医学界尚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中抽取60例,并根据治疗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为30例。干预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32~71岁,平均年龄为(51.5±4.6)岁;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11例、Ⅲ级7例、Ⅳ级5例、Ⅴ级4例;患者共包含41个动脉瘤,其中大脑中动脉瘤14个,大脑前动脉瘤9个,前交通动脉瘤10个,颈内-后交通动脉瘤8个。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31~70岁,平均年龄为(51.6±4.5)岁;Hunt-Hess分级:Ⅰ级4例,Ⅱ级10例,Ⅲ级7例,Ⅳ级6例,Ⅴ级3例;患者共包含40个动脉瘤,其中大脑中动脉瘤13个,大脑前动脉瘤10个,前交通动脉瘤9个,颈内-后交通动脉瘤8个。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额叶直回血肿,符合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3]。此次研究经过医学伦理会的支持,患者及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过统计学检验,2组患者年龄、性别、动脉瘤位置等一般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不同的是干预组为破裂出血72 h内进行早期手术,对照组为破裂出血72 h后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全身麻醉,于恰当位置将颧弓置于最高点,沿眼睑外沿3 cm左右位置顺发际线切开,采用骨膜剥离子实施分离。在颞上线与冠状缝交叉位置进行钻孔,并采用铣刀对骨瓣、跌骨嵴进行分离,使其能够充分暴露。对脑膜进行固定,并以十字剪开,将裂解池打开,使脑脊液能够充分得到释放,降低颅内压。在显微镜的监视作用下,对额叶与颞叶进行分离,于大脑动脉及颈内动脉中确定瘤体位置,对暴露瘤颈进行分离,并采用临时阻断夹将供血动脉夹断,选择适宜瘤夹,使其能够完全夹毕瘤颈,并予以验证。若临时阻断夹松开后未出现活动性出血,则判断夹毕完全。与此同时,对载瘤动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畅通,对手术视野内的凝血块进行清除,并对手术区域予以罂粟碱浸泡冲洗,于颈动脉池放置引流管。手术结束后,对骨瓣进行复位并固定,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并实施无菌敷料,避免发生感染。若患者存在脑组织肿胀,无需实施骨瓣复位。术后给予常规的止血、抗炎治疗,并给予尼莫地平口服治疗,降低脑血管痉挛,并予以甘露醇治疗,使患者颅内压能够保持在正常水平,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及影像学复诊,观察手术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治疗时机下患者的手术情况、GOS评分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GOS评分采用的是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共包括5个级别,其中术后整体恢复良好仅存在轻度缺陷为5分;能够生活自理但存在轻度残疾为4分;残疾严重意识清醒为3分;植物人生存状态计2分;患者死亡1分。良好4~5分,较差2~3分,1分死亡[4]。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经过不同时机的手术治疗,可以发现干预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统计学无意义,见表1。

表1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GOS评分比较

通过对2组患者GOS评分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共有27例显示良好,良好率达到90.0%,远超过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2,P<0.05)。见表2。

表2 干预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例,%)

2.3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时机不同,2组患者预后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对照组有3例术后出现动脉瘤再破裂,2例出现感染,2例脑血管痉挛,1例为脑积水,并发症率为26.7%(8/30),干预组仅有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术后感染,并发症率为6.7%(2/30)。2组差异较大,统计学有意义(χ2=9.382,P<0.05)。见表3。

表3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中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作为一种颅内肿瘤疾病,脑动脉瘤不仅起病急,而且发展速度快,多发于中年女性群体[5-6],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早期脑动脉瘤患者多表现为呕吐、出汗、体温升高等,随着病情的加深,患者会表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迷。当脑动脉瘤患者出现情绪激动或过度劳累,会引发破裂出血[7]。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有学者研究发现,若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未能得到及时救治,其死亡率能够达到30%以上[8-9]。在人体凝血机制作用下,动脉瘤破口会形成血块,出血停止,此时患者的病情会出现好转,而一旦受外因诱导,将会引发再次破裂出血,预后大大下降[10],治疗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中强调对脑动脉破裂出血患者给予早期手术治疗。近年来,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技术得到提升,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加成熟。该手术治疗方法体现了微创原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手术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二次出血,而且能够增强预后[11]。此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而干预组手术后的GO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这说明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手术时间其出血情况不受手术时机的影响,然而早期手术治疗却能够明显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增加良好率,效果显著。此次研究干预组并发症率为6.7%,远低于对照组的26.7%,说明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能够促进预后,降低动脉瘤再破裂、脑积水等的发生率,该研究结果与国外学者Ono等研究一致[12]。

综上所述,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能够影响到治疗总有效率,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更高,其能够在确保临床疗效基础上改善预后,降低术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值得参考借鉴。

猜你喜欢

时机大脑评分
计算机辅助口试评分稳定性历时研究
——以PRETCO口试为例
我给爸爸评分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两个人结婚的最好时机
畅想 把握每一次时机跨越成长
师生互动4时机
分步增值评分——提高主观题评分质量的有效方法
作战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