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就业压力国内研究热点和趋势的统计分析
——基于共词分析方法视角

2018-07-11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共词心理压力毕业生

金 怡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不断增长,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也日渐增加,高校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已变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2018年及以后一段时间,我国大学毕业生将在800万人以上,每年需要工作机会的总量压力很大[1]。就业关系到民生,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2]政府对就业问题的关注群体主要是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然而学界对就业问题所引发的心理压力的群体主要关注的是高校毕业生。这表明学界和政府对两大群体在就业问题上所引发就业压力的关注中存在较大的偏差或盲区。因此,有必要对近些年来就业压力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就业压力是就业个体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后的产物,是就业环境刺激逾越了个体应对能力和资源时而引发出的一种焦虑状态[3]。姚先国在1990年较早对就业压力问题进行关注[4],2003年国内相关研究逐渐增多,2009年文献数量最多。国内学界在就业压力的研究工作上可归结为六个方面:一是就业压力的测量。从不同维度编制量表,量表测试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大学生,其次是硕士生[5],也有在就业压力的应对方式上进行量表编制和测试,并在应对方式类型、排序、差异性等方面取得一定研究成果[6]。也有的是基于职业素养、工作期待值、求职风险率和求职准备等四个维度的就业压力知觉量表测量[7];二是就业压力源研究[8-10]。有学者将就业压力类型分为社会压力、时间压力和个人条件压力[11],而更多学者则认为大学生就业压力源应包含学校的就业指导、学生个人、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方面内容,但在最主要的压力源上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是学校就业指导[9],也认为是社会环境因素[10]。三是就业压力影响因素研究。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因素可分个体因素和社会或情景因素两类,其中个体因素主要指个体自身因素,如就业观念、人格特征[12]、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等,社会或情景因素主要指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高校专业设置、用人单位的就业门槛、家庭因素和社会支持等[12-16]。四是从女性[17]、专业[18]、高校[19]、贫困生[20]等不同视角进行的就业压力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丰富了就业压力的研究广度。五是就业压力与择业效能感[21]、焦虑情绪[22]、就业满意度[14]、社会支持[23]、主观幸福感[24]、成就动机[25]、人格特质[12]、心理弹性[26]、心理资本[18]等其他心理学交叉研究。通过交叉发现就业压力与其他心理学研究领域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就业压力研究理论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有益探索。六是应对方式和对策类的研究。从情绪管理[15]、情绪智力[25]、主观幸福感[27]等应对方式进行研究,为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一些政策建议[28]。

本文以共词分析方法为基础对就业压力的有关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以此来揭示出就业压力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并探索其在各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内外关系,进而为从事就业压力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共词分析方法主要被用于分析某一学科领域研究主题的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的常用文献分析方法,根据共词现象,判断出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该学科研究领域的研究核心、热点和发展趋势等。共词分析法一般多以高频关键词和共词矩阵为研究基础,高频关键词虽能够呈现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但这些热点之间可能会存在一种或多种联系,因此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对这些热点进行进一步分析处理。多元统计中的多维尺度分析法则可以帮助判断关键词之间的距离疏远关系。战略坐标法则可借助密度和向心度两个维度,可直观分析领域内的内在联系和领域间的相互影响等。

以CNKI为检索数据库,检索时间不限,检索“就业压力”和“择业压力”的文献,剔除报纸、会议通知等不相关文献后,得到1990年至2017年10月期间的相关学术文献1025篇,得到关键词2533个。将相同意义的关键词合并,如硕士研究生与硕士生、应届毕业生与毕业生、城镇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择业指导与就业指导、高职生与高职大学生(如高职在校学生、高职院校学生、高职在校学生)、大学生与高校生等。最后选取21个高频关键词(表1)。

表1 高频关键词(单位:个)

高频关键词可以体现出该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高频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则越能反映出该高频关键词在研究领域的研究热度。选取21个文献高频关键词,通过Excel将高频关键词形成一个21×21的共词矩阵,受篇幅限制,仅呈现前7位高频关键词的共词矩阵(表2)。

表2 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矩阵,单位:个)

二、国内研究热点

(一)聚类结果

采用SPSS聚类分析模块获得文献高频关键词的聚类树状图(图1)。从聚类分析结果看,关键词可以划分为五个类团,第一类团由“就业压力”“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大学毕业生”等6个高频关键词组成;第二类团由“就业”“压力”“心理压力”“对策”等4个高频关键词组成;第三类团由“就业人员”“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劳动力供给”“失业人口”“就业心理压力”等8个高频关键词组成;第四类团由“心理压力源”“焦虑”等2个高频关键词组成;第五类团由“毕业生”这一单个高频关键词。

图1 高频关键词聚类树状图

(二)各领域的内部联系

运用SPSS中的多维尺度分析模块对相关矩阵进行计算分析,进而获得高频关键词之间的欧几里得距离,形成可视化的高频关键词欧几里得距离模型分布图(图2)。可视化图对国内就业压力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较为直观地展示了关键词之间的距离及其分类。在维度1方向上,就业压力、大学生在最右侧,应对方式在中间偏右;对策、心理健康、焦虑、大学毕业生等相对集中在中间偏左。在维度2方向上,大学生、就业在最上方,就业压力在最下方,压力、心理压力在上方,劳动力市场、下岗职工在下方,就业压力源、对策等相对集中在中间,就业心理压力、就业压力源在中间偏上,就业问题、毕业生等在中间偏下。综合来看,可以将维度1认为是就业压力的个体因素和应对方式,将维度2看作是就业压力与就业环境。上述高频关键词可以被划分为5个类团,每一个类团代表一个研究主题或研究领域。

图2 高频关键词的欧几里得距离模型分布

1.热点领域的内部联系

如果类团越靠近原点,则代表类团的受关注程度越大。第2类团和第3类团相比较其他类团更加接近原点,因此,这两个类团是近些年来国内就业压力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第2类团是由就业、压力、心理压力、对策组成,主要探究就业过程中心理压力及对策研究,因此,第2类团可以认为是从心理压力的角度进行就业压力的分析,目的在于更好地去探索就业压力的缓解对策。

第3类团由就业人员、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劳动力供给、失业人口、就业心理压力组成,主要研究社会就业压力的现状及原因,总体来看,第3类团是就业压力研究的一个具体方面,其更加关注就业问题,旨在分析就业压力产生的原因。

2.其他领域的内部联系

第1类团由就业压力、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大学毕业生组成,该类团与原点距离较远,说明虽然近些年来对于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应多方式的研究比较多,但是进展却相对缓慢。

第4类团由心理压力源、焦虑两个关键词组织,第5类团仅由毕业生一个关键词组成,从这两个类团离原点的距离来看,这两个类团属于就业压力相关研究中关注度逐渐减弱的一个领域。

(三)领域间的相互影响

领域间的相互影响可借助向心度和密度值进行可视化表达。以向心度作为横坐标,并将所有类团的向心度均值作为横坐标轴的原点;以密度值为纵坐标,将所有类团的密度均值作为纵坐标轴的原点,根据每个类团的向心度和密度值在坐标轴的位置分布,绘制出高频关键词的战略坐标图(图 3)。

1.影响力较大的研究领域

第1类团在第I象限内,表明其向心度和密度值均较高。而其它类团均不在第I象限内,说明第1类团比其他类团的向心度高,第1类团中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社会支持和大学毕业生位于研究网络的中心,对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最大。同时,第1类团的密度较大,说明其研究领域的内部结构比较紧凑,与其他类团的联接程度最大,研究日趋稳定和成熟。

以就业、压力、心理压力、对策等高频关键词组成的第2类团处于第IV象限,其向心度仅次于第1类团,接近于研究网络的中心位置,在研究网络中有较高的影响力。但由于其密度值较低,内部结构联接程度较低,研究还不够成熟,尚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图3 高频关键词的战略坐标

2.影响力较小的研究领域

第3、4、5类团均位于第III象限内,在这三个类团中,只有第3类团的向心度和密度值稍高于其它两个类团。总体看,这三个类团的向心度和密度值均较小。这表明心理压力源、焦虑、毕业生在整个研究网络中位于比较边缘的位置,对其他研究领域的影响不太显著。此外,第4类团仅有两个高频关键词构成,其自身密度值较低。第5类团是密度值最低的单一类团,表明第4、5类团在内部结构表现较为松散,联接尚不够紧密,研究主题不够鲜明,研究不够成熟。

(四)研究领域的整体结构

总体来看,从当前就业压力的研究的角度分析,大致形成了以下两个方向的研究:第一个方向侧重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这个方向内部联系非常密切,专业化程度较高,研究比较成熟,也是近些年来社会一直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第1、2、5类团。

第二个方向侧重于社会其他群体就业问题,这是整个社会就业问题的延伸,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内部分化的研究内容,并分析他们之间的联系。主要集中在第3、4类团。

三、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基于共词分析方法,并与多维尺度、战略坐标等分析方法相结合,分别对国内就业压力的研究热点、研究领域的内部联系、研究领域的相互影响及整体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就业压力的相关研究开始的较早,也较多,并且研究的重点集中于探讨应对方式、应对策略等,其内部关键词之间联系非常紧密,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或许是因为研究比较趋于成熟,因此近些年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却不明显。预计未来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研究可能会趋向于将教育和社会相结合的维度来研究。

(2)已有的就业压力研究中,以“大学毕业生”为核心,基本形成了侧重于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压力源和应对策略等研究方向,关注点主要聚焦于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而对社会其他群体的就业问题关注度相对较少。因此,加强对社会其他群体就业问题,特别是以失业人口为研究对象的就业压力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去延伸,并且尽可能地去挖掘和探讨深层次的原因,为整个社会的就业问题提供更为全面的指导和决策帮助。

(二)讨论

共词分析方法是文献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对掌握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向有重要作用。将维度分析法和战略坐标分析法与共词分析方法相结合,可较好地克服共词分析方法对某一研究主题文献各领域的内部联系、领域间相互影响以及研究领域的整体结构等研究不足的缺陷,更有助于较直观地把握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趋势,但在判断和提炼研究维度、聚类类团等方面,存在过分依赖于研究者的专业水平和主观认识的缺陷。此外,本文缺乏对于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相关国外文献进行文献共词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国外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关注相对较少,另一方面是国内外不同文献进行共词分析存在关键词中英文表述不一致的情况。因此,未来可以考虑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压力进行文献述评和比较。

AReviewofDomesticEmploymentPressureStudyandTrends——BasedonCo-WordAnalysis

Jin Yi

Abstract: Based on the data source fome CNK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f "employment pressure" in China through the method of co-word analysis and multi-dimensional scale and strategic coordinat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group of employment pressure in China is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such as psychological health, employment pressure source, cop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 The most ma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coping style, its internal keywords are closely related, and its research tends to mature, but its research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is not obvious. In the future, the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ressure may tend to combine education with society, and the study on the employment pressure of unemployed population has yet to be further explored.

Keywords:co-word analysis; employment pressure;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strategic diagram analysis

猜你喜欢

共词心理压力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我国高校辅导员研究热点分析——基于共词分析的视角
基于突变检测与共词分析的深阅读新兴趋势分析
基于Matlab的共词矩阵构造
多吃蔬果缓解心理压力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
基于共词知识图谱技术的国内VLC可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