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细读文本中感悟生命

2018-07-10徐莹

考试与评价 2018年2期
关键词:感悟文本

徐莹

【摘 要】随着课改的推进,小学语文界呈现出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可喜现象。但是,透过这开满鲜花的“新”课堂的背后,我们也不能确实冷静地思考: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去品读课文语言,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广阔空间?本文倡导细读文本,在体悟文字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师生生命意义增值的所在。

【关键词】细读 文本 感悟

细读文本是读者通过对阅读文本的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辟透的解读。(王崧舟语)细读文本需要老师和学生都拥有平静从容的阅读态度,需要含英咀华、涵泳体察,需要尊重作者、根植文本。在具体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尝试的:

一、充分感悟,给孩子以充足的时间

课堂上,为了体现自己的新课程理念,在阅读拓展延伸环节,我往往会链接许多文本,可由于时间关系,转瞬即逝,学生连短暂的视觉停留时间都没有,因而内心文本的图景是模糊的,思考自然流于肤浅。

事实上,不管要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怎样的感受,都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只有让学生用相对充裕的时间仔细推敲文本,才能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见解,有时学生字句都尚未读通,他处于朦朦胧胧的浅阅读状态,就让他谈自己的感悟,无异于囫囵吞枣。特别欣赏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课堂上她紧紧抓住三个句子,让孩子好好朗读: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生病的儿子,还有那未成年的女儿……”

我懂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窦老师紧紧抓住这三句话,让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自己从文本自身中体会,显得扎扎实实,学生理解就特别透彻。结课时,窦老师又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来感悟史铁生的其他相关作品,将学生的认识推向更深处。

二、潜心品味,在文字中品味徜徉

一位老前辈曾意味深长地对我说:“现在的老师真幸福,什么样的课件都有得卖。”细细思量这句话,除了羡慕,似乎应该还有一层更深刻的意义。君不见,有些阅读课中,课件制作唯美而丰富,在应接不暇的文本与超文本的切换过程中,容不得学生的目光停留片刻,让思绪拓展开来,潜下心来细细品味。我们的孩子们沉浸于光怪陆离的画面之中,兴奋点集中于悦耳动听的音乐声中,回答大多是浮于表面的应景式的对答,很少有闪耀思想火花的语言。鉴于此,有特级教师指出:静下心来,品读文字,在文字中徜徉,在文字中给孩子精神营养。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朋友》片段也许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师:联系上文,请你进一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但,茫茫人海,就有一个人不怕死,而且真的愿意替别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斯的朋友——达蒙)。

生:这句话上面用了一个“但”字,证明为了朋友要去做意想不到的事,皮斯阿斯住进死牢后,想回家看看母亲,但是没有人替他坐牢,可是,达蒙却替他坐牢。

师:所以你想突出这个意思。带着你的体会读读吧。

生读

师:他读出了对这段话的理解,着重突出了“但”字,还有没有同学想谈一谈?

(没有学生举手)

师:这样吧,老师再给你们读一遍,同学们,你们能听出些什么呢?

(教师朗读,注意突出了“茫茫人海”这个词)

生相继发言

师:那请你读读这段话,让人听出达蒙是那样的勇敢。(学生读这句话)

师:这次,我再读这句话,你有听出了什么?(突出“真的愿意”这个词语)

生发言

师:那就请你再读一读,体会达蒙是“心甘情愿”为皮斯阿斯坐牢。

师:还是这句话,我再读读。(教师三读这句话,这次突出的是“皮斯阿斯的朋友”)

师:你还听出了什么?

生发言

师:你在说这段话时用了停顿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强调。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句话。

师:其实,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只要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就行,谁来试试?

学生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对生命的感悟,由此昂扬其率真而灵动的生命激情。书读到这份上,不能不说精彩!

三、尊重文本,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取向

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首先应该做到尊重文本,然后才是这个基础上的个性化阅读。换言之,当学生的理解与文本所要表达的意图出现偏颇时,甚至是相背离时,作为语文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好好谨慎而认真地引导,而不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给予简单而廉价地肯定和赞扬。

曾经执教过《刻骨铭心的国耻》这一篇课文,文中最后一段写道:“30万同胞被屠杀,这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历史,不仅仅记载着过去,还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这刻骨铭心的国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段话不仅是文章的文眼,同时也阐述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让学生记住这民族的奇耻大辱,并能从中得到深刻教训。结课时,我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想说?你的心情怎样呢?”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的发言很踊跃,当有学生说:“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死去的30万同胞复仇。”学生群情激昂,纷纷表示:“我们要研制出更先进的武器,让日本人血债血还。”听了学生的发言,我心里“咯噔”一下,却没有细想,作了总结:“时至今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仍在掩饰那段历史,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吧!”課后细细反思,在本课教学时,让学生深刻领悟“这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方面,我做得十分到位,却忽略了“还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而这恰恰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排解学生心中被激起的悲伤与愤怒,帮助学生化悲痛为力量?如何引导学生痛定思痛,汲取历史的教训?这是每个老师的责任与义务。

愿我们的阅读课堂少一点热闹,多一点涵泳,如春雨润花,清渠灌稻,还文字以声音,在朗读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愿我们的阅读课堂真正焕发活力,充满智慧,成为师生生命意义增值的所在。

参考文献

[1]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2]吴振华.个性化阅读切忌迷失方向.语文教学研究,2009(1)

[3]余文云、王月琴.文本细读的魅力与策略.语文教学研究》,2009(1)

[4]张小香.潜心研读,感悟文本的真谛.教学月刊,2007.10上

猜你喜欢

感悟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小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参与研究型”模式的反思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