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康复干预对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2018-07-10侯利红马玉翠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构音运动性正确率

侯利红,马玉翠

(西安市第三医院,陕西 西安 710016)

运动性构音障碍是由参与构音的器官,如舌、声带、软腭、下颚、口唇和肺等的肌肉系统及神经系统疾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即言语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和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1]。构音器官异常表现为下颌张合困难、鼻咽闭合不全、舌部肌肉异常和呕吐反射亢进等,这些运动模式导致患者发音时出现鼻音过重、音量异常、音调异常、语言短促等异常情况,难以听懂,严重影响患者与他人的交流[2]。目前西医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主要采取言语康复训练,虽对患者发音有一定帮助,但对舌部肌肉麻痹、鼻咽闭合异常等症状并无显著的效果[3]。中医将该病归属为“失语”“风喑”的范畴,对其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针灸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康复治疗中。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笔者以针灸为主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为(53.16±11.42)岁,平均病程为(2.93±1.71)个月,按照《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汉语版》[4]评定为1级7例、2级30例、3级23例。观察组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为(52.95±12.07)岁,平均病程为(2.87±1.83)个月,按照《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汉语版》评定为1级9例、2级26例、3级2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和BDAE评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符合《语言治疗学》(李胜利著)中关于运动性构音障碍的诊断:①经头颅CT确诊由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病变所致;②言语相关肌肉麻痹、肌力减弱、运动不协调或肌张力改变引起;③患者语法特征正常。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70岁,母语为汉语语种,并掌握普通话,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者;③配合治疗和完成相关评估,临床资料完整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肝、心、肾、脑等疾病,或其他严重内外科疾病者;②合并癫痫或其他精神性疾病,无法配合完成相关评估表格者;③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妇女或近期计划妊娠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言语康复训练,由专业康复师进行,包括语音训练和口语表达训练。语音训练为康复师利用镜子告诉患者舌、唇、齿的位置及气流的方向和大小。患者模拟康复师的发音,并通过镜子检查自己的口腔动作是否与康复师一样。口语表达训练首先从简单的数字、诗歌和儿歌开始练习,然后进行复述单词训练,待患者熟练后用这些单词同其他词组组成简单的句子或短文反复练习。治疗场所为有隔音设施的房间,一对一治疗,隔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5次。

观察组在言语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选用“华佗”牌30号1.5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患者取仰卧位,进针前对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主穴取舌三针、百会和哑门,舌三针进针为向舌根方向斜刺15~25 mm深,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1 min,然后留针30 min;百会和哑门为直刺15~33 mm,采取轻捻转补法,以患者感酸胀为度,得气后留针30 min;配穴取血海、肺俞和足三里,直刺33~50 mm,采取呼吸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10日,共治疗两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6.1声学指标两组均于治疗前后,应用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Phonolaryngeal Graph SH-01型,日本Rion公司生产)检测患者的音调、音量和最长发音时间,治疗后检测时间为患者结束最后1次治疗休息30 min后进行。

1.6.2言语指标两组均于治疗前后,由同一康复治疗师让患者读出10个两个字的词组、10个20个字左右的语句和1段100个字左右的篇章,计算正确率,计算方法为正确字数除以总字数,治疗后检测时间为患者结束最后一次治疗休息30 min后进行。

1.6.3临床疗效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按照《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汉语版》[4]中的评定标准对两组的言语功能等级进行评定,该评级共分为0~5级,级别越低构音障碍越严重。临床疗效分为治愈:言语功能评定为5级,患者言语流利,虽有极少的可分辨得出的言语障碍,但听者不会明显觉察到;显效:言语功能比治疗前提高3级;有效:言语功能比原来提高1~2级;无效:言语功能分级无变化。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统计时间为结束治疗后1个月。

1.6.4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两组均于治疗前后,按照《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表》[5]对患者的沟通能力进行评定,该表包括说、理解、读、写和其他,共5个部分25个项目,每个项目10分,每部分为50分,得分越高沟通能力越强,治疗后评定时间为结束治疗后1个月。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声学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音调和音量数值的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最长发音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的最长发音时间均显著长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声学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言语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词语、语句和篇章正确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词语、语句和篇章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词语和语句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篇章正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言语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说、理解、读、写和其他项目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功能性语言沟通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运动性构音障碍是一种交流障碍,包括言语失用和构音障碍,主要由于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舌咽部肌肉麻痹、运动不协调或收缩力减弱等原因密切相关,常见于脑瘫、脑肿瘤、脑血管意外、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等疾病[6]。其异常的言语特征表现为语速慢、不适宜的停顿、音量和音调急剧变化等,甚者出现言不分音、语不成句,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日常交流[7]。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取言语康复训练,但对舌部肌肉异常、口腔运动不协调的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中医根据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症状特点将其归属为“失语”“风喑”“风懿”等范畴,《备急千金要方》载:“风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窒然,舌强不能言,病在脏腑”。 心主神明,心气通于舌,心神失养,故出现舌强、言语謇涩不利;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司呼吸,为声音之户也。肾足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外喉为舌,主纳气。《东医宝鉴》指出:“心为声音之主,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可见该病的病位在舌,但与心、肺、肾密切相关,该病本虚标实,本为心血不足、肺气失宣、肾阳亏虚,标为风火相煽、痰癖阻络,舌本得不到濡养而发病,治疗宜以清热化痰、开窍通络、疏通心脉、宽胸利肺和益补肾阳为法则。中医古籍中有较多关于舌强语謇的记载,并创立了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针灸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通过对腧穴进行适当的刺激,起到激发经气、疏通经络、祛除病邪、协调阴阳、调理脏腑的作用[8]。

本研究观察了针灸为主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的疗效,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的最大发音时间均显著长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词语、语句和篇章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词语和语句的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1个月后的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的说、理解、读、写和其他项目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说明针灸为主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声学和言语障碍,提高患者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这可能由于本研究主穴取舌三针、百会和哑门,其中舌三针为上廉泉,并于左右各0.8寸取穴,具有清热泄痰、开窍通络功效,对中风后遗症失语或癔病失语具有很好的作用;百会在发际正中上7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可回阳固脱、益气利咽,主治失语、耳鸣、目眩等病症;哑门位于项部,在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为督脉、阳维脉交会穴,可疏风通络、通阳开窍,主治音哑、舌强不语等病症[9]。而配穴取血海、肺俞、足三里,其中血海为十二经之海,位于大腿内侧,可运化脾血,化血为气,疏通心脉;肺俞位于第3胸椎棘突旁开1.5寸,可调补肺气、宽胸宣肺;太溪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是肾经的原穴,可回阳救逆、滋阴补肾[10]。诸穴共奏清热泄痰、疏风通络、益气利咽、温补心经、宣肺理气、壮阳补肾的功效,联合言语康复训练,标本兼治,有利于促进患者言语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构音运动性正确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小脑斧”“大西几”……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
针刺联合按摩及语言训练治疗不同年龄儿童构音障碍疗效观察
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构建儿童构音障碍诊断、评估和整体康复方案
压舌板在儿童构音训练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生意
生意
“一个元素的面孔” 两位大家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