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建华:要做就做最好的

2018-07-10朱华忠邓文圣

教书育人 2018年19期
关键词:杯赛赵老师辅导

本刊记者 朱华忠 邓文圣

在全国范围内,凡是关注“华杯赛”的数学教师,肯定熟悉华罗庚故乡的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赵建华。在金坛,提到“华杯赛”,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一位金牌教练,他的名字叫赵建华。在数学的“奥林匹克的竞赛”,在“华杯赛”的赛场,在小学数学的讲台,赵建华信奉这样的一条人生准则:“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

立足“村小”崭露头角

1989年,毕业分配,赵老师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满怀豪情地积极报名到偏僻的乡村学校白塔乡前庄小学任教。这是一个村小,教师多是本村或邻村的民办教师,他的加入填补了这个学校没有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的空白。由于离家十几里路远,他只能住宿在学校。他记得最清楚的是由于宿舍地面是土质的,老鼠洞,蛇洞到处都是,老鼠打洞堆的土一直顶到床板。

没有娱乐的途径,每天放学之后,就赵老师一人在空荡荡的校园,因此他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看书、备课、查阅资料。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不断地充电。第二学期除了上四年级语文课,当班主任外,由于学校教导主任要去参加民办教师考公办教师的脱产学习,他又担任了六年级毕业班数学教学的任务。工作量之重,压力之大是可想而知的。

生活中,只有不断适应环境的人才是强者。赵老师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尽管学校条件艰苦,工作繁忙,但是,他没有停止自己的追求:做最好的教师。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就在全乡抽测中语文全乡第二,六年级数学全乡第一,并且在第一学期11月份参加全县语文评优课中,上课、教案被评为县二等奖。

由于他工作认真,业绩显著,第二年他被调入白塔乡中心小学任教,并担任少先队乡总辅导员和团支部书记。在白塔中心小学的两年里,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不必自己为生活而操劳了,但工作的压力却更大了,因为除了教一门语文外,还兼教体育、自然、思品课等课程。工作之余还要搞一些文体活动,组织全乡青年教师积极参与,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并且他还利用自己所长,建立起了乡乒乓球队和数学兴趣小组,参加当时的县比赛,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立足“三课”“善”字出彩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1992年6月,由于当时城区缺少优秀的教师,必须从乡下选调一批,就这样,刚刚上完环城片语文评优课的赵老师,第二天又马不停蹄地上进城的选调课,由于他上课思路清晰,风格灵活,教学效果优异,给评课教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92年下半年,他被选调到城区的金城镇中心小学工作。参加工作三年,实现“三级跳”,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调入金城镇中心小学后,因师资原因,赵老师不得不放弃驾轻就熟的语文教学,改教数学。一切重新开始,他没有认输,没有抱怨,只有行动,立足“三课——听课、备课和上课”下功夫。

听课,是走向成功的关键。赵老师以“门外汉”的心态虚心学习,他总是见缝插针地听老教师的课,听数学组同事的课。他的听课笔记本总是记得满满的。听课,在他看来,不仅仅是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其他教师如何教,更多的是了解学生如何学,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了解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掌握学生的学情。“天才不过是不断思索,凡有头脑的人,都有天才。”(莫泊桑)他听完课后,不是停留在激动更多的是行动,更多的是在思考别人的课的长处和优点。

备课也是一样。他每次备课,总是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去看教学内容,看问题,去思考,去教学,而不是自以为是地以自己的思维、思考去代替学生的思维,不是填鸭式,而是将问题分解成一个个浅显的问题去引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方法。

赵老师上课,不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而是不断地创新,让自己与生活结合起来,让知识活起来,把知识变成孩子的心灵鸡汤,不让学生苦学;同时,也让知识变,变成“特色卤菜”,让学生乐学。在他发表的《数学课堂中的活力再现》一文中,他写道“数学教学要少用演绎式教学方法,多用归纳式教学方法。所有教学效果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

“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厚积薄发,“四个是否”——是否找到开启他们潜能的密码?是否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是否点燃他们学习的快乐?是否唤醒他们心中沉睡的自信?成了赵建华独特的教学风格的体现。

他也时常暗暗地对自己说:“生活中,只有不断适应环境的人才是强者。这样,才能够做得更好!”

立足“华杯”谱写精彩

人生的最终目的,就是向幸福出发!幸福,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限度地发挥。

教育是心灵的舞蹈。爱事业,爱学生,是做好教师的底线。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多的也是育人;智育和情育,是教书的左右手。在对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在对选手思维方式的训练的同时,也不忘对学生给予情感上的关心和爱护。

在赵老师辅导的学生中,有一个从后阳小学选拔到金城中心小学数学教改班的,叫徐鑫。他家里很贫困,他父亲39岁才结婚生了他。这个学生很懂事,勤奋好学,但是,在数学这一方面基础较差,他下课时常到办公室问问题。赵老师总是很热情地帮他答疑解难,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地辅导他,并逐渐培养他养成自学的好习惯。那时,数学培训班,每晚都要培训到8点半,班里培训结束后,赵老师每天都要单独辅导徐鑫到晚上10点半左右才回家。

赵建华不仅在学习上帮助他,还在生活上关心他,与他和他的家人积极沟通,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因为徐鑫家里贫困,赵老师主动找到学校领导,帮助减免了他的住宿费、伙食费以及其他一些费用。尤其是在每年寒暑假的集训时,就他一人住在学校里,赵老师就联系了学校旁边一个小饭店,为徐鑫解决了吃饭问题,并自己掏钱结账。从没有半点怨言。

在去广州参加“华杯赛”前,他又主动与学校领导协商,由学校资助帮他购买了新衣服,并减免了他的一切费用。在赵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徐鑫没了后顾之忧,一心用在奥数的学习上,那一年的全国第八届“华杯赛”中,徐鑫以全国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金牌。团体总分也获得了全国第二的佳绩。由于小学阶段打下的良好基础,到了中学,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2007年,徐鑫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

赵建华经常说:“要当好老师,做一个优秀教师,必须执着奉献,博采众长,自成风格。”为了数学奥林匹克,为了“华杯赛”,他确实做到了。

面对这一块块奖牌,一份份荣誉,他说,这其中的一半是爱人的。自从参加和负责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负责“华杯赛”的选拔、辅导、培训以来,他对爱人,对家庭很是愧疚。一心扑在“华杯赛”上的他,不能够照顾家庭。在第八届“华杯赛”期间,他爱人患了股骨头坏死病,在上海某医院开刀、动手术,而他却带队远在广州。他说:“现在和爱人回想起了,每次都是眼圈红红的,我感觉欠家庭,欠爱人太多太多!”

有付出,就有收获;有汗水,就有喜悦;有挚爱,就有幸福。他所辅导的学生共有25人获得全国华杯赛金奖,获得全国团体总分前4名12次。所教学生毕业后,共15人被北大、清华等大学录取;同时,出版了《“华杯赛“辅导教程》一书,与他人合著《华杯赛试题精选》和《华罗庚学校数学读本》等专著。2001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多家媒体对他进行了采访和报道。

鲜花和掌声从来不会属于守株待兔的人,而只馈赠给那些风雨无阻的前行者,不是你能不能,是你要不要,只要你要你就一定能成功。要么不做,做,就要做最好!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当今社会,团队精神是最重要的。人们都说:“同行相嫉,文人相轻,自古以然。”可对赵老师来说,这是过时的,是谬论。在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不忘带徒弟,不忘指导、培训新教师,为的是“百花齐放春满园”。2003年,他被教育局领导直接选拔到金坛华罗庚实验学校。在华罗庚实验学校,赵建华不仅负责“华杯赛”的辅导,而且也带徒弟多人,提携新人,尤其一提的是李逸老师。

在第9届“华杯赛”辅导中,李逸老师是赵建华的助手和同事,赵建华不仅上示范课,也指导看书、读题,推荐一些“华杯赛”方面的书籍。在带徒弟过程中,赵建华不是保守,而是把自己的成长绝招,一一地传授,他先让李逸研究《小学数学报》,要求他做所有的题目,在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帮助解答,指导他进行归类,学会“一题多解”,然后,又引导他通过一道题能解决一类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上课时,他一有时间就听李逸的课,听完课之后,及时交流,指出他的不足,严格要求他按照解题规范。几年之后,李逸也成了当地响当当的金牌教练。赵建华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师徒,优秀教育群体带头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相信,赵老师将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地“自奋蹄”,不断地创造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杯赛赵老师辅导
我的 “蜡烛”老师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赵老师的眼睛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超级难写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