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德育故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2018-07-09钟水连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钟水连

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投入使用,《道德与法治》加大了价值承载力度,强化了育人功能,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素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让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落地生根,让学生充分享受课堂教学快乐,彰显学科教学的特色与魅力,这是作为一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努力的方向。

下面,我摘取课堂中的几朵浪花来感受德育故事在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的运用与作用。

一、用德育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理论读本,随着时代的发展定会出现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变化脱节的情况。而且从写作的内容来看,枯燥而“说教”的成分依然不可避免。如果在教学中,仍然采取单纯的“道德教化”,学生有可能会不喜欢,效果也不会很好。因此,如果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与时俱进的富含哲理的德育故事,既可感动学生,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以德育故事提出问题,积极带动学生思考与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学生合作探究环节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抓住要点。一般来说,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仍然存在一些较抽象的内容,教师若一味硬性灌输,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倒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容易造成学生厌学情绪。面对一些在现实中很难践行的大道理,如果教师能恰当地利用一些德育故事,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启迪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并从故事中领悟所蕴涵的观点或道理,从而达到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使学生乐与学习。

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吗》为例。关于对生命的认识?新教材这样写道:“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如此描述“生命的认识”,不但让七年级学生云里雾里,不明就里。课开始时,教师抱了几个假婴儿来教室,讓几个学生上来抱抱婴儿,下面的学生评出抱婴儿最佳者,并说明理由。教师再做小结:婴儿在母亲肚子里呆了十个月,小心翼翼抱婴儿是因为生命是脆弱的,生命也是来之不易的。教师让学生思考讨论:“你有兄弟姐妹吗?你们长得像吗?别人能够把你们区分开来吗?我们还可以回到小时候吗?我们可以长生不老吗?”通过这样让学生明确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也是短暂的。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的每一寸时光,让自己过得更加充实,不错过美好的青春年华。

通过活动和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促使课堂效果余味无穷,投射着德育和情感的内化功能,升华了教学主题。

三、巧借德育故事总结新课,升华学习主题

实现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 起伏跌宕的“高潮”,还要有余味无穷的“终曲”,让课堂教学布局更合理、结构更完美。为此,除了运用一些充满韵味的名言警句外,还可以运用耐人寻味的德育故事,酿造学习的韵味,达到“余音绕梁三日”发人深省的教育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第二框《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课时,我在总结升华教学主题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尼 克(Nick Vujicic)生于澳洲,天生无手无脚,只得左下肢有一个「小鼓槌」连两根脚趾。他曾被拒到正常学校上课、被同学奚落,甚至想自杀。不过,信主后他想通了,认定残疾是「上天的礼物」,于是他努力不懈地练成穿衣、吃饭、打字、游泳……结果今天他活得非常精彩,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更于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为人乐观幽默、坚毅不屈,热爱鼓励身边的人,年仅25岁,他已踏遍世界各地,接触逾百万人,给百万人带来希望,激励和启发他们的人生。

教师讲完故事后,要求学生合作讨论:(1)从尼克胡哲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实现人生价值,我们应该怎么做?

通过这个励志故事,学生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促使学生知行统一,见诸行动——这就是德育故事的魅力所在。

四、妙引德育故事,筑牢人生信仰

每年春天开始的时候,都有一批各行各业感动国人的故事跃然屏幕,如“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等电视节目中的典型人物,他们的优秀事迹给予我们许多感动和力量。

如在学习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十课第二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学内容时,我就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紧密关联的诸如“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劳动模范人物”等节目中感人至深的励志人物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以这些典型人物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奋发向上,顽强拼搏,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让自己的青春无怨无悔,熠熠生辉。

五、连载德育故事,整合教学资源

用故事连载的形式整合分散的教学内容,凸显重点、突破难点,实现三维学习目标,特别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核心目标。也就是用一个典型故事(事例、案例)贯穿整个教学内容——这种“一例到底”的教学手法,既显得故事真实可信,又使教学内容富有立体感。

总之,在新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适时地适当且有针对性地运用德育故事,不但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对某些社会问题的关注更深刻、更持久,对社会更加了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成为爱国诚信、遵纪守法、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公民。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法治道德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